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諭兒篇(8)(3 / 3)

【評析】

曾國藩對子女要求十分嚴格,然而又絕不是一味嗬責。在這封家信裏,他以平等的態度向兒子紀澤抖出了自己的平生“三恥”。緊接著,他以探討的口吻誘導兒子從“天文算學”、“作事治業”、“學書作字”三方麵特別去努力,彌補自己在這幾個方麵的缺憾。那麼,現今做父母的,當我們在發現自己的兒女不夠爭氣的時候,一聯想到這些,是不是也能平等地坐到一塊去,同兒女交心談心呢?

【譯文】

你是我們曾家晚輩當中的老大,必須常常惦記著樂於培育各個小弟。君子的美德,沒有比與人為善更高尚的了,更何況是兄弟之間呢?臨三、昆八是你的親表兄弟,你要與他們互相勸勉。你有弄得明白的地方,就經常跟他們講解講解。這樣一來,你們就彼此一同進步了。

【評析】

曾國藩在兒子麵前既是長者,又是朋友。在這裏,他悉心而又平和地誘導兒子要樂於培育各個小弟,要熱心幫助別人進步,要把自己弄得明白的地方告訴別人以求得共同的進步。

處世為人理應與人為善

【原文】

爾為下輩之長,須常常存個樂育諸弟之念。君子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淤,況兄弟乎?臨三、昆八係親表兄弟,爾須與之互相勸勉。爾有所知者,常常與之講論,則彼此並進矣!

——節錄自鹹豐八年十月二十五日《諭紀澤》

【注釋】

①與人為善:指助人相與為善。後來也指幫助別人進步。

【原文】

於叔祖各叔父母前盡些愛敬之心,常存休戚一體之念淤,無懷彼此歧視之見,則老輩內外必器愛爾,後輩兄弟姊妹必以爾為榜樣,曰處曰親,愈久愈敬。若使宗族鄉黨皆曰紀澤之量大於其父母之量於,則餘欣然矣。

——節錄自鹹豐八年十二月三十日《諭紀澤》

【注釋】

①休戚:喜樂與憂慮。

②宗族:父係的親屬,又指同宗的人。鄉黨:指鄉裏。量:器量;度量。

【譯文】

你在叔袓和各叔父母麵前多盡愛敬之心,常存喜樂與憂慮同他們一體的念頭,不要懷著彼此歧視的成見,那麼在老一輩裏必然器重愛撫你,後輩兄弟姊妹中必然以你為榜樣,越相處就會越親近,時間愈久就愈會得到敬重。如果能使同宗和鄉裏都說紀澤的器量大於他父母的器量,那我就高興了。

【評析】

曾國藩在這封家信中,一則勉勵兒子孝敬叔祖和叔父母,與他們同歡樂、同憂慮曰再則鼓勵兒子在處世為人方麵、在宗族鄉黨麵前超過自己。這種教育方法也是可取的。

一定要經風霜磨煉

【原文】

身體雖弱,處多難之世,若能風霜磨煉,苦心勞神,亦自足堅筋骨而長識見。沅甫叔向最羸弱淤,近日從軍,反得壯健,亦其證也。

——節錄自鹹豐九年三月初三日《諭紀澤》

【注釋】

①沅甫:即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

【譯文】

你的身體雖然虛弱,但處於多難之世,如果能夠經過風霜磨煉,苦心勞神,那麼一定能夠堅筋骨而長見識。你的沅甫叔叔向來身體最為羸弱,近日從軍以後,身體反而健壯起來,就是一個證明。

【評析】

曾國藩在這封書信中教誡兒子,經過風霜磨煉可以長見識,可以堅筋骨。這是曾國藩經驗之談,也反映出他的遠見卓識。

早起、有恒、穩重三者皆最要之務

【原文】

我朝列聖相承①,總是寅正即起於,至今二百年不改。我家高曾祖考相傳早起,吾得見竟希公、星岡公皆未明即起,冬寒起坐約一個時辰,始見天亮。吾父竹亭公亦甫黎明即起③,有事則不待黎明,每夜必起看一二次不等,此爾所及見者也。餘近亦黎明即起,思有以紹先人之家風④。爾既冠授室?,當以早起為第一先務。自力行之,亦率新婦力行之。

餘生平坐無恒之弊,萬事無成。德無成,業無成,已可深恥矣。逮辦理軍事⑥,自矢靡他⑦,中間本誌變化⑧,尤無恒之大者?,用為內恥?。爾欲稍有成就,須從有恒二字下手。

餘嚐細觀星岡公儀表絕人,全在一重字?。餘行路容止亦頗重厚。蓋取法於星岡公?。爾之容止甚輕?,是一大弊病,以後宜時時留心。無論行坐,均須重厚?。早起也,有恒也,重也,三者皆爾最要之務。早起是先人之家法,無恒是吾身之大恥,不重是爾身之短處,故特諄諄告戒!

——節錄自鹹豐九年十月十四日《諭紀澤》

【注釋】

①聖:這裏指帝王、君王。承:指接續、繼承。

②寅正:舊以地支記時,寅正即指早晨五時。

③甫:剛剛。

④紹:繼承。

⑤冠:即弱冠,男子二十歲。授室:即娶妻成家。

⑥逮:及;待到。

⑦矢:同誓”。靡:無。

⑧本:根據。變化:改變。

⑨尤:怨恨。

逾用為內恥:把無恒當做自己內心的恥辱。

重:穩重;莊重。

蓋:表原因,相當於大概由於”。取法:效法。

容止:容態舉動。輕:輕浮。

重厚:穩重厚道。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