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老年常見病的防與治2
十三、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骨代謝病,特點是骨質吸收增多造成骨組織減少。雖然骨組織中鈣含量未明顯減少,但骨小梁數量減少,骨的脆性增加,在普通作用力下或持物、負重站起就可發生骨折。
如:咳嗽可引起肋骨骨折,轉身可引起股骨骨折,彎腰可致脊椎骨折,手扶地可致橈骨下端骨折。尤其是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患者可長期無症狀或僅有全身可忍耐的骨疼痛、肌肉疼痛、疲乏,常誤診為肌肉勞
損,進行按摩治療,病情加重或出現突發自發性骨折時才來就診。由於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發病率逐年增高且不易痊愈,給他們造成生活不便及精神和肉體的痛苦,也給社會帶來麻煩,因此,防治骨質疏
鬆症是非常重要的。
(1)預防
患骨質疏鬆症,常常發生脊柱、股骨、橈骨下端、肱骨和骨盆骨折。首先要止痛和臥床休息,但不能臥床太久。長時間的運動可加重骨質疏鬆,造成廢用性骨萎縮。因此,應根據具體情況,在疼痛減輕後,積極進行適量的活動。
應根據骨質疏鬆症的發病原因,進行預防和治療。注意加強體育鍛煉,戒煙戒酒,補充維生素C。在治療內分泌疾病的同時,注意骨鈣的丟失,加強鈣的補充。增加營養,多吃一些蛋白質高、含鈣豐富的食
品,如牛奶、雞蛋、豆製品、魚、排骨、脆骨、蝦皮、海帶、豬蹄、芝麻醬、瓜子和含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中老年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補充性激素,尤其是絕經婦女,要及早使用小劑量雌激素,不僅可保持相對骨量,還可以減少尿鈣排出和骨吸收,糾正負鈣平衡,從而降低骨質疏鬆症的發病率。應注意盡量長期服用雌激素,以免出現反跳現象,加速骨丟失。
特別應說明的是:補鈣在骨質疏鬆症治療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骨密度峰值高低雖與遺傳因素有密切關係,但也受鈣攝入量的影響。
(2)症狀
骨質疏鬆的常見症狀有:
疼痛。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病症,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背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
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時加重。一般骨量丟失12%以上即可出現骨痛。老年人患骨質疏鬆症時,椎體骨小梁萎縮,數量減少,椎體壓縮變形,脊柱前屈,腰肌為了糾正脊柱前屈,加倍收
縮,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亦可產生急性疼痛,相應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強烈壓痛及叩擊痛,一般2~3周後可逐漸減輕,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若壓迫相應的背神經可產生
四肢放射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等,也可出現上腹痛類似急腹症。若壓迫背髓、馬尾,還會影響膀胱、直腸功能。
身長縮短、駝背。多在疼痛後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多由鬆質骨組成,而且此部分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尤其是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每個人都有24節椎體,正常人每一椎體高度為2厘米左右,老年人骨質疏鬆時椎體壓縮,每椎體縮短2毫米左右,身長平均縮短3~6厘米。
骨折。這是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並發症。
呼吸功能下降。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3)治療
骨質疏鬆一般有四方麵的治療:
①運動療法:一般性運動,盡可能給骨以應力刺激。針對性運動,臥位頭翹——針對胸腰椎;臥位或站位俯臥撐——針對橈骨;單腳站立1~2分鍾——針對股骨頸。
