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娥:留守女人的頂級榜樣(1 / 3)

提起黃娥這個女人,她十分特殊,其命運有雙重性。說她命好,首先她博通經史,擅製詞典,與卓文君、薛濤、花蕊夫人齊名,被尊稱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其次,她嫁給了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大狀元楊慎,可謂尋得好兒郎。另外,她的出身很好,父親黃珂不僅通經史,能詩文,擅書劄,還官至工部尚書(相當於建設部部長)。說她命差,也一點不為過。因為,她結婚沒幾年,丈夫楊慎就因為強行諫言得罪了嘉靖皇帝明世宗,後被流放雲南數十年,從此黃娥便在新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獨守空房,成為孤苦無依的留守女人,其命運悲苦令人憐惜。

出身名門小有才藝

前麵已經說過,幾乎古代女作家都有一個好的出身,黃娥依舊如此。她的父親是明朝的工部尚書黃珂,原籍在四川省遂寧市,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35歲的黃珂經過千辛萬苦,“過五關斬六將”終於考上進士,當年他的名次是三甲第13名,狀元郎則是李旻,此人沒什麼造詣,默默無聞。

不過,黃珂雖沒考上狀元,最後卻做出了一番功績。據《明史》記載,進士考上後,黃珂授龍陽知縣。由於治理有方,他很快升任監察禦史。之後,他接連擔任右僉都禦史巡撫延綏、戶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直到最後官拜工部尚書。黃娥就出生在這樣的顯赫家庭,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與教育,由於父親詩詞歌賦樣樣精通,聰明伶俐的黃娥在父親的教授下,學習到了不少知識,進步很快,不僅“博通經史,工筆劄”,還“能詞善詩”。另外,黃娥的母親聶氏知書達禮,在家教禮數方麵,黃娥也是謹守閨門,還能彈琴填曲,有著高深的造詣。父母的良好教育讓黃娥變得與眾不同,在遂寧成了遠近聞名的小才女,所做的詩詞作品受到時人的交口稱讚。

幸運兒嫁給狀元郎

黃娥的名氣很大,在當時不少權貴之子都登門求親,黃娥卻唯獨喜歡大才子楊慎。這個楊慎可不得了,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國科舉考試中也是青史留名。

據《明史》記載,這個楊慎也是四川人,家在新都。楊慎的父親楊廷和很了不得,是明朝的內閣首輔(宰相)。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楊慎應該知足了,他和清朝的詞人納蘭性德有得一拚,比曹雪芹的家世還好。出身名門,又聰明好學,楊慎十來歲就小有名氣。“十一歲能詩,十二歲擬作《古戰場文》、《過秦論》,長老驚異。入京,賦《黃葉詩》,李東陽見而嗟賞,令受業門下。”(《明史》)此段介紹說得很明白,楊慎11歲就能寫詩,12歲就擬作了《古戰場文》、《過秦論》,文壇前輩紛紛驚詫,就連當時的禮部尚書(相當於教育部部長),明朝“作協主席”李東陽看到楊慎寫的《黃葉詩》後,十分驚歎,大為讚賞,破格將其收在門下當徒弟。楊慎沒有辜負前輩們的希望,在24歲時,他就以“殿試第一,授翰林修撰”,當時楊慎考了全國第一名,成為明武宗時期的大明文科狀元。

而才女黃娥就有幸嫁給了大名鼎鼎的狀元郎楊慎。從這一點看,她是很幸運的。不是每一個女人都能嫁給才華橫溢的狀元,也不是每一個女人都能與文學家朝夕相處,愉快地談詩論詞。黃娥做到了,她與楊慎結婚後的日子十分甜蜜,兩人經常一起談論文學。

據史料記載,黃娥婚後寫了好幾首詩詞與丈夫探討,譬如《閨中即事》:“金釵笑刺紅窗紙,引入梅花一線香。螻蟻也憐春色早,倒拖花瓣上東牆。”比如《庭榴》:“移來西域中多奇,檻外緋花掩映時。不為秋深能結實,肯於夏半爛生姿。番嫌桃李開何早,獨秉靈機放故遲。朵朵如霞明照眼,晚涼相對更放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