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很多時間都花在了處理這些不想學習的“雙差生”身上,那些思想端正,學習自覺的學生身上花的時間就少了很多。東方銘一直覺得這是本末倒置,教師的精力應該放在讓學生進一步提高成績完善性格上,而不是象一個警察,天天跟這些“雙差生”鬥智鬥勇。
一個年輕有為的副校長,為了減輕班主任的負擔,曾經把他那個年級每個班上最後幾名集中起來,單獨組建成一個班。這位副校長親自擔任班主任,配備了年級最有耐心的老師進行教學。一學期下來,這位年輕的副校長長出了許多白發,幾位任課教師也都憔悴不堪。班上的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成績不見進步,其他本領卻增長了不少,老師經常被他們捉弄得有苦說不出,有氣無處發。一學期後,這個單獨組建的班級宣布解散,學生帶著新增加的本事仍然回到以前的班級,這次改革以完敗收場。
學校早就認識到“分層次教育”的重要性,也曾經打算把學生分成特優、優良和普通三個層次,分別分進火箭班、平行班和普通班三種不同層次的班級。但始終找不到願意當普通班班主任的老師,被硬性指派的老師寧願到後勤去當工人都不願意出任普通班的班主任,他們說自己還想多活幾年。
有個專家曾經說了這樣一句名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老師”。此語一出,立即招來罵聲一片,所有在一線教過書的人都很憤怒:這些所謂的專家隻知道閉門造車想當然地亂開黃腔,如果照此類推,醫療行業就是:“沒有醫不好的病人,隻有不會醫的醫生”,那麼癌症絕症都是醫生的誤診了,人人都可以長生不死的。
東方銘想如果叫這個專家來當這種普通班的班主任,不到一天他就會被學生整得屁流尿滾,他的名言也就該改為:“沒有不會教的老師,隻有不願學的學生”了。但是,專家的名言卻在罵聲中廣泛流傳,很多校長把它當成了口頭禪,一些私立學校甚至把它作為校訓寫在最顯眼的地方以吸引家長的眼球。
上晚自習時,馬莉沒在教室,學生說晚飯時沒看見她,也沒見她在寢室裏。東方銘忙叫鮮雪花找張潔了解一下情況,張潔也沒在教室裏。兩人來到女生宿舍,宿舍裏一個人也沒有,張潔也跟著馬莉跑了。東方銘再次撥打馬莉留下的她家長的電話,還是不通,鮮雪花說她會不會留個假號碼。東方銘想了一下,點點頭說:“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