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精華本02(3 / 3)

從仲丁以來,常常撇開嫡子而由王弟及王子們來輪流繼位,有時王弟和王子還彼此爭位,接連九世的情況都非常混亂,於是諸侯就都不來朝貢了。

帝陽甲死了之後,他的弟弟盤庚繼位,這便是帝盤庚。帝盤庚繼位時,殷都已經遷到了黃河以北。盤庚渡河向南,遷回到成湯的故居。到盤庚遷都時,殷朝已經遷徙了五次國都,總是不能長期定居下來。殷人都愁歎怨恨,不願繼續遷徙。盤庚就告諭諸侯與大臣們說:“過去先王成湯與你們的先祖一起打天下,他的法則是可以一直遵循的。舍棄他的法則而不進行努力,怎麼可以弄得好呢?”於是就渡河南遷,定都於亳,遵行湯當初的治國方法。這樣做了之後,百姓得以安寧生活,殷朝的國勢重新興盛,諸侯都來朝見,這都是由於盤庚可以像成湯那樣行事的緣故。

帝盤庚去世之後,他的弟弟小辛繼位,這就是帝小辛。帝小辛繼位之後,殷朝再次衰落。百姓思念盤庚,就寫下了《盤庚》三篇。帝小辛死後,弟弟小乙繼位,這便是帝小乙。帝小乙死後,兒子帝武丁繼位。帝武丁繼位後,希望複興殷朝,但沒能找到合適的助手。因此三年沒有說話,政事都由太宰來決定,暗中觀察國家的情況。武丁在夜裏夢到一個聖人,名叫說。他觀察了眾多的官吏,沒有一個能跟夢中所見的人相符合的。於是就派出很多畫工在民間到處尋找,終於在傅險這個地方找到了夢中的那個說。當時說作為刑徒正在傅險修建房屋。說被送到武丁那裏,武丁看到他後就說“找對了人”。跟他一交談,果然是一位聖人,就任命他為宰相,他將國家治理得非常好。於是就根據傅險這個地名來確定其姓氏,稱他為傅說。

帝武丁祭祀成湯的第二天,有野雞飛來,站在鼎耳上鳴叫,武丁感到很害怕。祖己說:“王不必憂愁,先搞好政事要緊。”祖己於是告誡武丁:“上天觀察下民,主要看他們的行為是否合乎道理,天賜予人的壽命有長有短,壽命短是因為人的行為不合道理,並不是天要讓人夭折,使人的生命過早中斷。有的人不順應道理,又不肯認罪,等到上天已按照他的表現給予了他相應的命運,才說應該怎樣改變,這就已經太遲了。唉!選王應當慎重地對待民事,大家全都是上天的後代,經常舉行祭祀的時候,禮儀不可以不合乎道理。”武丁進行政治改革,布施恩惠,使得天下的人都很歡欣,殷朝國勢又再次興盛起來。帝武丁死後,兒子帝祖庚繼立。祖己讚美武丁能夠因為怪異的野雞而修德行善,為他立廟,尊其為高宗,於是寫下《高宗肜日》和《高宗之訓》。

帝祖庚死後,他的弟弟祖甲繼位,這就是帝甲。帝甲荒淫敗德,殷朝再次衰落。帝甲死後,兒子帝廩辛繼位。帝廩辛死後,弟弟庾丁繼立,這便是帝庾丁。帝庾丁死後,兒子帝武乙繼位,殷都又從亳遷到了黃河以北。

帝武乙無道,製作了假人,把他稱為天神,跟他玩博戲,命令人代他走博棋,天神輸了,就會侮辱他。還用皮革製成袋子,盛了血,高高地掛起來,仰麵射它,稱為“射天”。武乙在大河與渭水之間進行田獵,天上忽然打雷,武乙被雷震死。兒子帝太丁繼位。帝太丁死後,兒子帝乙繼立。帝乙繼位後,殷朝變得更加衰落了。

帝乙的長子叫作微子啟。啟的母親地位較低,因此啟無法繼承王位。小兒子是辛,辛的母親是王後,因此辛成為王位的繼承人。帝乙死後,兒子辛繼位,這就是帝辛,天下人稱他為紂。

帝紂明察敏捷,耳朵、眼睛都很靈敏,勇力過人,可以徒手與猛獸搏鬥;智慧足夠用來駁斥勸諫,口才足以掩飾自身的過錯;以才能向臣下自誇,以名聲來壓服天下,認為所有的人都不如自己。他很喜歡喝酒,享樂過度,親近婦女;特別是寵愛妲己,就聽信妲己的話。他讓樂師涓創作了新的極為放蕩的曲調,還有北裏之舞與輕柔而頹廢的音樂。為了裝滿鹿台的錢庫及钜橋的糧倉,大大加重了各類稅收。又大量搜取狗、馬及各種珍奇的事物,塞滿了宮室。還擴大沙丘的園子,增修亭台樓閣,獵取了很多野獸飛鳥放到園子裏。他怠慢鬼神,他在沙丘當中大搞舞樂雜技等表演,用大池子裝酒,把大量的肉掛起來猶如一個樹林,讓大量男女光著身子在其中互相追逐,通宵飲酒取樂。百姓怨恨紂,諸侯也有很多人反叛,於是紂就加重刑罰,還想出來殘酷的炮烙之刑。

