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諭兒篇(3)(1 / 3)

曾國藩在這封家信中,一方麵自稱“最好高郵王氏之學”,然而因“學問無成,有愧王文肅公遠甚”曰另一方麵又勉勵兒子胸懷大誌,勤奮於學,做一個像王念孫那樣的大學問家。可見,他對兒子的了解,對兒子的信任,對兒子寄予的厚望,遠不是一般為人父者所能比擬的。

【原文】

內有賀丹麓先生墓誌,字勢流美,天骨開張,覽之忻慰淤。惟間架間有太鬆之處②,尚當加功。大抵寫字隻有用筆和結體兩端。學用筆,須多看古人墨跡;學結體,須用油紙摹古帖。此二者,皆決不可易之理盂。小兒寫影本,肯用心者,不過數月,必與其摹本字相肖④。吾自三十時,已解古人用筆之意,隻為欠卻間架工夫,使爾作字不成體段⑤。生平欲將柳誠懸、趙子昂兩家合為一爐⑥,亦為間架欠工夫,有誌莫遂⑦。爾以後當從間架用一番苦功,每曰用油紙摹帖,或百字,或二百字,不過數月,間架與古人逼肖而不自覺。能合柳、趙為一,此吾之素願也⑧;不能,則隨爾自擇一家,但不可見異思遷耳。

人間架。《詩經》造句之法,無一句無所本。《左傳》之文,多5見成句調。揚子雲為漢代文宗,而其《太玄》摹窯易》,《法言》摹《論語》,《方言》摹《爾雅》,《十二箴》摹《虞箴》,《長楊賦》摹《難蜀父老》,《解嘲》摹《客難》,《甘泉賦》摹《大人賦》,《劇秦美新》摹《封禪文》,《諫不許單於朝書》摹《國策·信陵君諫伐韓》,幾於無篇不摹。即韓、歐、曾、蘇諸公之文,亦皆有所摹擬,以成體段。爾以後作文作詩賦,均宜心有摹仿,而後間架可立,其收效較速,其取徑較便。

——節錄自鹹豐九年三月初三日《諭紀澤》

【注釋】

①忻:同欣”,喜悅。

②間有:間或有;偶爾有。

③易:改變;變換。

④肖:相似;像。

⑤便爾:相當於於是”野‘爾”為語助詞,無義。體段:相當於體統冶,指體製、格局、規矩。

⑥柳誠懸、趙子昂:即柳公權、趙孟頫仲),分別是唐、元兩朝著名書法家,其書法藝術對後世影響很大,有柳體、趙體之稱。

⑦遂:成功。

⑧素願:向來懷著的願望;一向的願望。

⑨不特:不僅;不隻。

【譯文】

你在信內附寄的你所書賀丹麓先生墓誌,可以說是字勢流暢優美,字體開闊雄偉,看了使人感到欣慰。隻是間架結構偶爾有太鬆散的地方,還須加倍用功練習。大凡練字隻有用筆與結體這兩方麵應該重視。學習用筆,必須多看閱古人的墨跡曰學習結體,必須用油紙摹寫古代字帖。這兩方麵都是絕不可更改的基本功。青少年練寫描摹本,肯用心的,不到幾個月的練習,就必定與描摹本上的字相像了。我從三十歲開始,就已經領會了古人用筆的意趣,隻因為欠卻安排間架的工夫,就導致後來寫字成不了體統。我平生想將柳公權、趙孟顓兩家的書法藝術融為一爐,也因為缺乏安排間架的功力,徒有這一願望而沒能達成。你以後應從間架結構方麵下一番苦功,每天用油紙摹寫古帖,或者寫一百來字,或者寫二百來字,這樣不到幾個月,間架結構方麵就會練得跟古人字體酷似,連自己都覺察不到了。把柳體、趙體融為一爐,這是我長期以來的願望曰要是做不到這樣,那就隨你自己的意願從其中選擇一家練習吧,隻是不能見異思遷啊!

不僅是寫字應該模仿古人的間架結構,即使是作文也應該模仿古人的間架結構。《詩經》造句的方法,是沒有一句無來由的。《左傳》裏的文章,大多套用了5見成的句子格調。揚雄乃是漢朝文章的一代宗師,而他的《太玄》模仿了《周易》,《法言》模仿了《論語》,《方言》模仿了《爾雅》,《十二箴》模仿了《虞箴》,《長楊賦》模仿了《難蜀父老》,《解嘲》模仿了《客難》,《甘泉賦》模仿了《大人賦》,《劇秦美新》模仿了《封禪文》,《諫不許單於朝書》模仿了《國策·信陵君諫伐韓》,幾乎是沒有哪一篇不模仿。即卩使像韓愈、歐陽修、曾鞏、蘇軾這幾位巨匠的文章,也都因為有模擬之處,才成個體統。你以後寫文章、作詩賦,都應考慮模仿,隻有這樣才可以確立自己的文章格局,因而收效較為迅速,方法也較為簡便。

【評析】

曾國藩在此篇中,一方麵在書法方麵給兒子以切實中肯的指導,要求兒子在間架結構上用一番苦功,每曰用油紙摹帖,力求“能合柳、趙為一”,以了卻為父的“夙願”;另一方麵又在作文方麵給兒子以啟迪,舉出大量事實,引導兒子不要有任何顧忌,“均宜心有摹仿”。全文字字珠璣而又語重心長。

【原文】

趙文敏集古今之大成①,於初唐四家內師虞永興②,而參以鍾紹京③,因此以上窺二王④,下法山穀⑤,此一徑也曰於中唐師李北海?,而參以顏魯公⑦、徐季海之沉著⑧,此一徑也曰於晚唐師蘇靈芝⑨,此又一徑也。由虞永興以溯二王及晉六朝諸賢⑩,世所稱南派者也曰由李北海以溯歐、褚及魏北齊諸賢?,世所謂北派者也。爾欲學書,須窺尋此兩派之所以分。南派以神韻勝,北派以魄力勝。宋四家,蘇、黃近於南派?,米、蔡近於北派?。趙子昂欲合二派而彙為一。爾從趙法人門,將來或趨南派,或趨北派,皆可不迷於所往。

我先大夫竹亭公?,少學趙書,秀骨天成?。我兄弟五人,於字皆下苦功,沅叔天分尤高?。爾若能光大先業?,甚望甚望!

——節錄自鹹豐九年三月二十三日《諭紀澤》

【注釋】

①趙文敏:即元初書畫家趙孟頫。

②虞永興:即唐初書法家虞世南。因封永興縣子,故世稱虞永興”。

③鍾紹京:唐前期書法家。為三國時期書法家鍾繇十世孫。後世稱鍾繇為大鍾”,稱鍾紹京為小鍾”。

④二王: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

⑤山穀:指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號山穀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