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蛙跳作戰(1 / 2)

山本五十六雖然失去了海軍大臣的職位,但是依舊保留了特混艦隊總司令的職位,負責太平洋海域的五個海軍支隊的軍事行動。

山本五十六知道在夏威夷跟已經緩過勁來的美國人打消耗戰,這純屬戰略上的失誤,他卻無能為力。

因為國內給他的命令就是在夏威夷群島附近擊敗美國太平洋艦隊,他們認為人的力量定是可以勝天的,特別是日本人在天皇的帶領下。

一個月的製空權奪取戰,消耗了山本五十六這兩年來所有的積存物資,包括飛機和彈藥,特別是油料。

山本五十六跟駐守夏威夷群島的陸軍指揮官一泉二郎無法達成共識,山本五十六主張後撤,而一泉二郎決定了堅守。

山本五十六手裏掌握著日本海軍大部分艦隊,如果他稍有失誤,這關係到整個日本海軍的命運問題,所以他不能冒險。

而一泉二郎手裏隻有四個二等乙類師團,這種師團日本一共有八十多個,就是全部被滅在這裏,對日本陸軍大局毫無影響。

山本五十六最終決定單方麵撤退,根本不顧一泉一郎的謾罵和日本大本營的責問,直接率領艦隊後撤至太平洋中北部的中途島海域。

山本五十六的做法,直接就等於放棄了駐守在夏威夷群島,四大島上的九萬多日本陸軍士兵,讓其自生自滅。

山本五十六剛撤出夏威夷群島海域,美國太平洋艦隊就跟了上來,完成了對四島的包圍,後勤運輸船和登陸艦上的二十萬登陸部隊已經做好了準備。

一座島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四麵都可以登陸,由於季風和還有波浪的關係,一座島隻有背風麵才有平坦的沙灘和緩衝地帶。

而迎風麵,經過風浪長年累月的侵蝕,都是幾十米的懸崖絕壁,這種地方浪比較大,礁石也非常鋒利,根本不適合大部隊攀登。

而在平坦的一麵,雖然有利於登陸艇登陸,沙灘上一般都布設有反步兵地雷,鐵絲網,還有根據拒馬樁改造的防登陸艇衝擊的大型拒馬。

在這些防護之後,就是大量的暗堡,不會設置明顯位置的火力點,因為會招來火炮的覆蓋射擊。

暗堡一般都是設在戰艦火炮所不能觸到的地方,卻正好卡主登陸士兵衝擊的關口上,這種地方在一般的島嶼上都大量存在。

登陸士兵最容易受傷的時刻,是登陸艇的前遮板放下來的瞬間,一個登陸艇數十名戰士擠在一起,如果被機槍封鎖出口,很容易全部被打死在裏麵。

這種情況是無法避免的,隻能依靠大量的登陸艇來吸引火力,以概率來達到讓大量士兵登陸的目的,登陸作戰絕大多數傷亡都是發生在灘塗上。

美國現在還沒有兩棲坦克,所以隻能等士兵奪得灘塗陣地後,才可以讓運輸艦上裝載的普通坦克,通過登陸艦轉運。

坦克在島嶼爭奪戰中非常有效,一輛坦克可以頂替數百名甚至數千名士兵,可以帶著登陸士兵長驅直入。

如果守島一方沒有反坦克武器,那就預示著戰鬥已經一邊倒了,根本沒有任何僥幸,沒有坦克的一方想贏很難。

駐守夏威夷群島的四個師團,被分散在四個島上,互相孤立無援,隻能依靠先前的儲備來跟登陸的美軍作戰。

斯普魯恩斯是指揮夏威夷群島登陸戰的總指揮官,他吸取了前兩個島的教訓,在第三個島上使用了先用坦克登陸的戰術。

在坦克前部加裝了鏟鬥,讓坦克搶先登陸後,將拒馬推開,然後將混有地雷的泥土和沙土都推開,使用炮塔的火炮將暴露出來的火力點轟掉。

這樣的戰術是的搶灘登陸的人員傷亡降到了最低,隻是坦克的損失也很嚴重,不過對於美國來說,損失坦克比損失士兵要劃算的多。

奪得島嶼灘塗陣地後,後麵的戰鬥也僅僅是一個開始,夏威夷群島的四座大島都非常大,就以瓦胡島為例,有上千平方公裏。

在島上又是山區又是平原的,所以這又是一個複雜的戰場環境,麵臨的困難再嚴重,收複夏威夷群島這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在澳大利亞失守的時候,從澳大利亞灰溜溜逃走的麥克阿瑟被五國同盟任命為太平洋戰區總司令。

在夏威夷群島登陸戰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他就率領美國太平洋艦隊西進,一路繞過了數個日本控製的島嶼,在中途島附近海域停留。

麥克阿瑟認為,隻要控製了中途島,這中途島到夏威夷群島之間的所有被日本占領的島嶼,基本都屬於可有可無的廢棋子。

這些島嶼在沒有戰艦和後勤補給的情況下,幾乎就是相當於被困在島上了,不用美國人登陸消滅,他們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島上自生自滅。

這就是蛙跳作戰理論,隻要斬斷日本艦隊和本土對美國太平洋艦隊身後,這些被日本占領的島嶼的補給線,這些島嶼還真就是廢棋子,毫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