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儒商(下)(3 / 3)

但糧食不足,這事兒就難辦了,從南方運糧,價格數倍於當地的糧食,運河工程的資金也是有限的,耗費太多,也不可能!

廣植甜高粱,雖說會在短時間之內拉低百姓的收入,但餓不死人啊!所以這是為了民生。”

聽了李大成多少有些偏頗的解釋,孟洛川也算認可,這麼算來,廣植甜高粱,還真是有大益於山東的。

“二爺高義!”

有益於山東百姓,孟洛川就要認可,就要讚許,在大義之上,孟洛川這個儒商也是有所堅持的。

“高義談不上,看到的隻是利益而已,青杆可榨糖,榨糖之後的殘料可釀酒,釀酒之後的殘渣可以喂養牲口,這就是李二的變!

除此之外,李二還想學一學洋人製沼氣的法子,若是此法可行,州縣城鎮之中的汙水便溺,也能用來照明、燒飯、肥田了,這也是李二在糧食上的一變。

青杆產出的糖酒可以賣錢,喂養的牲畜可以賣錢,沼氣、沼渣也可以賣錢,這裏麵的利益可比糧食大多了,一斤糖三五斤糧,一斤酒十斤糧,這是市價。

四爺,所謂的變其實就是這麼簡單,其中還有大利益,隻要想做就有法子的,咱們這些商家,不該去變嗎?”

聽了李大成關於青杆的用法,孟洛川也沒有質疑,甜高粱是什麼,在山東官府推廣的時候,孟洛川也讓人查過,製糖是可行的,四川一帶有甘蔗酒,用青杆製酒也是可行的。

雖說不知道沼氣是什麼,但有了前麵的糖酒,這個應該也是真的,若真是這樣,甜高粱這東西,還真是可以大做文章的。

“二爺思慮深遠,孟某佩服,不知孟某的產業該如何去變呢?”

說這話,隻是孟洛川認同了李大成的說法,並沒有入夥的意思,變不變,也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雖說他執掌三大號,但他也是亞聖後裔,有些事兒是做不得的。

“若從衣服鞋帽來說,縫紉機這東西,四爺該弄上幾十台,衣服需要訂做,咱們就不說了,鞋帽這些是可以做的。

有了幾十台縫紉機,抵得上數百熟練的裁縫,依我看,四爺不如開個鞋帽廠。

有了縫紉機,或許會擠掉一些裁縫,但大清的人口太多,需要的鞋帽更多,若四爺的買賣做好了,興許這人越用越多呢!

有了縫紉機,製帽做鞋的工時也就短了,工時短了這本錢就小了,本錢小了,鞋帽的價錢也就落下來了,這樣就有更多的人,戴的起帽、穿得起鞋了。

機器紡織也是一樣,土布的耗費太大,價錢也居高不下,有了機器紗、機器布,布匹的價格也會降低,也就有更多的人穿的起衣服嘍……

四爺,您以為呢?”

不說利益說民生,這也是對付儒商的好辦法,說完之後,李大成看了看孟洛川的表情,這位顯然意動了。

“二爺,孟某終是亞聖後裔,做洋務不好吧?”

說千道萬,關鍵的關鍵還是洋務兩個字,不管孟洛川守不守舊,他的出身就決定了他的立場,洋務就意味著變革,與儒教經意相衝,涉及到了洋務,這事兒就辦不得了。

“這個簡單,聽聞以前的北洋機器局也能造縫紉機,咱們自己造的東西自己用,這個應該不算洋務吧?

這事兒我來為四爺謀劃如何?”

李大成給孟洛川的法子也簡單,欺世盜名而已,這也算是個變通之法吧?

“此事孟某還要再想一想的。”

“也好,那咱們就看一看微山島吧!”

孟洛川要徐徐圖之,李大成也不著急,先讓大成公做個開頭再說。

帶著孟洛川一行人上了微山島,可巧,在孟洛川這個半官商上島之前,有一個真正的大官商也上了島,今天這事兒有的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