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美容的理論與原則(1 / 3)

第1章美容的理論與原則

中國傳統美容是在祖國醫學理論指導下的美容,其特點是重在自然美、整體美,講究身心、髒腑、經絡、氣血的全麵調整,注重整體效應,融藥物、飲食、養生、氣功、按摩及針灸於一爐,充分顯示出多種途徑、多種方法的優勢。而且既治表又治裏,由此達到一種天然雕成的效果。

由於麵部隻是人身體的一個部分,所以要想達到美容的目的,僅做麵部保養是不夠的。人隻有在全身陰陽平衡、氣血通暢的條件下,才能容光煥發,反之則不然。而這些根本性的變化,是任何器械和化妝品都不能達到的,比如女性麵部出現黑斑、粉刺及痤瘡等,是由於體內內分泌失調所致,使用化妝品隻能治表,起到掩飾的作用,卻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隻有通過髒腑調節,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消除此類內分泌失調引起的皮膚疾患。

由上可知,影響美的因素很多,既有內在髒腑、經絡、氣血,又有外在自然界四時六淫之氣,隻有做到內外調和,才能真正實現人體美。

一、什麼是美

美是人類自身不斷追求的目標,因為美能給人以舒適、輕鬆、愉悅和享受,能激發人的激情,鼓舞人們進取。也正由於此,人們幾千年來一直在探索美,並極力去實現它。當前,我國各地掀起的美容熱是人民群眾精神風貌和民族文化傳統相結合產生的一種浪潮。

(一)美的概念

美,盡管人們一直在探索,但對於其實質和內涵,至今尚無定論。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醫健美》一書中,曾對美的含義進行了概括,歸納起來不外乎以下幾點。

1.美是事物的形體結構或模樣完整無缺。

2.美是事物的形體結構的大小和比例恰當,安排秩序完美無缺。

3.美是有效用和有益的事物。

4.美在於觀賞者的心靈。

5.美是客觀事物鮮明和生動的表現。

由此可以看出,美不僅包括自然美,也包含社會美。人的自然美,就是人的生理解剖特點所形成的肉體的美,也就是發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外表美觀;而社會美,就是人具有的道德觀念的內在品質、性格、思想、行為等形成的氣質美。美是一門學科,即美學。所謂美學,就是研究自然界、社會和藝術領域中美的一般規律與原則的科學,主要是探討美的本質,藝術和現實的關係。

(二)美的內容

1.氣質美屬社會美的範疇,即精神美。看似無形,實則有形,可通過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個性、品行顯示出來。美的容貌,入時的服飾和精心的打扮,可以給人以美感,但這種美隻是外表的,並不能給人以深刻的感受,而且隨著青春的消逝會日漸凋零;而氣質美則不然,它所帶來的風采不受年齡、服飾的限製,可使人永葆青春。氣質美包含的內容有很多,諸如氣節美、情操美、心靈美、語言美、無私美、風度美、音樂美、書畫美及舞蹈美等。由此可見,氣質美最實際,但又最難做到,需要長期學習,努力實踐。

2.服飾美屬生活美範疇,是關於穿衣服的美學。它既可體現人體美,又可以修飾人體美。服飾美,首先是衣服顏色的搭配要和諧、鮮明;其次是衣服樣式,既可以表現人體健美的輪廓和柔和的曲線,又可以彌補體型的弱點和缺陷。

3.頭發美頭發美是人體美的重要部分。要做到頭發美,除了養發護發外,重要的是做到發型美。發型是多種多樣的,一種好的發型能顯示出自己獨特的美。如長發顯得溫柔秀麗,短發顯得颯爽利落,直發顯得整潔自然,曲發顯得嫵媚優美,束發顯得雅致俏麗,散發顯得飄灑俊逸。而每種發型又與個人的年齡、臉型有關。

