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尷尬的四重奏
序 幕
不是說“人生如戲”嗎?郭鬆齡與張氏父子那場血火交迸的軍事鬥爭,就非常富於戲劇性,而且充滿了人性糾葛和悲劇色彩。此刻的張學良,作為當事人之一,麵臨著極為尷尬、極度艱難的處境。他“一手托兩家”,鬥爭雙方,一麵是郭鬆齡,他的恩師、摯友,又是他的副手;另一麵是他的父帥、“東北王”張作霖,這就注定了矛盾衝突的錯綜複雜與困境選擇的殘酷、艱巨。
這裏麵還隱現著兩個重要的配角:郭軍方麵,有“女傑”之譽的郭鬆齡的妻子韓淑秀;奉軍方麵,綽號“小諸葛”的楊宇霆—“郭軍反奉”以“清君側”為號召,劍指的就是這位奸雄。
且從張學良將軍說起。
人生易老。轉眼就到了他的九十六歲壽辰。夏威夷的初夏,晴光耀眼,微風習習,天氣非常之好;老壽星的興致也特別高。他和夫人趙一荻及其子女們,還有從中國大陸、台北、香港專程趕來祝壽的親戚朋友,早早地就來到了中華第一基督教堂。大家獻花籃,送條幅,致賀辭,氣氛歡騰熱烈;隨後,又有華人藝術家表演了精彩的雜技節目;最後,幾名少女捧過來一個巨大的生日蛋糕,老壽星運足了氣力,吹滅了上麵的蠟燭,全場一片掌聲,壽慶活動達到了高潮。可是,老將軍終覺興猶未盡,親友們猜想這是由於沒有京劇選段的演唱,須知這位耄耋老人是一位頂級的“京劇迷”呀!
於是,過了幾天,待老人稍事休息,便又請來當地幾位京劇愛好者,在他的寓所裏“弦歌助興”。老將軍聽得津津有味,拊掌擊節,不住地叫好,並且站起來唱了兩段《失街亭》與《空城計》。票友們見他對“三國戲”有特殊的興趣,便由兩人分別扮演曹操和關羽,唱起了《華容道》:
曹操:在許昌你許我異日圖報,今日裏狹路逢不肯輕饒。
關羽:非是某忘卻了異日答報,奉軍令捉拿你豈肯輕饒。來,來,來,請上了華容道,試一試關某偃月刀。
曹操:一見關公臉變了,嚇得曹操魂魄消。庾公之斯豈忘了?你本是大英雄,怎忘故交!
聽到此處,老將軍順便講解了戲文中“庾公之斯”的典故:
戰國時期,子濯孺子率領鄭國兵去攻打衛國,班師途中,遭受到衛國軍隊的跟蹤追擊。子濯孺子見追兵趕到,便說:“糟了!今天我的舊病發作了,胳膊抬不起來,弓也拉不開了,我將死於敵軍之手。”說著,又隨口問他的侍從:“敵軍領兵的是誰?”侍從告訴他是庾公之斯。子濯孺子一聽,欣慰地說:“這可有救了。”部下正惶惑不解,庾公之斯已經站在了對麵,問道:“先生你是大名鼎鼎的神箭手啊,怎麼不開弓呢?”子濯孺子回答說:“今天我舊病發作,拉不開弓,射不了箭啦。”庾公之斯聽了,現出十分為難的神色,說:“我的老師是尹公之他,尹公之他是您的弟子。我怎能忍心用您傳授的高超射技,來傷害我的‘太老師’呢!雖然這樣說,但我今日是奉命而來,在國事麵前,我不能不有所表示。”於是,抽出四支箭來,一一除去箭頭,對著子濯孺子射了四下,便轉身走開了。
說到此處,老將軍戛然而止,似乎觸動了什麼心事,一時意興索然,連聲說:“不好玩,不好玩,不玩了。”
“一朝風燭,萬古塵埃。”想不到,那早已魂消魄散的郭鬆齡,此刻又突然閃現在眼前:依舊是微黑的長方形臉膛,蓄著短短的胡須;依舊是炯炯有神的一雙大眼;依舊是身材魁梧,胸挺頸直,儀表堂堂迷離惝恍中,老將軍那早經幹枯的老眼,竟滾下來兩行清淚。怪不得古人說,戲文能夠移情動性。起因都是《華容道》的戲文與“庾公之斯”的掌故,觸及老將軍的心中隱痛,引發了他的感傷情懷,不由得憶起了七十年前一樁慘痛的往事。
尷 尬
那是1925年北國的初冬。在短短的三十二天裏,用他的話說,真是撞見了“惡煞”神,交上了“華蓋”運,鑽進了環環相扣、紛至遝來的“魔魂圈”。
尷尬局麵之一:
奉天大帥府,淩晨。少帥剛剛洗漱完畢,秘書處就遞上了從老帥那裏轉過來的郭鬆齡與張學良聯署的“反奉”通電,裏麵明確提出,為“消弭戰亂,改造東省”,必須要求窮兵黷武的張作霖下台,由“英年踔厲,識量宏深,國倚金湯,家珍玉樹”的張學良來主持大政,郭某人自願“竭誠匡助”。
那天,張作霖看過這份通電,登時氣得說不出話來,把電報往楊宇霆手裏一甩,便拂衣而起,繞室彷徨,最後,狠狠地吐出兩句:“這是他媽的什麼事!給他(指張學良)去看!”
