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儒商(下)(2 / 3)

做整個一省的產業,初期的投入太大,大成公現在還沒完全鋪開,李誠有那邊就麵臨資金壓力了,這段時間,李誠有數次想起出孫家大院跟微山的現銀,李大成都沒同意,借台唱戲捐資助學之舉,就是李大成為了緩解李誠有那邊的資金壓力想出來的辦法。

“二爺是有備而來啊!”

“嗬嗬,自打在京師的時候,李二就盯上孟四爺了。”

孟洛川本想借李大成的門路,捐建醫府,沒曾想,這位李二爺也在等著他入套呢!李大成說的這些,孟洛川無從反擊,織機、繅絲局背後是什麼,孟洛川清楚的很,種棉養蠶正是小民生計所在,反駁隻會自取其辱。

“孟某的財力有限,瑞蚨祥、瑞生祥要在山東開分號,要在南北建分號,孟某這邊真是有些力不從心啊!”

說到錢的事兒,李大成就不在乎了,他現在雖說也麵臨著資金的壓力,但幾百萬銀子他還是拿的出來的,不說微山藏銀,孫家大院一處,就有現銀兩千萬上下,為了山東民生挪出幾百萬也不是不成的,再者麵臨資金壓力並不是說沒錢,李大成跟李誠有的手裏還有相當數量的外幣,這些若是兌換成現金銀的話,大幾千萬也是有的。

“山東官府在推廣甜高粱種植一事,孟四爺聽說了吧?不知四爺這邊怎麼看呢?”

說著說著,李大成話鋒一轉,又說起了甜高粱的事兒,想說服孟洛川不容易,或許甜高粱就是個不錯的突破口。

“聽說了,此事也是二爺一手促成的吧?”

“正是!不知四爺怎麼看這事兒呢?”

“高粱確實耐旱耐堿,產量有所保證,但高粱米不適口,價錢是上不去的,以增加棉麥賦稅,推廣甜高粱為山東保糧,二爺的心意不錯,但行事太過蠻橫了,這會傷到小民生計的!

不瞞二爺,孟某在山東也有幾千畝地的,今春播種,孟某還是要種麥的!”

對於山東官府蠻橫的推廣甜高粱種植,孟洛川這邊也是有說法的,為山東保糧,聽上去是不錯,可等到繳納田賦、租稅的時候,一畝高粱的出產,老百姓手裏又能留下多少呢?

“嗯!若我以高粱米一成的價格收購青杆呢?”

對於甜高粱的產出,李大成這邊也是有謀劃的,一畝甜高粱平均產糧在三百斤上下,產青杆至少七八千斤,以一成的價格收購青杆,一畝甜高粱的收益足以抵得上三畝地。

雖說大成公的糖酒產業一時還建不起來,但幾個月的時間,也足以讓大成公在各地建造一些製糖、製酒的小作坊,即便山東全省都栽植了甜高粱,即便大成公的產能有限,收購青杆,至多讓大成公虧損百萬上下。

以山東官府推廣的力度來看,今春甜高粱是不可能遍及全省的,有側重點的建造製糖、製酒作坊,弄不好今年收購青杆的事兒,就能做到不賺不賠,但這也要有個前提的,那就是大成公能弄到釀造朗姆酒的方法。

雖說還有幾個月的時間,但李大成這邊也不確定李誠有那邊能不能雇傭到合格的釀酒師,找不到釀酒師,今年秋收的時候,真的就要虧本嘍。

“這樣的話,孟某也種甜高粱!”

“那咱們就說定了,我出種子,之後高粱米青杆,我也照單全收!”

“二爺,您又是為了什麼?”

“民生!”

“民生?”

“對!山東連年水旱災,即便高粱米絕收,青杆也能賣出錢的。

幹旱隻要不是赤地千裏,一畝的青杆怎麼也有幾千斤的,大水,隻要水能在幾天時間退去,高粱也不會澇死。

魯中河道多半淤塞,廣植甜高粱的目的,最主要的還是對抗水災。

隻要山東一省的糧食大抵夠用,運河工程即將上馬,一旦出現了大範圍的災荒,直接引難民到運河工地就好,幾十萬、幾百萬壯丁,運河工地用的了,到時候以工代賑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