4.顏麵美這是最重要的美,所謂美女、美男,無不具有漂亮的臉。臉不僅是人體美的重要標準,而且還是人體髒腑功能的外在表現。髒腑功能的盛衰,可通過臉的神色來判斷。臉部皮膚潔白無瑕和紅潤光澤,一般能反映人的健康狀況。顏麵美,除顏麵皮膚、五官要美以外,還有組成顏麵的其他要素亦要美,如頭顱、臉型、額部、麵頰、下頦、眉毛及睫毛等。對於男人來說,還有胡須美,適當的胡形,不僅可掩蓋麵部生理缺陷,而且可使人的容貌增色。

5.五官美在人體健美中起重要作用,不僅其外部形態直接關係人體的健美,而且包括聽覺和嗅覺是否靈敏,眼睛是否有神,口齒是否伶俐和聽覺是否靈敏等。盡管五官相貌與生俱來,不經手術整容無法改變其結構和造型,但若重視五官保健與修飾,仍能起到改善原有麵貌的作用。

6.形體美真正的形體美是非常嚴格的,它必須符合對稱、均衡、和諧及比例適當等原則,具體地說,身高、體重和胖瘦、軀幹都直接關係到形體美。體育鍛煉可以使人身體發育健壯、肌肉發達、皮膚光澤、體型勻稱、四肢靈活,甚至精神飽滿。也就是說,科學的體育鍛煉,有助於人體美。

7.整形美整形是醫學與美學的結合,是一類特殊的外科手術。由於它以修複缺損、矯正畸形、改善和恢複生理功能為己任,所以它就必須在塑形、切口、供區的處理方麵有較高的審美要求。在手術操作過程中,就必須精工細作,精益求精。

(三)美的標準

1.氣質高雅,體態大方,舉止文明禮貌,具有良好的精神風貌。

2.身體健壯結實,發育良好。

3.體型高矮適度,不胖不瘦,肢體各部協調勻稱。

4.皮膚紅潤、細膩、光滑、柔韌,富有彈性,沒有皺紋。

5.五官端正,臉形勻稱。

6.頭發濃密、有光澤。

7.服飾得體、幹淨、利索。

8.男人應該具有陽剛之氣,女人應該溫柔而有魅力。

二、美容的理論基礎

(一)五髒與美容

五髒,在中國傳統醫學上是指心、肝、肺、脾、腎5個部分,為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人體就是以五髒為中心,通過經絡的聯絡作用而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體表有病,可通過經絡影響到五髒;五髒功能失常又可通過經絡反映於體表。祖國醫學有“蓋有諸內者,必形諸外”的論斷。因此,中醫常常把麵部皮膚作為五髒的鏡子,如五髒的功能正常,可通過經絡將氣血津液輸送和敷布於麵部皮膚,使麵容光澤紅潤;反之,五髒氣血不足,功能失常,則麵部皮膚失養,則可出現麵無光澤、皮膚幹燥粗糙和麵容枯槁不榮的現象。

總之,五髒功能盛衰直接關係到麵容的榮枯。在人的一生中,皮膚從柔潤、細膩、滋潤、富有彈性,逐步變成粗糙、枯憔、多皺、鬆弛,主要是由於五髒功能漸漸老化的結果。

1.肺與美容中醫學認為,肺與美容關係密切,原因是肺主宣發,外合皮毛。皮,指皮膚;毛,指毛發。外合皮毛,即肺主皮毛之意。皮毛位於體表,需賴衛氣的溫煦與津液的濡潤。而衛氣與津液營養皮毛作用的發揮,需要肺氣的宣發。宣發,乃布散之意,肺通過宣發作用,使水穀化生的衛氣與津液,“若霧露之溉”一樣敷布全身,以維持皮毛的充養、潤澤與溫煦。正如《黃帝內經》說:“皮毛者,肺之合也。”肺的這種“主宣發”“合皮毛”的生理功能就是通過肺氣的作用來實現的。

肺氣,即肺的功能。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人體通過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從而保證了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沒有呼吸,生命就要停止,當然就更談不上美容了。

