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品孫子06(1 / 2)

品讀卷 筆記《孫子集注序》 (一)

魏源的《古微堂外集·孫子集注序》

這是有文字記載的毛澤東首次“聽到”《孫子兵法》的證據,而且記載出自毛澤東本人之手。現在《講堂錄》仍然存在於韶山毛澤東紀念館。

毛澤東的課堂聽講筆記較長:

《孫子集注序》

黃震宋建州蒲城人(今福建建州府蒲城縣),字伯起,官廣東轉運使。

孫武子以兵為不得已,以久戰多殺非理,以赫赫之功為恥,豈徒談兵之祖,抑庶幾立言君子矣。

《老子》: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無智名,無勇功。孫武《謀功(攻)篇》

蘇洵論曰,按言以責行,孫武不能辭三失:久暴師而越釁乘,縱鞭墓而荊怒激,失秦交而包胥救。言兵則吳劣於孫,用兵則孫劣於吳,矧祖其餘論故智者乎?

吳,澤國文身封豕之蠻耳。

孫武越羈旅臣耳,越不能盡行其說,故功成不受官。

學矛夫子,獲甲三百。冉求事。《左傳》哀十一年清之役。

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生於孝子。彈以擊人,然為效小,故進於弓。弓能及遠矣,然人力有限,為效仍不大,故進於弩。弩者,以匣盛機矢置其中,機動矢發力大及遠,而中古者作戰之良器也。彈生於古之孝子有二說:上世不葬其親,狐狸食之,孝子不忍,乃作彈以擊殺之,此一說也;父母年邁,養老之事必盡,孝子乃作彈,射雀以奉其親,此又一說也。

殺人以生人。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微觀於五行相生相克之原,天地間無往而非兵也,無兵而非道也,無道而非情也。兼弱攻昧,取亂侮亡,天之道也。使世無害則恩不生,世而無弱昧與亂亡,又奚用兼之取之哉,故曰恩即生於害也。世有諸強以滅人之國為事,滅國則害矣,然強者滅人之國為己國,而殖其民,已之民則恩矣,故害生於恩也。

宜僚丸宜僚,楚之勇士也,善丸。

越女劍範蠡謂越王曰:越有處女,出於南林之中。

(《講堂錄(一九一三年十月至十二月)》,《毛澤東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第595—596頁)

魏源(1794—1857),原名遠達,字默深,湖南邵陽人,道光進士,曾任內閣中書、江蘇高郵知州。治“公羊今文”之學,尤精輿地史學,提倡經世致用。鴉片戰爭後主張“師夷之長技以製夷”,清代中後期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是近代變革思想家的先驅。著有《古微堂集》《古微堂外集》《聖武記》《海國圖誌》《元史新編》《老子本義》等書。思想進步,與龔自珍並稱“龔魏”。

《孫子集注序》一文約撰成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旋收入魏源自己所編之《皇朝經世文編》卷七十六,有道光七年(1827年)、光緒十二年(1886年)和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刊本;又見於《古微堂外集》卷三,有光緒四年(1878年)淮南書局刊本。現今見於中華書局1975年鉛印之《魏源集》上冊。魏源《孫子集注》一書,《續補彙刻書目》有著錄,已佚。

湖南四師國文教員袁仲謙選講的《孫子集注序》即出自《古微堂外集》,國學扶輪社刊本。老師的講解,有引證,有發揮,內容除了魏源的《孫子集注序》外,還關涉到北宋蘇洵的《嘉祐集·權書·孫武》,關涉到南宋黃震的《黃氏日鈔·讀諸子·孫子》,關涉到儒家《易經》《論語》《禮記》《左傳》和道家的《老子》等書。

毛澤東的課堂筆記也有錯記誤記的地方,如《孫子兵法》中的《謀攻篇》,誤記成《謀功篇》,把篇名中的一個字記錯了;孫武本是“吳羈旅臣”,錯記成“越羈旅臣”,把諸侯國記錯了。“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無智名,無勇功。”這段話,毛澤東標明出自“孫武《謀功(攻)篇》”。事實上,前兩句出自《孫子·謀攻篇》,後幾句出自《孫子·形篇》,原文為:“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