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析】
曾國藩教育後代,堅持以身作則,堅持身教重於言教。他自己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因而也明白告誡兒子必須懂得“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和“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的道理。這種教育方法與一般庸俗士大夫迥然不同。
宜力戒“驕、奢”二字
【原文】
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錦衣玉食而後謂之奢也①,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輿馬仆從習慣為常②,此即日趨於奢矣。見鄉人則嗤其樸陋③,見雇工則頤指氣使④,此即日習於傲矣。……京師子弟之壞,未有不由於驕、奢二字者,爾與諸弟其戒之!
——節錄自鹹豐六年十一月初五日《諭紀澤》
【注釋】
①錦衣玉食:華美的衣食。
②輿馬仆從:輿馬,車馬。仆從,供役使的人。
③嗤(chi):譏笑。樸陋:質樸鄙野。
④頤指氣使:用麵頰表情和口鼻出氣示意,使人奔走役使。指有權勢者氣焰之盛。
【譯文】
官宦子弟最容易犯“奢”字、“傲”字。不一定是華美的衣食而後才稱之於“奢”的,但使皮袍呢褂樣樣都有,車馬仆從件件齊全而自己卻習以為常,這就一天一天地趨於奢侈了。見到鄉下人就譏笑人家質樸鄙野,見到雇工就擺有權勢者的架子,這就一天一天地習於驕傲了。……京師子弟之變壞,沒有不由於“驕”、“奢”二字的。你與弟弟們應該以此為戒。
【評析】
曾國藩在日常生活中,對“驕”、“奢”二字很有警惕性,並經常給兒子們敲警鍾。特別是目睹京師子弟許多由於“驕”、“奢”而變壞,更叮囑兒子們引以為戒。
做人的道理重在“敬堯恕”二字
【原文】
至於作人之道,聖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①。
爾心境明白,於恕字或易著功於,敬字則宜勉強行之③。此立德之基榆,不可不謹。
——節錄自鹹豐八年七月二十一日《諭紀澤》
【注釋】
①恕:寬容。
②著:明顯。
③勉強:盡力而為。
④立德:樹立聖人之德。
【譯文】
至於做人的道理,古代的聖賢已經講得很多了,但大體上不外乎“敬”、“如”一字你的心境看來還是明白的,對於“恕”字有可能比較容易做出成績,對於“敬”字也應當盡自己力量去實行。這是樹立聖人之德的基礎,不可不謹慎對待。
【評析】
曾國藩教育後輩的內容是多方麵的,但其重點是告訴兒子如何讀書,如何做人。這裏除去“做人”的封建道德內涵不談外,單就這種告誡後代讀書學修身、學做人的教育思想而論,其意義是深遠的,值得今人好好體會。
當思雪我“三恥,
【原文】
餘生平有三恥。學問各途,皆略涉其涯涘①,獨天文算學,毫無所知,雖恒星五緯亦不識認②,一恥也曰每作一事,治一業,輒有始無終③,二恥也曰少時作字,不能臨摹一家之體,遂致屢變而無所成,遲鈍而不適於用,近歲在軍,因作字太鈍,廢閣殊多④,三恥也。爾若為克家之子?,當思雪此三恥。推步算學,縱難通曉,恒星五緯,觀認尚易。家中言天文之書,有《十七史》中各天文誌,及《五禮通考》中所輯觀象授時一種。每夜認明恒星二三座,不過數月,可畢識矣。凡作一事,無論大小難易,皆宜有始有終。作字時,先求圓勻,次求敏捷。若一日能作楷書一萬,少或七八千,愈多愈熟,則手腕毫不費力。將來以之為學,則手抄群書?,以之從政,則案無留牘輿。無窮受用,皆自寫字之勻而且捷生出。三者皆足彌吾之缺憾矣餘。
——節錄自鹹豐八年八月二十日《諭紀澤》
【注釋】
①涯涘si):水邊,泛指邊緣。
②雖:即使。五緯:指五大行星。緯,行星的古稱。
③輒:總是。
④閣:同擱”。停止。
⑤克家之子:指能繼承祖先事業的子弟。
⑥抄:抄錄。
⑦牘(dd):文件。
⑧彌:彌補。
【譯文】
我感到自己平生有三大恥辱院各門學問,都略微有所涉及和接觸,唯獨天文測算,一點兒也不懂,即使是恒星、行星也不曾認識。這是第一大恥辱。每做一件事情,從事一項事業,總是有始無終。這是第二大恥辱。小時候練字,不能臨摹某一家的書體,於是導致多次更改而無所成就,書寫遲鈍而不宜實用,近年在軍營裏,就因為寫字太遲鈍,幹脆擱筆不寫的時候特別多。這是第三大恥辱。你如果是能繼承先輩事業的子弟,就應當立誌洗刷我的這三大恥辱。天文推測和計算,縱然不易也要強迫自己通曉曰至於恒星、行星,觀察識別起來還比較容易。家中關於天文的書籍中,有《十七史》裏的各種天文誌,以及《五禮通考》所輯錄的一篇《觀察授時》,這些都可仔細研讀。同時,每夜識別三個恒星座,不到幾個月,就可以全部識別清楚了。凡是做一件事情,不論大小難易如何,都應該有始有終。練字時,先要講求圓潤、勻稱,然後才講求敏捷、迅速。如果一天能寫一萬個楷書字,或者少則七至八千,越練得多就越熟練,那麼手腕就不會感到費力了。將來憑這個本領做學問,就能抄寫各種書籍曰憑這個本領從事政務,那麼案頭就不至於剩下一些公文辦不完。無窮的得益,都是由於寫字勻稱而且迅速的好習慣帶來的。以上三個方麵如果都做到了,就足以彌補我的終生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