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遼寧 欣賞遼寧 熱愛遼寧(3 / 3)

事實上,我們的曆史文化遺產還是比較深厚的,截至2012年,全國共有世界文化遺產三十項。我們遼寧現有六項(這些世界文化遺產,都是在原來遺產的基礎上延伸開捆綁項目。包括清沈陽福陵、昭陵和故宮,撫順新賓永陵、葫蘆島九門口長城和本溪桓仁五女山)。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六批共兩千三百五十一處,遼寧有五十二處。按數量說,全國可以分為三等:一類的像山西,二百七十一處,河南、河北、陝西、江蘇、浙江,都在一百處以上;二類像北京、山東、福建、內蒙、廣東、湖南、安徽、遼寧、江西,五十處以上;三類的不足五十處,像廣西、貴州、西藏、吉林,都是三十五處,黑龍江二十九處,重慶、上海各十九處,青海、寧夏、海南、天津,各有十四處。遼寧屬於中等,不能算是很少的。

古文化遺址—國家級的有金牛山、新樂、查海、紅山(牛河梁)、東山嘴、薑女石秦漢遺址、石棚等七八處。

三大古民族都城—高句麗開國都城五女山山城、三燕古都龍城、後金第一都城赫圖阿拉城。此外,還有鳳凰山山城、中前所城、高麗城等古城堡。

古建築—沈陽故宮、張學良舊居、興城古城、廣寧城、北鎮廟、廣濟寺古建築群、營口近代建築、龍岡書院、遼陽博物館等。

古墓葬—遼陽壁畫墓群、法庫葉茂台遼墓、醫巫閭山遼墓。

古塔—朝陽北塔、雲接寺塔、北鎮崇興寺塔、遼陽白塔。

獨特曆史遺跡—清代盛京柳條邊、撫順戰犯管理所、本溪平頂山慘案遺址、旅順監獄遺址、大連俄國建築、沈陽錫伯族家廟。柳條邊,在中外曆史中,也是獨特的曆史遺跡。順治遷都北京後,開始動手,直到順治十八年,陸續修築而成一條由柳條構建的籬笆。其作用,一是“封禁”標誌—保護清王朝龍興故地;二是劃出盛京與吉林、寧古塔、蒙旗的分界線。康熙年間著名文人楊賓《出威遠邊門》詩:“黃沙漠漠暗乾坤,威遠城頭欲斷魂。蘆管一聲催過客,柳條三尺認邊門。”正是記載這種景象。

民俗文化—滿族風俗、體育、節慶、服飾、飲食等。這裏要突出說一下滿族的騎射之風。擅長騎射、崇武尚勇,是滿族的傳統。有清一代,生活在盛京一帶的滿族人,盡管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但騎射文化仍然得以延續、存留,婚喪嫁娶、競技、遊戲以及日常生活中,無不滲透著騎射之遺風。其主要項目,像“跑馬城”、“跑馬射柳”、“踢行頭”、“打馬球”等活動,至今仍然有其生命力,為群眾所喜好。

遼寧果真是有景區沒風景嗎?

我們有三大名山—醫巫閭山、千山、鳳凰山,素以文物豐盛、風光秀麗馳名遐邇。醫巫閭山之名,始見於商周之際成書的《周禮》:“東北曰幽州,其山鎮曰醫巫閭。”作為王權威嚴與國勢強盛的象征,其鎮山主神地位最遲在周初,便已由中原王朝的君主確定了,漢以後,醫巫閭的北方鎮山地位,一直延續兩千餘年。從北魏文成帝東巡遼西望祭醫巫閭開始,曆代朝廷每年都要奉典告祭,僅明清兩朝皇帝就分別有十二位上山祭拜,達二十四次之多。從戰國、秦、漢開始,它就是遼東、遼西人文曆史和行政建置的分界線。就是說,遼東、遼西真正的分界,自古就是閭山而不是遼河。山下龍崗地區有遼代帝王墓。閭山清幽峻削,石秀鬆奇,風景絕佳。

千山山脈接於長白山正脈,自東北直走西南,為遼河、鴨綠江之分水嶺,以千峰奇秀、嵯峨翠嶂而名傳東北,素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廟不古”的美譽,中有祖越寺、龍泉寺、中會寺、大安寺、香岩寺五大禪林。

