五十一(3 / 3)

聽著母親的講述時,葛碧潭在想,麵對這樣的自然災害,人類不僅顯得脆弱、渺小,而且是無奈。改造自然隻能是狂妄的設想,適應自然甚至順從自然才不失為智者的選擇。伏羲八卦正是智慧的舉措,而不是向自然的妥協。“高山仰止”,敬畏自然才是正確的生存法則,後來者能有多少人繼承伏義探索自然奧秘的精神,如果能掌握自然界的規律性才有可能更利於人類的生存。

事發的第三日,社會上的救援力量都齊聚到了震中,因塌方泥石流堵塞的道路基本修通,救援物資源源不斷地運了過來,災後救援在有序進行。葛碧潭在三天來的經曆中常常被感動得熱血沸騰——專業人員奮不顧身地搶險;軍隊指戰員夜以繼日疲勞不堪中堅持奮戰,搶修道路一至路通才能停歇;白大褂奔波於廢墟間,飄逸的身影讓人直覺得天使下凡;象許竹筠母親失去親人後堅強地在廢墟上站立起來參加到救災者比比皆是。動人的場麵無處不在,連那些受傷者都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忍受能力;挖出的罹難者也有壯烈的姿勢。死者獻出的生命是殉災,能給後者以啟迪也有所值了。災往往是無法避免的,但是難似乎是可以逃脫的,全在於人的所作所為了。葛碧潭在想,如果能在預防災害上表現出救災時的精神風貌,則會大大減輕災害所造成的損傷。但她轉念又想,這個時候說這樣的話有何益處,不管之前有什麼誤失,此時此刻展現出來的民族團結一致,戰勝困難的精神與大國氣概足以震憾國人的心靈,大災麵前方顯大無畏的民族本色。在這一點上葛碧潭深受教育,她沒有絲毫幸災之意,目睹慘狀除了悲傷還是悲傷,但她明白大災興邦的道理。最不幸的是災難中死亡的人們以及活著的親人,這是任何人不願發生的事情,然而活著的人又不能不麵對,這可能就是現實生活殘酷性的所在。逝者逝矣,生者唯有堅強。這是葛碧潭乘上送救援物資車輛離開汶川時的慨歎。她雖然不想離開這裏,想多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可是救災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事情,第三天的下午,許竹筠的母親勸兩個孩子還是返回學校,不要耽誤了學業。許竹筠以沒有見到父親為由不想離去,自她們回來後雖然知道了父親幸免於難,但始終未能見上一麵,電話還是無法接通的狀態,雖然地域不大,但各自都忙活在救災的崗位上。在母親的堅持下她們才在戀戀不舍中告別了被地震撕得幾乎破碎的汶川。汶川成名了,成了人類曆史上一次大地震的標識!也是人類曆史上一次重大災難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