肺不僅主呼吸,還主一身之氣,如《黃帝內經》裏說:“諸氣者,皆屬於肺。”人身之氣,究其來源,有先天、後天之分。論其種類,有元氣、宗氣、營氣和衛氣四種。肺的生理活動,與這些氣的生成和運行有著密切的關係。如營氣與衛氣是由肺氣的宣發敷布全身,元氣化生之後,則有賴於肺中吸入的清氣給以不斷補充,使其化源不竭。由此可見,若肺氣不足就會影響全身的功能,因而動則氣喘,少氣不足以息,音低聲弱,身倦無力,給人以精神頹喪、虛贏疲憊之感。反映在麵容上則見麵色白。若肺氣功能失常日久,則肌膚幹燥,麵容憔悴,如《黃帝內經》裏說:“肺氣弗榮,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津液去……則皮枯毛折。”臨床上,由於肺的功能失常而引起的容顏不佳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肺氣不足,不能溫煦;一種是外邪襲肺。前者需要補肺氣,後者則要祛風驅邪。

肺氣不足者,“虛則補之”。常用中藥有黃精、黃芪、五味子、玉竹等。

肺氣實者,祛風達邪。可用蒼耳子、防風等。此外,白芷、甘菊均能祛風駐顏。

肺與美容的關係還表現在“肺氣肅降,通調水道”這一重要功能上。肅降,即清肅下降。肺氣清肅下降,是其功能特點,所以前人謂“肺氣以降為順”。由於肺氣的肅降,使經脾轉輸而來的水液不斷地下輸膀胱,從而保持水液的正常代謝和小便的通利。如果肺失肅降,不能通調水道,則體內利用後的廢水蓄積於體內,以致外發水腫,內生痰飲,咳嗽喘息,有礙容顏。

此外,肺與美容還表現在肺開竅於鼻。鼻是呼吸之氣出入的通道,所以,鼻為肺竅。鼻的通氣和嗅覺功能,主要依靠肺氣的作用。肺氣和利,則呼吸通暢,嗅覺靈敏。肺氣不利,則鼻塞、流涕、嗅覺不靈。長期鼻塞,可使上唇變厚、變短,致上唇外翻、鼻翼肌肉萎縮,硬齶上拱明顯,牙齒排列不齊,出現呆傻的麵容,因此必須及時治療鼻塞,以防損容。

肺陰虛,是肺的常見證候,肺陰虛常導致額紅、形體消瘦。‘肺陰虛產生的原因很多,如感受燥熱之邪,直接灼傷肺陰;或恣情縱欲,房勞傷腎,腎精虧損,精虧不能滋潤肺陰;或肝氣鬱滯,日久化火,熏灼肺髒;或各種原因引起的咳嗽,經久不愈,“久咳傷肺”,皆能導致肺陰虛。治宜補陰滋肺。除此之外,重要的是治病求本,消除引起肺陰虛的原因。

2.心與美容心與美容的密切關係主要體現在顏麵美方麵。心功能的好壞能在麵部反映出來,這是由於心的功能決定的。

心的生理功能有兩方麵,一是主血脈,司血液循環,即通過其所聯係的血脈,將氣血運送至全身各個髒腑器官,循環不息,周而複始,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二是主神誌,為“君主之官”,是精神意識思維情誌活動的中心,在人體內處於最高的主導地位,調節著一切生理活動。由上所述,前者所指的心,即現代醫學的心髒;後者是指人體大腦的主要功能。即所謂“神明之心”。

心即是主身之血脈,而麵部的血脈又較為豐富,所以心的氣血盛衰,可以從麵部色澤的改變反映出來。《黃帝內經》裏所說的“其華在麵,其充在血脈”,道理即在於此。心功能正常,則心氣旺盛,血脈充盈,循環通暢,麵色就顯得紅潤光澤,若心血暴脫,麵部色澤迅速改變,明顯蒼白。正如《黃帝內經》裏說:“血脫者,色白,天然不澤。”至於某些原因引起的血液凝滯,血行不暢所致的心血淤阻,常可見到麵部兩頰、舌質、口唇等處的顏色變得紫暗或青紫。此外,心開竅於舌,當心髒發生病理變化時,舌常出現異常表現。