少帥掃視一過,立刻臉色煞白,雙手顫動,感到自己已經被置於極度難堪的境地。
多年之後,他對訪談者作過這樣的追述:
那個時候,大家也不明白這個叛變到底是怎麼回事兒,連我的部下也不知道,不懂得。開始時,大家都不曉得我在這件事兒上處於什麼位置,多數人都懷疑是我們兩個鬧的鬼。你知道,因為我們兩個人太好了。那麼,現在郭鬆齡叛變了,又擁戴我,因此,都認為我是叛軍總司令,他是副司令。
應該說,對於郭鬆齡的倒戈反奉,少帥並不感到意外。他清楚地了解,這是奉係內部矛盾激化的結果。當時,奉軍也同其他軍閥一樣,派係叢生,山頭林立。占主導地位的是隨同張作霖接受招安而來的“元老派”,都是綠林出身、略識之無的“大老粗”。他們之間有的成為兒女親家,有的結拜為“把兄弟”。為了擴充實力,後來,他們又延攬了一批留日歸國的士官生,稱作“士官派”,首領是楊宇霆,表麵上依附於“元老派”,實際上,他們已經逐漸地掌握了實權。再就是“講武堂派”,包括陸軍大學和講武堂出身的將領。他們以富國強兵、開發東北、不事內爭、抵禦外侮為旨歸,是頗具愛國思想與進步傾向的少壯派。雖為後起之秀,但奉軍的精銳部分掌握在他們手中。“講武堂派”的精神領袖是少帥張學良;而郭鬆齡,由於與少帥誼兼師友,受到高度信任、特殊倚重,因而成了這一派的實際掌門人。鑒於迂腐守舊的“元老派”與“士官派”沆瀣一氣,攘權稱霸,排斥異己,深受國內外革命潮流之劇烈衝激的郭鬆齡及其畢業於燕京大學的夫人韓淑秀,遂暗暗地積蓄實力,伺機崛起,使雙方矛盾日益加深,漸成無可挽回、一觸即發之勢。
對於張作霖多次發兵入關,爭奪地盤,屢起戰釁,郭鬆齡始終持反對態度。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係吃了敗仗,郭鬆齡上書老帥,苦勸“罷兵息爭,保境安民”,老帥卻置之不理。第二次直奉戰爭取得了勝利,就中以張學良、郭鬆齡麾下的第三軍團出力最大。他們擔負山海關一線主攻任務,擊敗五萬直軍主力,吳佩孚從海上逃命。從此,張、郭聲威大震。事過六十多年,張學良仍然念念不忘:“這次勝利之後,我升上來了。但這次勝利的功勞不是我的,我沒有那樣的能力。實際上,是郭鬆齡在支持著我。”可是,老帥在論功行賞時,卻獨不及郭鬆齡。到了1925年,楊宇霆又竭力慫恿張作霖發動第三次戰役,進關攻打馮玉樣。郭鬆齡聞訊後,憤慨地說:“東北的事情都叫老楊這幫人弄壞了。他在江蘇弄砸了,斷送了東北軍三個師,敗退回來還包圍老帥,再叫我們去賣命,給他們打地盤。這個炮頭我是不再充當了。”
為此,郭鬆齡以養病和觀察軍事為由,偕同夫人暫避日本。在那裏,聽說張作霖派人正與日方商談購置軍火,以進攻國民軍,他當即表態:“我是國家軍人,不是某一個私人的走狗,他若真打國民軍,我就打他。”郭鬆齡回國後,就在天津秘密策劃反奉,並發電要求張作霖下野,請張學良接管大權;隨後,將所轄的七萬官兵改編為四個軍,克日揮師北上。對於停止內戰,反對進攻國民軍,少帥是認同的,覺得合情合理,至公至正;但是,事情竟鬧到這種地步—要“兒子出麵打老子”,推出他來扛“反奉”的大旗,那就無法接受了。
尷尬局麵之二:
