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爺……”
不管楊士琦的挽留,李大成上了馬車掉頭就走,現在的桂順,正處於一個相當微妙的位置上,別說袁世凱了,就是李鴻章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輕易對桂順發難。
壓服一個膠州府,對現在的桂順來說輕而易舉,錯非這膠州府真是一個鐵骨錚錚的清官兒,但這樣的清官兒,大清這天下哪裏去躉摸呢?
不出李大成的所料,第二天,膠州府就服軟了,不僅差人送來了厚禮,還一口應承下李大成圈地的要求。
昨天臨走的時候,李大成也給膠州府出了主意,將大宗的土地交易分攤到二十年的時間裏,幾萬頃土地的交易也就不是那麼的突兀了,背靠振威軍、桂貝勒的李大成,大清上下沒幾個惹得起的,而且膠州府土地交易之事,涉及到了老娘們回鑾之事。
在回鑾這件事兒上,可以做的文章也很多,桂順若是給老袁來上一本,參劾他不顧太後回鑾、破壞山東籌款,就足夠他喝上一輩子了。
接下來的半個月,整個膠州府都在麻溜的為李大成圈地,頭三天,膠州府給李大成送來了八千多頃荒地山林的地契,僅這三天的功夫,就讓李大成一躍成為山東屈指可數的大地主之一。
大地主李大成也沒閑著,利用膠州府圈地這半個月的時間,他首先看了一下黃島的地形,在黃島這裏建港、建廠,對如今的工程水平來說,難度很大,需要耗費的人力太大,但這也是李大成所需要的,對他來說,耗用的人力越多越好。
膠澳那邊的情況,李大成也大致的看了一下,德國人籌建的小型碼頭已經竣工了,大港也剛剛開始施工,膠濟鐵路,也僅有膠澳至膠州段鋪設完畢了,時機對他而言也算是正合適,德國人有太多需要他的地方了。
圈地鬧出的不快,也讓身在靜海的老袁,不得不親自走了一趟膠州府,一百五十萬兩的官票交接之後,老袁這邊自然是沒問題的,膠州府自身就不幹淨,老袁這邊也就有了說法,圈地之事,在老袁走後,也愈發的順利了。
地,李大成雖說圈了不少,但真正的民田,收購起來卻有很大的難度,不是錢的事兒,問題在許多人對於土地的執著上。
半個月的時間,除了高密一帶之外,膠濟鐵路在膠州府沿線的民田,一共也收了不到萬畝的數量。
即便是有了地契的荒地山林,也同樣存在著許多的麻煩,山東半島一帶可不是東北、西北那些地廣人稀的地界,多數地方村連村、鎮連鎮,這些荒灘山林,也是許多百姓謀生的地方。
還沒等李大成怎麼著呢!膠州府各地,就有了抵製的聲響,聲響源自哪些人,李大成也清楚,地主鄉紳之流而已,官府好對付,這些個地主鄉紳可不好對付,硬打硬殺,隻怕會激起民變,有些問題,急切之間是解決不了的,隻能通過時間來解決。
問題雖說不少,但李大成也沒停下圈地的腳步,地契這東西,雖說沒多大作用,但這東西現在是合理合法的,許多事兒,都要有規矩可言的。
看上了就占,規矩也就亂了,在山東、直隸或是東三省,有沒有這樣的規矩對李大成來說無所謂,但南邊不成,沒了這樣的規矩,將來他的產業未必不會被人占下,現在亂了規矩,以後就沒法兒講理了,做事兒占不住理,容易被群起而攻,振威軍的勢力再大,相對於整個國家而言也是小的,一旦不被大部分人認可,許多事情做了也沒什麼意義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