心髒的病變在中醫學上有不同的證候,各種證候的表現如下。

(1)心氣虛:由於心氣虛弱,血液運行無力,臨床上以心髒功能衰減為主要表現。反映在顏麵部是心氣虛弱,不能鼓動血脈,血液不能上榮於頭部,脈絡不充,故見麵色白、舌淡胖嫩。此種麵色白隻有在心氣不虛時才能改變。

(2)心陽虛:此病證是由心氣虛發展而來。因為心陽還具有溫煦血脈、抗禦寒邪的作用,所以當心陽虛發生時,除了有心功能衰減的氣短、心悸等症狀外,還可以出現心陽溫煦功能不足,陰寒之邪阻滯,導致血行不暢的病理性改變,如畏寒肢冷、心胸憋悶等。反映在顏麵部,可見麵色晦暗,舌質青暗。由此引起的容貌不良,必須首先溫通心陽,活血祛淤。

(3)心血虛:心血虧虛多表現在血不養心、心神失養及心功能失常方麵。臨床上以心悸、健忘、失眠及多夢為多見。此外,因心血虛,不能上榮於頭目、顏麵和充盈於脈,故有眩暈、麵色無華、舌淡及脈弱。此處的麵色無華、舌淡,即是心血虛在顏麵部的表現。由此引起的不良容顏,首先必須補心養血。

(4)心火上炎:又稱心火亢盛。火性上炎於舌,故舌尖紅,口舌生瘡或糜爛、潰瘍、疼痛;火性上炎於麵,故麵赤。可見心火亢盛時對於顏麵部的影響較突出。此處的“麵紅”,不是白裏透紅,而是病理性的,是火熱炎上,逼血妄行所致。由此引起的不良容顏,必須首先清心瀉火。

(5)心血淤阻:此證常繼發於心氣虛或心陽虛之後,因心氣虛致心脈淤阻,寒邪凝滯,“不通則痛”,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心胸憋悶、疼痛。又由於陽虛血瘀,全身血脈運行不暢,故顏麵部可見口唇指甲青紫,舌質紫暗,或見舌有淤點、淤斑。

(6)心血不足:可見舌質淡白。

(7)熱人心包:可見舌卷、舌硬、語言謇澀及失語。

3.脾與美容中醫學認為,脾為後天之本,即脾有主管飲食的消化、吸收和運送各種營養物質的功能。當脾氣健運時,全身髒腑組織、四肢百骸、肌肉皮毛得到充分的營養後,人體就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和生長發育,顯得精力充沛,皮膚紅潤光澤,頭發烏黑發亮;反之,脾失健運,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失常,生血物質缺乏,不僅可引起皮膚及麵、唇、爪甲淡白無華,且可嚴重影響體型的生長發育。如體瘦、矮小,或身有水腫、麵黃、毛發稀疏,甚至過早衰老。

中醫學還有“脾主肌肉”、“脾主四肢”之說,脾之所以主肌肉,是因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的運化功能旺盛,可將飲食中的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肌肉中去,謂之營養,使其發達豐滿,壯實有力;若脾的運化功能減弱,不能正常吸收和運送營養物質,則肌肉消瘦,痿軟無力。人體的四肢,同樣需要脾氣的運送營養,才能維持其功能活動;若脾氣健運,輸送營養充足,則四肢肌肉豐滿,輕勁有力,指掌活動運用自如;反之,若脾失健運,營養不足,則致四肢倦怠無力,甚至痿弱不用。

中醫學還認為“脾統血”,即脾有統攝或控製血液在血脈內運行,不致溢於血脈之外的作用。若脾不統血,就會產生許多出血症,如尿血、皮下出血及月經過多等。失血過多,皮膚、頭發和顏麵得不到血的濡養,則麵色蒼白而無血色。

脾的功能失常,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1)脾氣虛:主要為脾虛不運,以食少、腹脹及便溏為主症。表現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麵色萎黃、舌淡及少氣。此種體質的美容,宜益氣健脾。當脾氣健旺後,不利於容貌美的因素即可消除。