遼東名山鳳凰山,層巒疊嶂,景色旑旎,早在千年以前,即已名聞遐邇。有石棚避暑、鬥母聖境、疊嶂留雲等十六景;高句麗鳳凰山古城(烏骨城)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大河流—遼寧河流眾多,著名者有遼寧母親河遼河、橫貫遼西的大淩河、中朝界河鴨綠江。早在戰國時期,秦相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中,即有“九州六川”之說,遼河與長江、黃河、淮河等並列。大淩河古稱“白狼水”,唐詩中多有吟詠;其流域乃“三燕”崛起龍城的福德之地。鴨綠江源出長白山天池,為長白山三大水係(另有鬆花江、圖們江)之一,全長近八百公裏。漢、唐古籍中記載甚多,是渤海國向唐朝朝貢的使者穿梭往來的黃金水道。

海洋文化的發展,起步較晚,現今方興未艾。它緊密地聯結著大連、丹東、營口、錦州、葫蘆島這些著名的海濱宜居城市,其地形勢重要,經濟發達,與世界接軌,發展前景廣闊,屬於經濟新的增長點。

遼海地區的獨特曆史遺跡之外,還有大量的獨特人文與自然景觀,為其他地區所沒有或罕見的,有綏中九門口長城,朝陽古生物化石,本溪水洞、紅葉,盤錦紅海灘、蘆塘葦海、蛤蜊崗、沙山等。

之所以會產生“遼寧有曆史無文化、有景區無風景”之類的想法與說法,我以為,源於人們過去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

一是傳統觀念作怪,盲目追求神秘感、新鮮感。

本城無先知。人們往往崇拜自己不熟悉的人和遠離自己的人,因為這會有一種神秘感。而神秘感一旦消失,崇拜的情緒就可能淡化。據說,耶穌在外遊曆了很長時間後,返回家鄉布道。起初,人們為他的學問和智慧所歎服。當大家仔細一瞧,發現眼前這個口若懸河的人,原來不過是本地一個木匠的兒子,誠服欽敬之心頓減,立即變得不恭不敬起來。耶穌還是剛才的耶穌,鄉鄰卻已不是剛才的鄉鄰了。

本地無風景。每天都在眼裏,失去了新鮮感。挪威象征派戲劇的代表作家梅特林克,有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青鳥》。劇中的情節是,樵夫的兩個小孩在聖誕節前夕夢見仙女委托他們為病重的女兒尋找象征著幸福的青鳥。於是,這對小兄妹就用一塊富有魔法的鑽石,召來了麵包、糖果、水、火、貓、狗等各種物事的靈魂,在光的靈波的引導之下,穿過叢林,跨越墳場,開始了長途跋涉。可是,他們走遍了記憶之鄉、暗夜之宮、幸福之園、未來之國,曆經千辛萬苦,那幸福的象征—青鳥卻仍然沒能到手,最後隻好悵然而返。失望伴著焦急,他們也就從夢中醒來了。就在這個當兒,一位貌似夢中仙女的鄰家阿姨走進了屋裏,是為她的正在患病的女孩來討聖誕節禮物的,小哥哥決定把自己心愛的鴿子贈送給她。出人意料的是,這隻白鴿頃刻間忽然變作青色,竟成了一隻地地道道的青鳥。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那跋山涉水、曆險犯難所要尋找的青鳥,那上天入地尋之遍、四處茫茫皆不見的青鳥,原來就在自己家裏!

二是妄自菲薄,總認為遼寧沒有曆史,沒有文化,沒有名勝古跡。實際上,絕非這樣。

三是從領導工作上看,重物質輕精神,重科技輕人文,重眼前輕長遠,重功利輕文化。

四是從旅遊宣傳以及媒體報道上看:存在著空對空,不結合本地實際;表麵化,跟風,不能深入挖掘;圖熱鬧,遷就民眾心理;針對性不強,突出本地特點、著眼本地發展不夠等缺陷。

我們當下急須開展一場“認識遼寧、欣賞遼寧、熱愛遼寧”的活動,充分發掘本地的文化優勢,並能講夠講足。各級領導應該帶頭做、帶頭講,力爭開創一個嶄新的局麵。

(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