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富海燒鍋(3 / 3)

這正是咱們的機會,老六,差人下去,在南北尋覓會幹燒鍋的人,咱們建燒鍋!

老子要建就建最大的燒鍋,諸位誰給起個字號啊?”

朗姆酒這東西,是歐美都能接受的一種高度酒,有了甜高粱,這事兒就值得做了,至於延請釀酒師,建造酒廠的事兒,李大成並不擔憂,許多事兒用錢都是可以解決的。

或許用錢請不來最好的釀酒師,但一般的釀酒師也就夠了,他要的不是釀酒師,而是技術,釀酒的技術大同小異,隻要有了全套的工序,其他的可以慢慢摸索。

甜高粱雖說不是甘蔗,但能製糖,就說明這東西的秸稈跟甘蔗差不多,在山東推廣甜高粱,產糧依舊是關鍵。

三五百斤的畝產量,已經算是高產了,再加上製糖、釀酒、青儲飼料這三項副產出,李大成可以確定,甜高粱的產值,將遠高於大米、小麥、棉花這些東西。

如今大清麵對的最大問題,不是外界的威脅,而是內部的災荒,耐水耐旱耐鹽堿的甜高粱,無疑是一種萬能農作物,有了這種農作物,隻要能保證產糧,糧食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有了甜高粱,糖酒行業也要隨之而起,雖說高粱米不是一種精細的食物,但這個時候有的吃就最好,總比沒什麼吃要強的。

“二爺富有四海,富海燒鍋如何?”

“富有四海,好!不錯,就富海燒鍋了!”

富有四海這詞兒不錯,李大成欣然點頭,認可了富海燒鍋這個字號。

“二爺,釀酒是手藝活,咱們是不是要謹慎一些,不要弄得太大?”

今天談了不少的買賣,李大成給眾位掌櫃的印象就是激進的,釀酒是個技術活,釀不好就成醋了,一般好的燒鍋師傅,都是祖傳的活計,誰也不會輕易的把壓箱底的東西拿出來,膠州府這邊積存的糧食太多,有保守一些的掌櫃,就提出了做事要謹慎的說法。

“嗯!這個提點也不錯,咱們謀事可以急切,但行事絕不能過於急切。

咱們做富海燒鍋,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老六,你那邊出人做富海燒鍋的大掌櫃,請來的燒鍋師傅,不能混在一起瞎幹,讓他們各幹各的,誰釀的酒最好,咱們就用誰,做不好的打下手!

還是那句話,能者上庸者下,咱們開的買賣,也是一樣的道理,沒本事的人隻能做沒本事的活計!

這段時間,老六你也派人出洋吧!專門去請那些會釀酒的洋鬼子,多少錢咱們不在乎,隻要他們會釀酒!

這燒鍋剛上馬,也不要過於苛刻,釀出的酒能喝就好,行事不能急促,咱們先釀酒,再釀好酒,最後才釀最好的酒!”

現在的糧食酒可不是後世的勾兌酒,與純糧釀造的回味悠長、甘香醇厚相比,後世的勾兌酒隻能用勉強能喝來形容了,李大成現在對於富海燒鍋的要求,也是這樣,勉強能喝就成,精品、極品,以後有的是時間摸索,能不能釀出酒才是關鍵之中的關鍵。

這麼多買買,壓在李誠有身上,李大成也有些無奈,現在人手有些短缺了,許多事兒能不能做成,還在兩可之間。

但他身後的壓力也不小,振威軍這個包袱太重了,現在是幾十萬人的軍費,幾百萬家屬的生計,以後就是幾十萬精銳的軍費,幾千萬甚至數億家屬的生計,生意上的攤子不大鋪特鋪,他的手裏就沒有那麼多的生計。

還好,如今大清的商業不是很發達,物產也一樣不怎麼豐富,許多東西隻要做出來就有銷路,現在先鋪開攤子,求專精隻能慢慢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