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華靡:華麗奢侈。
【譯文】
鴻兒奉送母親和全部眷屬回湖南老家。……我的意思是親屬不能在長沙城裏居住,因為城裏風俗華麗奢侈,我們一家子在那裏也無法單獨節儉起來。
【評析】
曾國藩一貫反對奢侈,崇尚節儉。不僅自己以身作貝、身體力行,而且事事處處勉勵自己的兄弟子侄務必要以奢侈為恥,以節儉為榮。在此篇中,曾國藩之所以決意不讓家屬在長沙居住,更是以是否有利於節儉作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雖然時代不同,但“反對奢侈,崇尚節儉”的精神至今仍有積極意義。
忠、恕、謙、渾八德
【原文】
餘近年默省之勤、儉、剛、明、忠、恕、謙、渾八德淤,曾為澤兒言之,宜轉告與鴻兒,就中能體會一二字,便有日進之象。澤兒天資聰穎,但嫌過於玲瓏剔透②,宜從渾字上用些工夫。鴻兒則從勤字上用些工夫。用工不可拘苦,須探討些趣味出來。
——節錄自同治五年三月十四夜《諭紀澤、紀鴻》
【注釋】
①省:察看;反省。渾:渾厚;淳樸。
②玲瓏剔透:玲瓏,精巧細致。剔透,孔穴明晰。多形容鏤空的工藝品的靈巧可愛。亦比喻人的聰明伶俐。
【譯文】
我近年曾經默默地反省“勤”、“儉”、“剛”、“明”、“忠”、“恕”、“謙”、“渾”這八種德行。我曾向紀澤兒說過,也應當轉告給紀鴻兒。你們哪怕隻能體會其中一兩個字,便會有一天天進步的跡象。紀澤兒天資聰穎,但嫌過於聰明伶俐,應當從渾厚的“渾”字上用些工夫。鴻兒則需要從“勤”字上用些工夫。用功不可以過於拘謹勞苦,必須探討一些趣味出來。
【評析】
曾國藩曾悉心體會勤、儉、剛、明、忠、恕、謙、渾這八種德行。正因為此“八德”十分重要,所以他既曾“向紀澤說過”,又要求“轉告與紀鴻”。也正因為此“八德”十分重要,他叮囑兒子能就其中“體會一兩個字,便有日進之象”。誠然,今天的道德標準同昔日的道德標準大不一樣,但曾國藩倡導的“八德”仍然不乏可取的東西。
家運興,與窮通決定於勤惰
【原文】
家之興衰,人之窮通淤,皆於勤惰卜之②。澤兒習勤有恒,則諸弟七八人皆學樣矣。
——節錄自同治五年七月二十日《諭紀澤、紀鴻》
【注釋】
①窮通:貧困與顯達。
②卜:估量;預測。
【譯文】
一個家庭的興衰,一個人的窮通,都可以於勤惰中預測到。紀澤兒學習勤奮有恒心,那麼弟弟們七八人都可以學習他這個榜樣了。
【評析】
勤惰決定家庭的興衰,勤惰決定人們的窮通。因此,曾國藩在此篇中鼓勵紀澤學習勤奮有恒,為弟弟們提供一個學習的榜樣。
【原文】
餘決計此後不複作官,亦不作回籍安逸之想,但在營中照料雜事,維係軍心。不居大位享大名,或可免於大禍大謗淤。若小小凶咎於,則亦聽之而已。
目下官雖無恙③,須時時作罷官衰替之想?。至囑至囑!
——節錄自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三日《諭紀澤》
【注釋】
①大謗:大的誹謗。
②凶:不吉利。咎:過失。
③無恙:安全;無疾無憂。
④衰替:衰敗。
【譯文】
我打定主意從此以後不再做官,也不做回老家安逸度日的打算,隻在軍營中照料雜事,維係軍心。不居大位不享大名,或許可以避免大的災禍和大的誹謗,如果是小小的不吉利和過失,也就聽憑它罷了。
眼下做官雖然還比較安全,也沒有什麼擔憂,但必須時時作罷官和衰敗的思想準備。再三叮囑,再三叮囑!
【評析】
曾國藩在此篇中告誡後輩不要想到做官,不要想到居大位享大名曰就是像自己做了官的也須時時作罷官和衰敗的思想準備。這反映出“官場就是戰場”、“官場險惡”、“曾氏兄弟同滿族貴族矛盾尖銳”這一清末曆史事實。
誡富貴之家不可敬遠親而慢近鄰
【原文】
誡富貴之家不可敬遠親而慢近鄰也叭我家初移富;?,不可輕慢近鄰,酒飯宜鬆,禮貌宜恭。……除不管閑事、不幫官司外,有可行方便之處,亦無吝也。
——節錄自同治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諭紀澤》
【注釋】
①慢:怠慢;輕慢。
②富曾國藩家居之地名富厚堂。
【譯文】
我鄭重告誡紀澤兒,富貴之家不可敬遠親而怠慢近鄰。我家前不久才移居富蠔,不可以輕慢近鄰,酒飯宜鬆動一點,禮貌宜恭敬一點。……除了不管閑事、不幫別人打官司這兩件事以外,凡是有可行方便的地方,也不要吝嗇呀!
【評析】
曾國藩認為,遠親重要,近鄰更重要,所以“富貴之家不可敬遠親而慢近鄰”。為此,他再三教誡後輩,對近鄰酒飯宜鬆,禮貌宜恭,有可行方便之處也不要吝嗇。
勢利機巧之心與獵取清廉虛名均不可取
【原文】
餘生平最怕以勢利相接,以機心相貿,決計不作京官,亦不願久作直督淤。約計履任一年即當引疾懸車②,若到官有掣肘之處③,並不待一年期滿矣。
凡散財最忌有名,總不可使一人知(一有名便有許多窒礙,或捏作善後局之零用,或留作報銷局之部費,不可捐為善舉費)。至囑,至囑!餘生平以享大名為憂,若清廉之名,尤恐折福也。
——節錄自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二夜《諭紀澤》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