麵對郭鬆齡的突然起兵,張作霖亂了陣腳,環顧北大營,將在哪裏,兵在何處?一時竟沒有著落。“完了!完了!”六神無主的張作霖,這兩天就像吞下了炸藥似的,怒氣一觸即發,出出進進,不住聲地破口大罵“小六子”(張學良的乳名):
這個鱉羔子,和郭鬼子穿一條褲子,六子—鬼子,鬼子—六子,一個鼻孔出氣,他除了老婆沒讓郭鬼子睡以外,吃一個水果都得分人家一半。
小六子上了郭鬼子的賊船,壞了大事,郭鬼子叫他當李世民,還要什麼“清君側”!
罵了一通之後,張作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補上這樣一句:“咳!我與張學良,真是‘今生父子,前世冤仇’。”
這一切,都使身為老帥副手的張學良飽受心靈之苦,感到萬分難堪。
郭鬆齡字茂宸,1882年出生於沈陽,北京陸軍大學畢業之後,投到“東北王”張作霖的標下,擔任陸軍講武學堂教官,後來升任步兵第八旅旅長、第三軍副軍長。由於他人高馬大,長得有點像白俄軍官,又愛穿粗布野戰軍服,因而獲得一個“郭鬼子”的綽號。至於說到張學良與他“穿一條褲子”,固屬挖苦之詞,但也不能說全屬子虛烏有。少帥自己也不諱言:“我就是郭茂宸,郭茂宸就是我。”有人甚至認為,郭鬆齡是少帥的靈魂。早在講武堂就讀期間,張學良就對郭鬆齡的強烈的愛國思想,高超的軍事素養,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十分欽佩,仰慕他的深湛的學養和脫俗的人品。而在郭鬆齡心目中,張學良則是一個頗具正義感的有為青年,很有培養前途,日後可望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因而經常有意識地向他灌輸“強兵救國”、“抵禦外侮”的進步思想。
就這樣,兩人惺惺相惜,以知己相托,在師生情誼之上,又建立了相互信任、相互提攜的深厚友情。在之後處理軍務、訓練新軍的工作中,他們一直配合默契,情同手足。兩人同睡一張炕,同在一間房裏辦公,相知相諒,如魚得水。張學良雖為軍團之長,而“該軍一切用人、行政和作戰計劃與戰術戰略、訓練官兵及調動一切事宜,均攬在郭鬆齡一人之手,張學良概不過問”。換來的是,郭鬆齡“朝作夜息,事必躬親,補缺額、汰老弱、勤勞作、嚴紀律、精器械、足糧秣,將畏其威,士懷其恩。久之,士飽馬騰,遂成勁旅”。一方麵是知人善任,人盡其才;一方麵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竭忠盡智,大展才華。
想起這些前塵往事,少帥更是備感傷情,中心如焚。
尷尬局麵之三:
為了同郭鬆齡議和,張學良正在向前線進發途中。突然,一封發自奉天的奇怪電報傳到手裏。上款是“張漢卿先生閣下”,而發電人竟是他的父親張作霖。電文說,你現在那個軍隊,叫我即日下野,公舉你為東三省總司令,那就請你快來接事吧!幾句話像當頭悶棍一般,打得張學良的腦袋轟然作響,幾乎失去了知覺。事後,他說:
當時要多難過有多難過,簡直是無地自容,隻差沒有地縫兒可鑽了。若不是部下護守著,我就真的投海了。他老先生(郭鬆齡)啊,可把我整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