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裏,楊堅隻要稍感精神,就刻意屏退左右,兩父子斷斷續續地用提問回答的形式,彼此交換對國家政局的見解。
大隋國在楊堅的手下,已經進行了二十四年的改革,君臣們勵精圖治,已經初步四海一統,天下太平,國力昌盛。如今,是時候,要把這繼往開來的重任交到兒子肩上了。
做父親的,把一生累積的經驗心得傾囊相授,著重提點朝中各方勢力的強弱,以及他執政後設立的三省官製,還有對北方的遊牧民族,東方的高句麗,南方琉球群島,以及交趾等藩國的外交手段措施。
如果說,大隋的萬裏江山是楊氏的家園,那麼,這些強鄰惡鄰弱鄰,該打的打,該防的防,該撫的撫。家園安定了,才能過好日子--把這楊家的家國一代代地傳下去,是他們父子的共同意願。
這父子間的交流,令楊廣獲益良多,他感覺自己在父皇的提點下,去到一個新的境界,看到了新的天地!
這些天,可謂是楊廣心情最沉重,也是最複雜的日子。
他盡可能待在父皇身邊,打醒精神,親自端水試藥,過問禦醫們的每一次診斷,商討醫療細節。
文武百官已經陸續聚集在仁壽宮。
楊廣就在大寶殿代父皇處理頭緒紛繁的國家大事,逢有重大要節,必先草擬計劃,征求父皇意見,方作定奪。
楊堅目睹兒子的處事手法,非常的滿意。
楊廣的到來,原來天天都陪伴在楊堅身邊的兩個女人,就不得不回避到後宮。雖然偶而還是會被傳到皇帝跟前說說話,但她們還是深感被冷落。
最近,宮女們個個都小心翼翼,因為她們經常看到,陳夫人和蔡夫人兩個木著臉,相對無言。而且,宮女們服侍稍有不周,蔡夫人便會借題發揮,拿她們撒氣,連素以溫柔著稱陳夫人,居然也會在旁邊扇風添火……
這兩位皇妃的確很心煩。
連老皇帝自己都意識到了時日無多,她們兩個更加心裏有數。
本來……唉!人算不如天算,沒想到老皇帝如此經不起折騰。
事到如今,老皇帝駕崩隻在朝夕,這兩個女人,慢慢冷靜下來,不得不去麵對各自的將來。
對於蔡夫人來說,起初想到,以後不用再對著那副老男人的身軀,曾經小小的竊喜過。沒想到,當這天一點點接近,她終於看清楚了,鋪在自己麵前的路,是一條通往華麗冷宮的黃沙路。
她才三十不到,未來的日子,可怎麼過啊……
皇太妃……天字號寡婦啊……
除了對將要守寡的前路心生畏懼,陳夫人比她要多一層心思。
她一直不肯定,楊廣是否清楚自己做過的事。
曾在宮裏碰到過他幾次,可是,對方的神色高深莫測,根本無從猜測。
她在楊堅身上花了不少心思和精力,難道,就要付諸流水了?
未來的日子,將要如何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
難道真的就要將年華葬送在冰冷的皇宮,任複國的之路化作泡影,眼看著隋國日益強大;任這個帶兵滅陳的楊廣,從此小人得誌,那個低三下四的蕭妃,成為一國之母?
不,她不甘心!
現實就是現實,不管你甘心與否,那個曾經為兩個女人帶來燦爛人生的老皇帝,還是在眾禦醫的包圍下,一日比一日衰弱。
楊廣衣不解帶,服侍在側。一眾禦醫內使每日提心吊膽,幾名負責記錄皇帝起居注的中書舍人們晝夜輪班--一個大朝代,到了新舊皇帝交接的重要時刻,老皇帝的每一句話,都要記錄在案,新皇帝的每一點表現,都會成為將來衡量他們的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