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李大成沒指望,他要說的就是沼氣,這玩意兒好啊!廢物利用、可持續發展,並不是科技發達之後才有的,越是生存資源緊缺,越需要可持續發展,沼氣這東西,無論村鎮城市都可以用的,現在開始用這個,以後的環境壓力就要小得多,除了可以維持現在的可持續發展之外,說他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也不為過。
若沼氣做好了,不僅農業受益,城市以及河流也要受益,德國人已經在膠澳建了下水道,若有了沼氣這個由頭,大清的城市也可以這麼改造了,隻有有了成法,什麼事兒都好做。
點了一下沼氣之後,李大成又回歸了正題,他要說的是煤,工業發展離不開煤,而大清對煤的需求太少,現在雖說有萍鄉、開灤、嶧縣等煤礦,但一半以上的煤炭都要出口的,真正大清自己用煤多的地方,隻有艦隊而已。
煤這東西除了用作工業之外,用作生活,消耗量也是極為巨大的,嶧縣是哪?山東棗莊,李大成為什麼要跟德國人說膠沂鐵路的事兒,就是為了那裏的煤炭。
煤要怎麼用?無論是鐵爐還是蜂窩煤爐,都要用到鐵的,煤鐵不分家,有煤的地方往往有鐵礦,用煤的時候往往也要用到鐵爐,將煤鐵的需求置於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上,諸洋鬼子再想大肆掠奪煤鐵,也要想想朝廷以及百姓的看法。
沒有工業需求,李大成就強硬的把對煤鐵的需求,嫁接到山東百姓的日常生活上。燒草?牛羊要吃的,一頭牛羊,怎麼也比一噸煤貴的,一噸煤現在多少錢?一二三四,四兩算是最高價,一些劣等煤,不到一兩銀子一噸,做蜂窩煤,對煤的要求還真不高,隻要有一兩年的時間,老百姓算來算去就會明白燒煤合適,一帶十十帶百,之後就是千家萬戶,千家萬戶之後,就是對煤鐵的大量需求。
有了這樣的剛性需求,煤礦、鐵廠也就有了巨大的生存空間,煤礦鐵廠有了生存的空間,工業基礎也就差不多有了。
做事兒離不開利益與需求,硬做,好事兒也得做成壞事兒,就跟李鴻章的洋務一樣,隻能惠及一小撮人,也就注定失敗的結果,有利益趨勢有需求壓迫,事兒再做不好,就是人的問題了,該殺!
“煤!”
“哦……山東有煤嗎?”
“嶧縣有個德華中興煤礦!”
“德資的?”
“不清楚?”
“買下!知道這煤怎麼用嗎?”
……
問到用煤的問題,下麵的諸位掌櫃也學精了,既然你李二爺心裏有了章程,那咱們也不做那不知道瞎說的傻子,聽著就好。
“哼哼!怎麼又不說話了?問你們知道怎麼用嗎?
這是買賣!洋鬼子會用嗎?做買賣的時候,眼神別老盯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兒,這天下有多大?三千裏小世界、三萬裏大世界,無處不是買賣!
多看多鑽營,買賣也就有了,隻瞧著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兒,做到死,也是屁大點兒的買賣,一個糧食說了不過兩頓飯的功夫,咱們牽扯出了多少買賣?
這還沒完呢!接茬咱們還說糧食的事兒!
老六,你來,我給你畫幾張紙,找個人下去找鐵匠,立刻打製,老子要讓你們看看,啥叫經商的眼光!
做買賣不怕笨、也不怕慢,就是怕你不去想!”
說著話,李大成用鉛筆畫出了兩種爐子的圖紙,大體標記了一下尺寸之後,就丟給了李誠有,做個爐子而已,貨場上有鐵匠,鑄造的營生也會幹,半天的時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