②飲食療法:選擇含鈣量多且易為人體吸收的食品,其中牛奶是比較理想的食品。
③光照療法:全身紫外線照射,3/4~1個生物劑量,至少每周1次。
④藥物療法:關於用藥需得醫師的處方。
十四、帕金森氏病
帕金森氏病又稱震顫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一種中樞神經係統的疾病。震顫麻痹的病變原因是大腦和中腦的黑質紋狀體變性,引起神經介質多巴胺減少而出現的一係列症狀。至於何種原因致使腦組織黑質變性,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其發病年齡多在50~60歲,男性多於女性。另外,許多患者由於顱腦損傷、腦炎、腦動脈硬化、慢性肝腦變性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或藥物中毒等,產生與震顫麻痹類似的症狀,這些統稱為“帕金森氏綜合征”或“震顫麻痹綜合征”。
(1)症狀
帕金森氏病起病較為緩慢,隨後症狀逐漸加劇。主要表現為震顫、肌肉強直、運動障礙。這幾種症狀不一定同時出現在一個患者身上,而是根據患者病情的輕重,表現出體征和症狀的不同。
①震顫。
俗稱顫抖,以每秒4~6次的節律出現。震顫多見於四肢,先從肢體的一側上肢開始,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擴展到同側的下肢及對策的上下肢,最後發展到下頜、唇、舌及頭部,甚至軀幹。震顫多數是在靜止時出現,肢體活動時輕或暫時終止,情緒激動時震顫加重,睡眠時完全停止。
②肌肉強直。
由於肌肉的張力增強,當肢體被動運動時,肌肉的張力始終保持一致,無論肢體伸或屈到什麼角度,都感到一種均勻的阻力,猶如在伸屈一根鉛管時的感覺,所以稱之為“鉛管樣強直”。如果患者在肌肉強
直的同時還伴有震顫,伸屈肢體就會表現出在均勻的阻力上有斷續的停頓,猶如齒輪在慢速轉動一樣,醫學上稱之為“齒輪樣強直”。肌肉強直不僅表現在肢體上,全身各處的肌肉均可發生強直,嚴重時患者
會出現腰部前彎成直角樣狀態。
③運動障礙。
震顫的早期,患者的上肢不能做精細的工作,主要表現為書寫困難。患者寫字歪斜不整,字寫得越來越小,稱之為“寫字過小症”。患者的日常生活難以自理,坐下時難於起立,臥床後不能自行翻身,穿
衣、洗臉、刷牙等動作都難以完成。行走時,第一步起步困難,但是一旦邁步後,即以極小步伐向前衝跑,步伐頻率越來越快,不能自主停步或轉彎,像有急事慌張趕路一般,稱之為“慌張步伐”。由於麵部肌肉動作障礙,形成“麵具臉”,麵部無表情、不眨眼、雙目向前凝視,當口、舌、齶及咽部肌肉運動障礙時,即表現出大量流口水,不能做吞咽動作。
④其他症狀。
患者還可出現頑固性的便秘、出汗、皮脂溢出增多、智力減退、言語不清、癡呆、憂鬱等。
(2)治療
醫學界認為,藥物治療能使帕金森氏病患者的症狀有不同程度的好轉,但這些藥物均不能阻止震顫麻痹的自然發展。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藥物仍為“左旋多巴”,“左旋多巴”可補充多巴胺的不足。
此外還有安坦、金剛烷胺等藥物,服藥時要注意藥物的副作用,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此外,運動療法和心理療法對帕金森氏病患者也是十分重要的。應該讓患者從日常生活動作、平衡功能、關節活動、肌力鍛煉、言語、心理等方麵,進行有計劃的訓練和康複。相當一部分的患者到晚期都有
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鬱,總感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一定會遭到周圍人的嫌棄,對生活失去信心。醫院的醫護人員和家庭的每一個成員對患者都應從心理上、生理上給予關心和照顧,充分調動患者與疾病做鬥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充滿信心的態度、真摯的愛心和堅定的信念,喚起患者對恢複健康的希望和戰勝疾病的勇氣。消除緊張和焦慮的情緒,這對患者減輕症狀、恢複健康是大有好處的。
同時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理療、針灸、中藥也是治療該病的有效方法。
如長期服藥治療無效,可考慮手術治療。
十五、滴蟲性陰道炎
(1)預防
①注意個人衛生,勤換內褲。
②提倡淋浴,不使用別人的浴巾等。
③嚴格消毒醫用器材,防止交叉感染。
④禁止患者到遊泳池遊泳,不使用別人的泳褲。
⑤患者的內褲及洗滌用毛巾應煮沸5~10分鍾以消滅病原,避免重複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