(2)脾陽虛:為脾氣虛的進一步發展,主要症狀是納減、腹脹及脘腹隱痛。反映在美容方麵,則見四肢水腫、形寒肢冷、麵無光澤。此種不良體質的美容,須溫陽健脾。

(3)寒濕困脾:以脘腹脹悶、不思飲食、嘔惡欲吐及頭重如裹為主症。反映在美容方麵,則見身重或腫、麵色黃晦及舌胖。此種不良體質的美容,須祛濕健脾。

(4)脾胃濕熱:以脘腹痞悶、嘔惡厭食、大便溏瀉不爽及小便短赤不利為主症。反映在美容方麵的症狀是,肢體困重、口黏而甜、肌膚發黃、皮膚發癢及舌苔黃膩。

4.肝與美容肝位於脅部,與膽互為表裏,在體合筋,開竅於目,性喜條達,與春季生發之氣相應。肝的生理功能一是“主藏血”,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二是“主疏泄”,有疏通肝氣,調整氣血,協助脾胃消化食物的功能,從而保持人的情誌活動正常,氣血運行通暢,消化功能旺盛。如果肝髒有病,藏血功能異常,既能影響人體的正常活動,也易出現美容方麵的病變。如肝血不足,上不能滋養於目,外不能濡潤於筋,就會出現兩目昏花,視物不清,筋肉拘攣,屈伸不利,正如《黃帝內經》裏說:“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由於人的精神情緒對於美有較大的影響,而肝又與情誌活動有關,當肝的主疏泄功能失常時,就會影響人的美,如麵紅、目赤等。

由於肝藏血,故肝又主筋與爪,而筋和爪與美有關。筋是一種聯絡關節、肌肉,專司運動的組織。筋的收縮、弛張,使骨節活動自如。若肝血充盛,筋膜得到充分濡養,則關節運動靈活,給人以健美感;若肝血虧損,筋膜失養,則動作遲鈍,運動失靈,自然有損健美。

爪甲的營養來源與筋相同,故稱“爪為筋之餘”。肝血充足,則爪甲堅韌、透紅光澤;肝血不足,則筋弱乏力,爪甲多軟而薄,枯而無光澤,甚至變形脆裂。

《黃帝內經》裏說:“肝開竅於目。”原因是肝的經脈上連於目係,目主視覺,肝主藏血,所以人的視覺正常,目光炯炯,能視萬物,辨別五色,全賴肝血滋養,如《黃帝內經》說:“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由此可見,肝的生理功能正常與否,往往可從目反映出來,如肝血不足,則視物不清,或為夜盲;肝陰不足,則兩目幹澀;肝經風熱,可見目赤癢痛;肝火上炎,可見目赤多眵;肝陽上亢,可見頭目眩暈;肝風內動,可見目斜上吊等。

綜上所述,若肝發生病理變化時,會在諸多方麵影響人體美,主要如下。

(1)肝血不足:此證候影響美容的較多,如麵色無華,視物模糊,兩目幹澀,夜盲,肢體麻木,筋脈拘攣,肌肉瞤動,爪甲不榮等。由肝血不足所致的上述有損美容的各種症狀,隻有在滋補肝血的基礎上才能逐步緩解。

(2)肝火上炎:主要表現為氣火上炎於頭麵部位,具有明顯的火熱征象。影響美容的症狀有麵紅目赤、口苦、耳鳴如潮及舌紅等。這些症狀的消失有賴於清肝瀉火,肝火一瀉,上述症狀自然好轉。

