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到齊之後,膠塔鐵路全工段開始施工,對於膠塔鐵路這個名字,李大成是不支持的,他的說法是碼頭支線,這樣聽來規模就小了很多,弄個膠塔鐵路,傳出去,人們還不知道會怎麼揣測鐵路的規模呢!
全工段趕工,速度有多快,第一天的時間,鋪設了近二十裏的碎石,枕木鋪了大概五六裏,鐵軌鋪了兩裏多,這樣的速度,李大成覺得十天半月,這鐵路也就差不多竣工了。
為了加快速度,詹天佑這邊也取了巧,直接在原有的道路上鋪設鐵路,全線至少十五萬人,按照夯地基、鋪碎石、放枕木、放鐵軌的次序,七天時間就鐵路就有了大概的樣子。
剩餘的八天時間,詹天佑帶著不多的技術人員,吃住都在鐵路線上,一點點完成了鐵路的調整,十五天時間,百多萬工時,詹天佑口中的膠塔鐵路全線貫通。
之後的五天,詹天佑讓重載的火車在鐵路上來來回回,做完了最後的調整之後,膠塔鐵路交工。
“眷誠,不錯!說二十天就是二十天,真是不錯!”
在德國人的見證下,鐵路交付的一刻,李大成也不吝讚美之詞,這次的活兒幹的漂亮!
“二爺,這次修路,有太多取巧的地方了,真正修路比這個艱難一些,不過二爺說的全路段施工的法子,倒是給了我一個快速修鐵路的好法子,隻要會修路的人多一些,一年一條幾百裏的鐵路,也不難修!
二爺,這鐵路雖說取了巧,但卻最適合塔埠頭所用,這樣的鐵路易於維修,一旦有了海潮,即使全線損毀,修複也在紮眼之間。”
碼頭支線雖說建的倉促而粗糙,但詹天佑這邊也是有過論證的,膠州府這邊臨近海岸,每隔五到七年就會有一次大潮,麵對大潮,再堅實的路基也禁不住長時間的浸泡,簡易鐵路於簡易的塔埠頭碼頭而言,也算是相得益彰吧……
“好!好!短則三五年長則七八年,膠州灣裏必然要建起防波堤的,到時候,咱們再正正經經的建設一番。”
無論是碼頭還是鐵路,對李大成而言都是臨時的,具體怎麼改建,要看以後的發展,或許依靠塔埠頭港,那邊的幾千頃荒地可以變成一個工業區,那樣一來,就要大建基礎設施了。
現在對李大成而言,壓服了德國鬼子更重要一些,有了二十天建成的鐵路,有了振威軍的壓力,相信盧卡斯也會做出一個符合雙方利益的決斷,擰巴著來,吃虧的隻能是德國人。
詹天佑這邊的碼頭支線二十天建造完畢,李大成直接下令振威軍解除了對膠澳以及膠濟路沿線的封鎖,振威軍還不足以震懾住整個德國,充其量也就能在山東威脅到德國的利益而已,這不算是秀肌肉,隻能算是呲了呲獠牙而已。
若膠澳的德國人想要尊嚴,合作自然無從談起,接下來的事情就棘手了,想要再次懾服德國鬼子,就隻能通過小規模的戰爭手段了。
若德國人顧及利益,李大成這邊的機會也就大了,尊嚴與利益,德國人作何選擇,李大成也無從得知。
這兩種選擇,對德國人而言,隻能是對半開,之前的德皇太囂張了,就衝那囂張的模樣,答應合作的幾率就不大,但李大成給出的利益也是實實在在的,短時間之內修成膠濟鐵路,膠澳殖民地就能進入快速發展期。
究竟怎麼選,李大成不能幫德國人決定,他隻能逼著德國人選擇他指的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