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1 / 2)

第二卷 遇仙

4)

廟中辟了幾間幹淨的偏殿,給穎王及剛剛從京裏來的工部和戶部監丞辦公所用,可憐李闡剛能從床上爬起來,還未看見自己的新書房,就要替嶽神疲於奔命。並且這神仙吩咐下來的三件事,辦的很不順利。

第一件是在園中建池子,池子好挖,但活水難尋,此地北有渭洛東臨黃河,自是不缺水,但最近的柳葉河尚在十裏之外,如何引水成了個大問題。

那家蒙館坐館的先生是個老書生,在當地頗有名望。又是自家祖產,斷沒有說挪就挪的道理。讀書人的脾氣上來自然不管來者是誰。李闡空擔個穎王的名頭,卻是個沒有實權的閑散王爺,幾天磨下來也不過得了老先生一句應承,讀書聲小一點便是了。

而第三件遠在河中府,李闡自己都摸不著頭腦,隻能吩咐文珍尋個穩妥機靈的,去看看那道觀有何不妥。

文珍一臉茫然的領命走了,卻琢磨不透這個‘不妥’到底是何意思,正犯愁時,那個青衣小吏給他出了個主意。

那青衣小吏名叫陸遷,當地人,其父曾做過嶽廟吏丞,算是個不入品的流外官,前年讓其子頂了官職,家就安在嶽廟後麵的油傘巷。

陸遷說帶一個善畫工的匠人,去那道觀裏將所見皆畫在紙上,管他什麼妥不妥的回來呈給穎王殿下一看便知。如今廟內正修葺大殿,那些木匠多會畫幾筆,找人也不是難事。文珍得了這主意,當即命那小吏去賬上支取盤纏,挑好人即刻前往河中府。

因此當白帝再次現身之時,無限鬱悶的李闡因為一件事也沒有辦成,不得不趕緊將早早預備下的糕先點捧出來,奉於帝君麵前。

李闡平日耳濡目染,最擅長的便是這些察言觀色的本事,果然將白帝的喜好拿捏的很準,在吃過了盤中的綠豆糕馬蹄酥龍須糖之後,神仙那一開始不太好看的臉色也慢慢緩和了過來,又喝了盞李闡親手烹煮的熱茶,矜持的點了點頭,同意隨他去去看看這些難辦的差事到底有多難辦。

春光正好,他們先順著城牆繞到書院後,今日恰逢書院閉館,往日咿呀的讀書聲已然絕跡,但院中一樹李花開的如平地堆雪,東風一吹,滿樹繁花如海底翻浪,隨風飄來一股清淡香氣,不要說李闡,饒是見慣天下奇花異樹的神仙也看的呆了半晌。

李闡緩了緩,才說:“這花前日我去時還未開,這一夜之間竟開成這樣。”口中嘖嘖稱奇,又說:“我聽說過沅陵人伍貫卿家也有李花一樹,開的既繁又美,在一個月夜裏花做數團,如飛仙飛上天去了,花上露水倏然化為雨滴千點落下,樹之後便枯死了。”

白帝默默聽完,突然出聲問他:“你是怕我收了這樹花?”

李闡雖被點破,卻也麵色如常,笑道:“豈敢,我隻是想,這世上的機緣實在是不可琢磨,哪怕是朵李花也有飛升的一日,不知道帝君看我的根骨如何?”

白帝的目光在他臉上掃過,下了一個四字評語,不過爾爾。

他們站在城牆上,亦可一覽廟中情景,南牆下搭了可供歇息的涼棚,挑著沙石木料的民夫來往不絕,李闡指向後花園中的一角,那裏已經挖出了個好幾丈見方的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