(3)血虛生風:表現為眩暈、視物模糊、麵色萎黃、肢體麻木或震顫、肌肉瞤動、皮膚瘙癢、舌淡及脈弦細。不難看出,血虛生風的絕大多數證候與美容有關,治療宜養血熄風。

5.腎與美容腎是人體髒腑組織的根本,生命的源泉,故稱“先天之本”。它對人體骨骼係統的生長發育和體型健美有著重要作用。

(1)腎藏精:主發育與生殖:腎所藏之精,可分為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主繁衍生殖,是胚胎形成的原始物質,且能促進生殖功能的成熟。父母雙方的腎精決定了後代一生的體型、頭麵五官、肌膚毛發的健美,所以腎精的生成、貯藏和排泄,對後代的健美和繁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詳見後文“精與美容”)。後天之精由脾胃及其他髒腑將水穀化生精微而藏於腎,不斷補充先天之精,亦主生長發育。人從幼年開始,由於腎的精氣逐漸充盛,便產生了更換乳齒等生理變化。發育到了青春期,由於腎的精氣進一步旺盛,便產生了一種促進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質,並出現第二性征。女性月經來潮,乳房發達,臀部變寬,形成女性線條美的體征;男性則產生精液、胡須,形成男性的特征和男性的線條美。待到老年,腎精衰退,形體也逐漸衰老,全身筋骨運動不靈活,齒搖發脫,呈現出老態龍鍾之象。綜上所述,腎精決定著人體的生長發育和衰老病死。

(2)主水液:腎主水液,是指腎髒有主持和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功能,此功能主要是靠腎中陽氣的作用來實現。腎陽充足,水液排泄正常,以保持體液相對穩定的貯存量,使髒腑得以濡養,關節滑利、靈活,肌膚潤澤,反之,可致皮下和組織水腫,影響健美。此外,腎氣不足,可使腎之本色,即黑色上注於麵,麵患黃褐斑。

(3)主發:中醫學認為,發的生長與脫落,潤澤與枯槁,也是反映。腎的精氣盛衰的一個標誌。精與血是相互滋生的,精足則血旺,血旺則發茂而光澤,故有“發為血之餘”的說法。

(4)主骨、生髓:腎與骨骼的發育密切相關。而齒為骨之餘,故腎直接關係到牙齒的堅固與否。若腎精不足,則牙齒發黑、鬆動,甚至脫落。

(5)開竅於耳:如《黃帝內經》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腎的精氣充足,腦海充盈,聽力才能靈敏;如果腎的精氣不足,腦海空虛,耳失所養,便會出現耳聾、耳鳴等症。

由上可知,不論是顏麵美、頭發美,還是形體美、五官美,皆離不開腎的功能正常。若腎的功能失常,即產生病理變化時,就會出現一係列損容症狀,如下所述。

(1)腎陽虛:常會出現腰酸腿軟、形寒肢冷、精神不振、麵色淡白、耳鳴及舌淡。上述症狀的改善須補。腎壯陽,陽氣恢複,諸症即會消失。

(2)腎陰虛:常會出現耳鳴、視力減退、腰膝酸軟、形體消瘦、顴紅、舌紅苔少而幹。上述症狀的改善須滋補腎陰。腎陰充足,則諸症消失。

(3)腎精不足:常會出現耳鳴、腰膝酸軟,小兒生長發育遲緩,身材矮小,智力動作遲鈍,囟門遲閉;成人早衰,兩足軟弱,發脫齒搖,動作遲緩。用填補。腎精的方法治療,諸症大多能消失。

(二)精、血、津液、氣與美容

1.精與美容精是與生俱來,稟受於先天,為生命的起源物質,萬物化生,必從精始。男女之精相合,便構成人之身形。所以後人將此與生俱來之精,稱為“先天之精”,是生命的基礎,人的生成必從精始。人出生之後,猶賴陰精的滋養,從而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陰精充盈,則生命活動旺盛,身健少病;若陰精衰虛,則生命活動減退,早衰多病。同樣,在美容方麵,陰精也有重要作用,否則會產生下列損容症狀。

(1)精虧形壞影響下一代:由於精是生殖發育的基本物質,對繁衍後代及人體的生長發育極為重要。若陰精虧損,則影響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如《黃帝內經》裏說:“精少,腎髒衰,形體皆壞。”故張景嶽說:“精血即形也,形即精血也。”又因為腎精虧不能化生天癸,而天癸是促使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質,所以《黃帝內經》中說:“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這裏的無子,即沒有生殖能力,是腎精虧竭的結果。若腎精不足,盡管有生殖能力,但可影響下一代的健美,造成發育不良或遺傳疾病,如唇裂、畸形等。

(2)精虧諸竅不利:這是因為腎開竅於耳及前後二陰。耳的聽覺功能,前陰的排尿,肛門的大便排泄,均與腎的精氣密切相關。另外,腎藏精,精生血,血藏於肝,肝開竅於目;腎能溫煦脾陽,而脾開竅於口,所以諸竅的功能正常與否,均與腎精是否充足密切相關。由此可見,五官的健美與陰精虧盈密切相關。

