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處處用心集腋成裘(2 / 3)

台塑公司生產的粉在供應島內市場的同時,也不斷擴大出口。早期出口市場集中在東南亞與韓國,後擴及日本、美國、大陸等世界許多地方。70年代末,日本塑膠工業開始萎縮之際,王永慶及時以低價打入日本市場。當時,台塑出口日本的粉到岸價格低於日本國內市場價格的13%。王永慶乘勝追擊,擴大向東南亞出口,再以低價逼退日本廠商,進而成為東南亞最大的粉供應商。到80年代初,台塑公司每月向香港出口粉500噸,出口印尼1500噸,中東等地1000餘噸,市場占有率達到50%。

如今,台塑產品已出口到世界各地,主要市場包括香港、東南亞、中國大陸、歐洲、美洲、澳洲與東北亞等地,年出口額達20億美元。台塑稱雄世界,王永慶也成為世界知名的企業家。

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王永慶建立的南亞塑膠加工廠。當時塑膠業中下遊加工業不發達,不能有效消化粉,因此,最初台塑公司的粉產品滯銷。建廠本意是為自行消化台塑公司的大部分產品粉。出乎意料的是,由於以外銷為主的塑膠三次加工產業的迅速發展,原料需求源源不斷,給南亞公司開創了無限商機。南亞公司的生產規模迅速擴大,業績十分顯著。

1967年,南亞公司為增加產量降低成本,在高雄擴充前鎮廠,增加石棉地磚新產品,並在台北縣泰山鄉設立明誌廠。次年,為響應台灣當局獎勵投資政策,加速經濟建設,開始積極發展石油化學工業。王永慶決定南亞公司在泰山興建多元酯纖維廠,以後又於1980年8月合並台化染整公司,改設台染事業部,實現了纖維與染整的一體化生產。1987年,吸收合並台灣可塑劑公司,終於成為世界最大塑膠加工廠。

南亞公司業務不斷拓展,已不僅僅局限於生產塑膠製品,還生產纖維、染整及電子材料等多項產品。1989年嘉義新港硬質膠布機工廠擴建完成後,其軟質與硬質膠布產量均居世界第一。其聚酯纖維產品不僅產量居世界前列,其品質與效率也達世界一流水準。

高質量、高產量的產品,來自於高效率的體製和合理化的經營管理。為求得最大效益和提高效率,南亞公司將各不相同的事業機構劃分為塑膠第一、二、三、四事業部及門窗、纖維、台染、可塑劑、電路板、工務、國外等11個事業部。麵對全球資訊電子業的蓬勃發展,南亞公司於1995年7月17日,又成立“電子材料事業部”,統管液晶顯示器、銅箔基板、環氧樹脂等科技產業,由南亞公司協理王文洋兼任該事業部經理。

自成立至今,南亞的發展勢不可擋。1971年,南亞公司的營業額首次超過30億元,成為台灣最大的民營企業,不僅超越了老大哥台塑公司,更遙遙領先大同、“台泥”等台灣老字號企業。此後,南亞公司營業額連續20多年高居台灣民營企業之首,在台灣當局表彰的績優廠商中,也已10年奪冠,這一輝煌業績在世界上也不多見。

就在塑膠業走上正軌之際,王永慶不忘他的木材業,但這時進軍木材業不再是僅僅從事木材買賣,而是王永慶更龐大事業中的一環。

王永慶以他敏銳的眼光發現,木材是台灣一大豐富的天然資源,但經營木材業者,隻用砍伐的木材主體,而將大量的枝幹廢棄在山上;另一方麵台灣每年又花費大量外彙進口紙漿,嚴重地浪費資源。這些棄之不用的木材,完全可以用來製造紙漿,進而加工成人造纖維,替代台灣天然棉供應不足的困擾。王永慶要“化腐朽為神奇”,將這些棄之不用的林木枝梢變成具有巨大經濟價值的化纖材料,為他創造更大的利潤。

發現了機會的王永慶便雙管齊下,一麵籌建木材公司,一方麵興建化纖公司。

1962年,王永慶建立新茂木業股份有限公司,設立了三條木材生產線,重新在木材行業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這一公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成為一個擁有窗簾工廠、塗裝工廠、平切工廠、扇葉及美新板工廠等5個加工廠的大公司。產品主要外銷美國,內銷部分由生產辦公家具的力友木業公司總經銷。1986年,該公司與台南永興木業公司合作,在台南共同開設家具超級市場,標誌著台塑集團從木材業的生產製造進入製成品銷售的商業領域。

同時王永慶又於1966年投資成立朝陽木業公司,從國外進口原木,加工夾板及其他各種木材製品,進一步擴大木材業務。該公司的前身為林義興企業,1968年正式納入集團行列,並更改為現名。其原來僅有合板及製材兩條生產線,隨著市場需要的擴張,經營範圍逐漸擴及廚櫃、家具、長櫃、平切合板、印花合板、化妝紙合板等生產線。公司產品曾以合板為主力,主要供應海外市場,產品銷往美國、加拿大、新西蘭與澳大利亞等地。

到了80年代初,由於國際合板業的衰退,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朝陽木業公司於1983年擴建了台中廠,以生產組合家具為主。之後,擁有高雄、小港、台中等3家工廠。直至如今,木材業及相關加工業仍是台塑集團經營領域的重要部分。

1964年10月,王永慶投資4億多元,從德國、意大利、瑞士、日本進口700多萬美元的現代化設備,籌建台灣化學纖維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化公司)。經過兩年多的興建,彰化縣八卦山下約1000畝的農田搖身一變成為工廠林立的一片工業小城。這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從生產木漿到爆索絲、再到紡織加工的一體化纖維生產企業,它是台灣化纖及紡織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個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