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諭兒篇(7)(3 / 3)

爾以後讀古文古詩,惟當先認其貌,後觀其神,久之自能分別蹊徑。今人動指某人學某家,大抵多道聽途說,扣盤捫燭之類?,不足信也。君子貴於自知,

【譯文】

凡是大家、名家的作品,必定具有一種麵貌,一種神態,與其他人迥然不同。比方說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顏真卿、柳公權等,他們的字一點一畫,麵貌既截然不同,神氣也全然沒有相似的地方。清朝的張照、何焯雖然也號稱書法家,但沒有能夠完全改變古人的麵貌。所以必須像劉石庵那樣做到麵貌特異、神氣特異的,才可推為大家。詩文也是這樣。若不是詩文的麵貌、神氣都大大超過了其他人的,不足以充當詩文大家之首。他既然大大地超過了其他的人,而後世的人讀起來不能辨別了解他詩文的麵貌,不能領略取法他詩文的神氣,是讀者的見解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而不是作者的過失。

你以後閱讀古文和古詩,隻有首先認識他們的麵貌,然後觀察它們的神氣,久而久之自然能夠分辨區別它們的門徑。現今的人往往指點某人學的是某家,大概多屬道聽途說、認識片麵之類的說法,不足以相信。君子貴在自己心中有數,沒有必要隨眾人的聲音去附和。

【評析】

曾國藩在這篇書信中,啟迪兒子在閱讀古文古詩時應如何辨認大家、名家之作,並指出大家、名家之作的標準是“其貌其神迥絕群倫”,鼓勵兒子“先認其貌,後觀其神”,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和區別它們的門徑。

不必隨眾口附和也。

——節錄自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諭紀澤》

【注釋】

①張得天:清朝書法家堯戲曲作家張照,字得天。何義門:清代校勘學家何焯,又工於書法,學者稱為‘‘義門先生”。

②劉石庵:清代書法家劉墉,號石庵。

③大家:大學者堯大專家的代名詞。

④扣盤(p6n)捫燭:成語,比喻認識片麵堯不正確。

【原文】

爾七律十五首圓適深穩,步趨義山淤,而勁氣倔強處頗似山穀於。爾於情韻、趣味二者皆由天分中得之。凡詩文趣味約有二種院一曰詼詭之趣,一曰閑適之趣。詼詭之趣,惟莊、柳之文③,蘇、黃之詩④。韓公詩文?,皆極詼詭。此外實不多見。閑適之趣,文惟柳子厚遊記近之?,詩則韋、孟、白、傅均極閑適輿。而餘所好者,尤在陶之五古、杜之五律、陸之七絕餘,以為人生具此高淡襟懷,雖南麵王不以易其樂也。爾胸懷頗雅淡,試將此三人之詩研究一番,但不可走入。

——節錄自同治六年三月」《諭紀澤》

【注釋】

①義山:指唐代詩人李商隱。

山穀:指北宋詩人黃庭堅。

莊:指戰國時思想家莊周曰柳:指唐代詩人、文學家柳宗元。

④蘇:指北宋詩人、文學家蘇軾;黃:指北宋詩人黃庭堅。

⑤韓公:指唐代詩人、散文家韓愈。

⑥柳子厚:指唐代詩人、文學家柳宗元。

⑦韋:指唐代詩人韋應物;孟:指唐代詩人孟浩然;白:指唐代詩人白居易曰傅:指明末清初的傅山。

⑧陶之五古:指東晉陶淵明的五言古詩。杜之五律:指唐朝杜甫的五言律詩。陸之七絕:指南宋陸遊的七言絕句。

【譯文】

你寫的七律十五首,圖通閑適,深厚穩重,跟隨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路子,而勁氣倔強的地方,又與北宋詩人黃庭堅的風格相似。你對於作詩的情韻趣味這兩者,都是從天分裏得來的。大凡詩文的趣味有兩種院一種是詼諧詭譎的趣味,另一種是閑適自在的趣味。詼諧詭譎之趣,隻有莊周和柳宗元的文章,蘇軾和黃庭堅的詩。至於韓愈的詩文,都極盡詼詭的色調,此外實在不多見。閑適自在之趣,文章隻有柳宗元的遊記相近院詩則韋應物、孟浩然、白居易、傅山等大家的詩都做得很不錯。而我所喜愛的,尤其是陶淵明的五言古詩、杜甫的五言律詩、陸遊的七言絕句,感到人的一生如果具備了這樣高遠淡泊的襟懷,其樂趣就是做皇帝的人也難以相比。你的胸懷很高雅淡泊,可以試著將陶淵明、杜甫、陸遊這三個人的詩仔細研究一番,但又不要走入孤僻的路上去。

【評析】

曾國藩的一生在詩文方麵造詣頗深,幾乎影響清末民初一部分士大夫中的幾代人。他在篇中所說的作詩文應當具備的情韻趣味這兩種境界,實則是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出他講求實際、反對空談的思想學。

【原文】

爾稟氣太清。清則易柔,惟誌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曰清則易刻淤,惟襟懷閑遠於,則可化刻為厚。餘字汝曰劼剛③,恐其稍涉柔弱也。教汝讀書須具大量④,看陸詩以導閑適之抱,恐其稍涉刻薄也。爾天性淡於榮利,再從此二事用功,則終身受用不盡矣。

——節錄自同治六年三月二十八日《諭紀澤》

【注釋】

①刻:不厚道。

②襟懷:胸懷。

③劼剛:曾紀澤的字號。

④大量:廣大的氣度。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