2.血與美容因為血的生成是飲食入胃,化為水穀之精微,通過脾的傳輸,灌注心脈,生化而成,故血的主要功能是營養全身各組織器官。《黃帝內經》中說:“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人的目之視,足之步,掌之握,指之攝,以及皮膚的感覺等,都要依靠血的供應。若血行障礙,皮膚得不到足夠的血液,可見麻木不仁;四肢得不到足夠的血液,能出現手足不溫,嚴重者痿弱不用。內而五髒六腑,外而皮肉筋骨,必須在血液運行不息的狀態下,才能得到充分的營養,以維持正常的功能。

由上司知,血對於美容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營養方麵,麵部血管最為豐富,所需的血量也較多。此外,眼睛與頭發的營養也幾乎完全依賴於血。若血虛,血液供應不足,則麵色蒼白無華,唇色淡白,眼花;若血瘀,則麵色黧黑,皮膚幹燥無澤,或有紫斑(皮下出血)。

此外,中醫認為,血是神的物質基礎,如《黃帝內經》說:“血者,神氣也。”可見,血液與神氣有密切關係。血液供給充足,精力充沛,兩目有神;血液不足,精神委靡,目無神光。

3.津液與美容津液是體內各種正常水液的總稱,其清而稀者為津,濁而稠者為液。津液布散於體表能溫潤肌膚,內注於身體則灌溉髒腑,輸送於空竅可潤澤目、耳、口、鼻,流注於關節以滑利關節,滲透於骨髓能補益腦髓等。若津液大量喪失,會引起關節屈伸不利、頭昏、耳鳴、目視幹澀、腸燥便秘、口幹舌燥及皮膚幹燥等症。

由上可知,津液與美容的關係同樣是密切的。津液充足,可使皮膚有彈性,飽滿濕潤,不易老化;若津液不足,皮膚即可幹癟起皺,脫屑瘙癢,易於老化。要想美容,必須經常不斷地補充丟失的津液。

4.氣與美容祖國醫學認為,氣是構成物質世界的最基本的元素,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於氣的運動變化而產生的。同樣,氣也是人體生命的動力和根本,它充滿全身,運行不息,關係著人體的健康與長壽。如《聖濟總錄》說:“人之有是形也,因氣而榮,因氣而病。”

氣本是指流動著的細微物質,就人體而言,如呼吸之氣、水穀之氣等。這種氣賦予機體生命力,人體各種髒腑組織的活動能力,也就是氣的生命力的表現。氣的主要作用有溫煦、推動、防禦和固攝等。若氣的溫煦作用不足,就會出現麵、耳、手等暴露部位的凍瘡及寒冷性蕁麻疹等病變,從而影響美容。若氣的推動作用減弱,血液不能運行,則麵部會出現青紫(淤血),頭發會枯槁不澤,眼睛不能明亮有神。若氣的固攝作用差,造成人體水液過多流失,麵部會因水液流失過多而幹燥,引起衰老。若氣的防禦減弱,即衛外功能差,麵部就易生黃水瘡、癤及扁平疣等感染性皮膚病,從而影響美容。此外,氣虛的人,平時常見麵色白,絲毫不紅潤。

(三)經絡與美容

經絡是人體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係統的主幹;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縱橫交錯,遍布全身。經絡將人體所有的內髒、器官、毛皮、孔竅、筋骨等構成一個完整有機的統一整體,並借以行氣血、營陰陽,使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的平衡,以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

鑒於經絡的上述重要作用,經絡與美容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麵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麵皆焦,發始白…‘男子,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麵焦,發鬢斑白’的記載。此處,女子三十五歲的麵始焦,四十二歲的麵皆焦;男子四十八歲的麵焦、發鬢斑白,都是經絡功能衰退後所出現的容顏變化。原因就是人的“十三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行於麵而走空竅”。

