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逍遙峰的鼓盆隱者(3 / 3)

小藺且默默的轉著眼珠低下頭:“我,不要那種錢。”回頭便走了。

士子卻追了上來:“哎小兄弟,你我商量一番,兩個人都有飯吃如何?”

“你也沒飯吃?”小藺且驚訝的瞪大了眼睛。

“有短飯,沒長飯,明白?”見小藺且點了點頭,士子又道:“你看,我跟他們走,是到那大宮殿裏吃魚吃肉喝酒。你有了錢,也能吃魚吃肉喝酒。兩廂便利,多好。”

“那你自己去找他們多好,要我說做甚?”

“小兄弟不明白吧。”士子低聲道:“我自己去,多丟麵子哪。要他們來請,才吃得氣派,明白?”

小藺且笑了,便去宮門前報了官,領著一隊車馬接走了士子,自己得了一百賞金。一家人脫了官府隸籍,還在邯鄲開了一家小小的酒肆。後來藺且漸漸長大了,聽一個常常光顧他家酒肆的書吏說:他當年舉發的那個布衣士子,叫做莊周,學問很大,經常談論天下劍術;趙侯也酷愛劍術劍士,自然也很想見到論劍的莊周。書吏說得繪聲繪色:“幾年找不到這個莊周,趙侯便想了這個繪影緝拿的法子。嗨,不想竟是立即見效,應在了你這個小乞丐頭上!藺且,你命好啊。”

從此,藺且心中便有了莊周這個名字,當年那個身影竟是整日在他心頭晃動,連做夢都是那個影子。他見到讀書人便打問,可誰也不知道莊周在哪裏?藺且十八歲那年,幾個遊學士子在他家酒肆興致勃勃的議論一篇傳抄天下的文章,大談莊子如何如何。藺且立即上前恭敬一禮:“敢問先生,莊子可是莊周先生?”遊學士子大為驚訝:“是啊!你也知道莊子大名?”藺且又問:“先生可知,莊子目下居住何處?”士子們都搖搖頭,有一個忽然笑道:“我聽一個人說,好象在楚國。如何,小兄弟要找莊子拜師求學?”士子本來是戲謔一句,不想藺且卻是正色高聲:“正是。”逗得幾個士子轟然大笑。

藺且與母親姐姐一說,便賣了酒肆,在邯鄲郊野買了一片桑田蓋了兩座茅屋,安頓了母親姐姐,藺且便帶著剩下的錢上路了。趙國、魏國、韓國、楚國,一路尋覓,半年便沒有錢了。可藺且沒有回頭,一邊給人做苦工一邊乞討,千辛萬苦的找了三年,最後終於在宋國蒙邑的一座漆園找見了莊子。那時侯,莊子正做著漆園小吏,見藺且千辛萬苦的找來,驚歎之餘便留下他做了個漆園工匠,卻不答應收他做弟子。藺且也不著急,整天除了默默做工,便是留心莊子隨處揮灑的文字,一片一片的收集珍藏。三年後莊子不做漆園吏了,要搬到山裏去了。那時侯,藺且已經是漆園有名的漆工了,莊子便叮囑藺且好好做工,攢一筆錢回去孝敬母親,便一輛牛車拉著夫人與幾個包袱走了。

到了蒙山,莊子在修建茅屋時驚訝的發現了神助:白日明明砌了半人高的牆,過了一夜便陡然變成一人高了!正沒柴燒了,牆下便有了一摞碼得很整齊的砍柴!莊子夫人聰慧過人,笑著勸道:“夫君啊,你還是收下藺且吧,我看他與你一般,都是癡心放任的種兒呢。”莊子笑道:“藺且在漆園裏,如何去收了?”夫人笑道:“不,他就在山裏,你喊上幾聲試試?”莊子便高聲喊道:“藺且——,你在哪裏——?你出來——!”話音尚在山穀回蕩,藺且便已經站在了莊子麵前。

“藺且?你在哪裏?”

“我在山裏。”

“在山裏做甚?”

“聽老師與天地對話。”藺且說著,便從懷中摸出一片柔韌雪白的樹皮內瓤,上麵赫然便是木炭大字“逍遙遊”!莊子哈哈大笑:“好啊好,天地要留下莊周,竟派了一個藺且來也!”

就這樣,藺且便成了莊子唯一的一個學生。

眾人聽得感慨唏噓,張儀歎道:“還是莊子說得好,天地要留下莊子,於是便有了藺且啊!除了天意,還有何說?”孟嚐君思忖一陣笑道:“藺且啊,莊兄在時,我等想請他出山不能,接濟他又不要。目下他去逍遙了,你便承擔著傳揚莊子的重擔。我看,你便做稷下學宮的院外學子,我叮囑學宮給你在這裏起一座庭院,每月送兩石祿米,你隻安心收集整編莊子文章便了。”春申君連連拍掌:“噢呀,好主意!我如何便沒想起了?你要不願意到稷下學宮,我便讓楚國管你如何?”藺且笑道:“便是稷下學宮吧,可有一條須得聽我。”孟嚐君慨然道:“你但說了。”藺且道:“三年為限。三年後,我將《莊子》留下一部給稷下學宮,我也便尋覓老師去了。”

孟嚐君一聲歎息,默默點頭。眾人聽得百感交集,竟恍恍惚惚說不清什麼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