紂任命周君西伯昌、九侯和鄂侯為三公。九侯有一個很漂亮的女兒,他把她獻給了紂。九侯的女兒討厭淫亂,紂非常惱怒,就殺掉了她,還將九侯剁成肉醬。鄂侯為這件事與紂爭吵得很厲害,紂於是將鄂侯也處死,把他的肉做成肉幹。西伯昌聽到這件事後,私下裏歎息,被崇侯虎知道,他向紂告了密,紂將西伯囚禁在羑裏。西伯的臣下閎夭等人,搜羅美女、珍奇的東西及好馬獻給紂,紂就赦免了西伯。西伯出獄後獻出洛水西麵的一部分土地,請求紂廢掉炮烙之刑。紂答應了他,還賜予他弓箭斧鉞,使他有權征伐不聽命令者,讓他擔任西方諸侯的首領。紂任用費仲主管政務,費仲善於逢迎,又非常貪財,殷人都不喜歡他。紂又任用惡來。惡來喜歡說人壞話,諸侯因此更加疏遠紂了。

西伯返回自己的國家,暗地修德行善,有很多諸侯背叛紂而投奔西伯。西伯不斷變得強大,紂的權威日漸削弱。王子比幹勸諫紂,紂不聽。商容是一位賢人,百姓都很喜歡他,紂卻並不任用他。等到西伯伐沒掉了饑國,紂的臣下祖伊知道後,認定周是殷的大害,非常恐慌,跑去報告紂說:“上天已經終止了殷朝的國運,知道天意的人不敢再說我們擁有好的命運,大卜龜也不再顯示吉兆,並非先王不幫助我們這些後人,是王荒淫暴虐,自絕於上天。所以上天拋棄了我們,使我們無法安穩地生活。大家都不求知道天性,都不按照常法。現在我們的人民全都希望我們殷朝滅亡,他們說:‘上天為什麼不降下懲罰呢,天命為什麼還不到來啊?’現在王準備要怎麼辦呢?”紂說:“我生下來不是就有命在天嗎?”祖伊回去後說:“紂已經無法進行勸諫了。”西伯死後,周武王東征,到達盟津,諸侯背叛殷朝來與周人會合的有八百個之多。諸侯都說:“可以討伐紂了。”武王卻說:“你們還沒有知道天命。”於是就回國了。

紂越來越放肆地胡作非為。微子屢次勸諫,紂都不聽,於是微子就與太師、少師商量,下決心離紂而去。比幹說:“身為臣子,就算要丟掉性命也得據理力爭。”就在紂麵前極力諫爭。紂發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總共有七個竅。”就剖開比幹的胸來查看他的心。箕子很害怕,假裝發狂去當奴隸,紂將他囚禁起來。殷朝的太師與少師看到如此情況,就帶著祭祀時所用的樂器逃往周國。於是周武王就率領諸侯去討伐紂,紂也發兵在別都妹邑郊外的牧野與周軍作戰。甲子那一天,紂軍大敗。紂逃回妹邑,登上了鹿台,穿上自己的寶玉衣,投火而死。周武王砍下了紂的頭,將它掛在“大白”旗上;並殺掉了妲己。另一方麵,釋放了箕子,為比幹的墓加上封土,在商容居住的裏巷的大門上加了褒揚他的標誌;又封紂的兒子武庚祿父為國君,繼續奉祀殷商的先祖,並讓他遵循盤庚的治國方法。殷人很高興。於是周武王就成了天子。周朝後來取消了帝號,降級稱王。殷王的後人被封為諸侯,附屬於周。

周武王去世後,武庚聯合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一同作亂,成王讓周公前去討伐,殺掉了武庚,隨後將微子立為宋君,使得殷商的先人仍有後代能夠繼續奉祀他們。

太史公說:我依據《商頌》當中的記載來敘述契的事跡。從成湯以下,依據《尚書》與《詩經》裏的內容。契的姓是子,後代分封,以國名為姓,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孔子說,殷的路車非常好,顏色上崇尚白色。

《殷本紀》當中非常係統地記錄了商朝的曆史,描繪了一幅商部族從興起、建立、滅亡的宏偉畫卷。在商朝統治的約六百年時間當中,幾經興衰,從成湯的興起,到盤庚、武丁的中興,直到紂的滅亡,是商朝曆史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的幾個最為重大的事件。司馬遷以飽含熱情的筆觸歌頌了成湯、盤庚、武丁等賢君敬畏上天、推行德政、為民的政治業績;又無情地貶抑了殷紂剛愎自用、荒淫無道、迫害忠良、殘害百姓等諸多暴行。

商朝共傳承十七代三十一王,共約五百餘年,曆史相當漫長,而司馬遷隻抓住其中幾個重點時代進行集中敘述與描寫,濃墨重彩,其他的都一帶而過,使得全篇整體虛實相映,詳略有當。在刻畫人物層麵,司馬遷抓住可以凸顯人物個性的幾個典型事例進行敘述、描寫,體現曆史的整體真實性,使人物形象變得豐滿、栩栩如生。如成湯祝網、太甲思過等,都是曆史當中的經典故事,將各位賢君修行德政的寬厚姿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對於紂的描寫,幾乎完全都是以敘述的口吻,一件一件地將史實羅列出來,再加上有周文王、周武王進行映襯,一個暴君的形象躍然紙上,成為一個流傳千古的反麵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