中醫認為,每一條經脈都分屬於某一髒腑,某個內髒有病變,或內髒關係失調,經脈氣血運行不暢,絡脈阻滯,或經脈氣血不足,都可以通過經脈反映到麵部來。頭麵部和經絡之間如此密切的關係,為中醫美容提供了可靠的理論根據。這正如在《健與美》雜誌中錢方同誌所發表的《經絡美容法》一文中所說:“人體的五髒六腑、內分泌腺、血管等活動,無不受自律神經的支配,自律神經遍布全身肌膚,直接反映內髒的功能活動。皮膚粗糙、雀斑、皺紋及青春痘等病患都是髒腑功能失調的表現,經絡美容法是根據經絡控製自律神經,聯係五髒六腑的理論,對相應的經絡施以適當刺激,改善髒腑功能,進而達到美容的目的。”他還根據“經絡美容法”,自擬了“消除皺紋法”,具體方法如下。

1.用毛刷自上而下刷摩大腿外側,重複5次。

2.用毛刷自上而下刷摩大腿後側,重複5次。

3.用毛刷在大腿前側自上而下向斜內方或斜外方按摩,重複10次。

4.用毛刷從肩部到指甲處做垂直按摩,重複5次(用掌腹按摩亦可)。

5.用毛刷沿背部正中線從肩胛骨開始至骶骨止,垂直重按摩,重複5次。然後以正中線為界,向左右兩側橫向按摩,各10次。

(四)四時與美容

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四季氣候各有特點,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這種由溫而熱,而涼,而寒的消長遞變過程時刻影響著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長發育,人類亦不例外。正如《黃帝內經》中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天地,即指整個自然界,人以天地之氣生,是說人類生命起源於天地日月,其中主要源於太陽和地球,也就是說,人類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所謂“四時之法成”,是說人類還要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才能發育成長,春夏秋冬四時自然氣候的變化與人的生命活動是對立著的兩方,人體必須適應四時氣候變化來維持生命活力,否則,人體生理節律就會受到幹擾,抗病能力和適應能力就會降低,即使不因感受外邪而致病,也會導致內髒功能失調而發生病變。這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意思是說許多疾病的發生,都和自然界的六淫之氣有關。所謂六淫之氣,是指四時六氣的太過或不及,也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風寒暑濕燥火是氣候變化的正常現象,對一切生物是有利的,也是必需的。倘若風寒暑濕燥火太過或不及,就會影響人體,使人易得病,也會影響人的容貌。古人將這種太過與不及的風寒暑濕燥火即稱為“六淫”。所謂六氣,即流動的空氣為“風”,氣溫降低為“寒”,氣溫增高為“熱”或“暑”,濕度增加為“濕”,濕度降低為“燥”,暑與熱的進一步發展為“火”。並把六氣分別與季節相配,有不同的氣候。如春主風,夏主暑熱,長夏主濕,秋主燥,冬主寒:

由於人的麵部終年暴露於外,飽經風霜,受盡寒暑,故每當六淫侵襲人體時,麵部會最早受損,不但可出現皮膚老化,失去應有的光澤,而且可以產生多種皮膚病。如好發於春天的白癜風、麵遊風、肺風粉刺等,皆因春季多風,風邪侵襲麵部皮膚,使麵部肌膚營衛失調,營血和衛氣不能營養皮膚所致。夏季,暑熱為主氣,暑邪傷人,汗出太多,可使皮膚驟然脫水而幹癟或出現汗斑、痱子、日曬瘡等。夏秋之交,濕邪當令,濕熱邪氣熏蒸麵部,可致麵色倦怠,易出現麵部脂溢性皮炎、濕疹、帶狀皰疹、扁平苔蘚,紅斑狼瘡等嚴重皮膚病。秋天,燥氣當令,空氣中缺乏水分之濕潤,燥邪傷人易出現皮膚幹澀,甚則皸裂。冬季,寒邪當令,寒邪侵襲麵部,可使麵部顏色呈現蒼白或青紫或發紺,甚至發生凍瘡或寒冷性多形紅斑;此外,中醫認為,寒性凝滯,可使麵部血管發生攣縮,影響麵部供血,進而影響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