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守業這邊也一樣無所謂,兒子沒了家門就要塌了,什麼振威軍、朝廷的,隻怕孫守業的心裏沒有,為了報仇,隻怕這老頭子什麼也敢賣,租界區的洋鬼子才是他最大的敵人,聽了李大成的說法之後,孫守業便將心思用在了報仇的事兒上。
“涼拌!振威軍死的人會很多,總要有發泄的路子吧?
自津門至大沽口一線,凡屬租界區、凡屬洋人勢力,振威軍、武衛軍上下燒殺搶掠,俺是不會管的,就是管俺也管不了,由著他們去吧!無非初戰完了,還要接著打,這三十萬人,俺本就沒打算帶回去多少,就是他們想回去,洋鬼子怕也不會答應的。
津門這邊兩三天之後,餘下的隻有拚死血戰了,初戰俺不會上,二戰、三戰俺不上也得上,估摸著不用三戰,這第二戰振威軍恐怕就擋不住,您總得留些骨血不是?”
一點點用戰法說服孫守業,讓他帶著家眷撤出津門最好,實在不成李大成也沒法子,這場血戰不差孫守業一個,想上就上吧!
“我見過左大帥,聽過曾大帥,看過李中堂,這統兵之人中,老漢就沒見過一個如你這般是鐵石心腸的,三十萬呐!你打算都扔在津門?”
半輩子行伍,孫守業自然可以看到李大成背後的危機,津門這一仗若真照著他的法子打,罪孽深重啊!對於振威軍上下的三十萬人,孫守業不憐惜,他憐惜的是李大成,這是他孫家的後路呐!
這事兒做了,冤孽太深太重,不說報應,怕是朝廷就不能放過這個山東後生,報仇有望的前提下,孫守業還是要顧及兩個孫子的,李大成完了,孫家也沒了後路,被仇恨撐起的孫守業,現在的思緒也是極為清明的。
“軍功是貝勒爺的!沒咱什麼事兒,至於死的人,朝廷會在乎?這大清上下,一年餓死的人也不下十萬數吧?
若能活著離開津門,俺自有脫身的辦法,死了,那就一了百了,誰也不欠誰的!”
見有些說服孫守業的意思了,李大成就添了把火,津門在不遠的將來就是地獄,能救走一家算一家,自己的安危,李大成也預測不了,上去了,能不能下來全看運氣。
能走的、該走的,多走一家是一家,至於走不了的,不想走的,沒招兒!隻能與津門共存亡了,他李大成來了,也要轟轟烈烈的戰上一場,不聲不響的走了,對不住死在津門的人,也對不住他自個兒。
“沒能讓本武跟著你進京,老漢做錯了,今時今日,老漢也沒有牽掛了,回去,孩子怕是養不活的,老漢就跟著你,看著洋鬼子遭報應,看著你給本武報仇。
你出去了,孫家的骨血自然也就出去了,你出不去,老漢也不出去了,何苦出去遭災受難呢?”
對李大成,孫守業是放心的,對兩個兒媳,孫守業是不放心的,帶回去不一定養得活、留得住,留下來,不一定沒有活路的。
現在的孫守業是被仇恨撐起來的,雖說算計的還清楚,但他的主心骨也沒了,除了報仇之事他想的還算清楚,其他事兒他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對於李大成,不隻是孫家丫頭依賴,孫老頭子也一樣的依賴,婿是半子,見了李大成之後,孫守業心裏的希望也多了那麼一點兒,這次說什麼也得跟上了。
“唉……既然大伯心意已定,咱們就直接回府署吧!這裏不穩妥!”
勸不住,李大成也就不勸了,遭災受難不差孫守業這一個,他李大成想活下去,不能跑出去而是要從地獄走出去,跑了這一次,以後就會接茬跑,以後就會慫到骨子裏,不打到山窮水盡,他是不會放棄津門的,這才是血氣所在,至於裏麵有沒有暴虐、罪惡,這些他就無暇顧及了,無論這罪孽有多深,他也得把脊梁骨撇出來給諸洋鬼子瞧瞧,哪怕是血淋淋帶著五髒六腑呢?
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家當,李大成帶著孫家回到了府署大院,找了個院子安置好了孫家,李大成回到宛如那邊倒頭就睡,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