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過去世就是無心地救他的,所以造成你現在很勉強的喜歡她。她長的很漂亮。”
“漂亮嗎?”
“這還不漂亮,你還想要啥樣的?”
“恩,身材很好。嗬嗬。”
“哈哈,真沒有想到你還會寫詩,太驚奇了!”
“我那時是書生,書生都會寫詩啊!嗬嗬。”
然後我們就聊起詩歌來了。
真有意思,頭一次聽說自己的輪回故事。對輪回的認識,頓時增加幾分真實感。反思之餘,越發感覺到,願的力量,真不可思議。她真的能牽著你,好像你輪回中的指南針一樣,使你朝著願力的方向前進,直到達成你的心願。
因為現在一心修行,念佛求生淨土,所以,什麼事情,都自然而然地聯係到修行上。其實想想,鯉魚發願見到書生,和我們發願見彌陀,何其相似。
鯉魚在真誠的願力的牽引下,曆經時間的曆史長河,穿越輪回層層的阻隔,終於在茫茫人海中,與書生相聚。這還是凡夫情執的願呢。而我們發願求生淨土見彌陀,那是與菩提心,與如來性海相應的,是與萬事萬物最本源的力量想契合的,那是何等強大的願力啊!
再者,我們求見彌陀,彌陀何嚐沒有一天不在思念我們。正如《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的:“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我們想彌陀,彌陀也想我們,這不比鯉魚思念書生,而書生全然無知,更容易感應道交嗎!鯉魚單方麵的努力,都終於如願以償。而我們念佛,是我們和彌陀雙方麵的努力,當然更容易成就了。
更何況,彌陀乃是九法界的至尊,萬佛之王。那智慧,神力,靈感,無窮無盡。我們念佛就是響應彌陀的召喚,自然能得到彌陀神力的加被,那還不是如順水推船一般。書生一個凡夫,鯉魚都能憑著自己的願力與其重逢。而我們求見的是“一感萬應”的彌陀,哪還有不見的道理呢!
跟鯉魚和書生相比較,我們見彌陀,有這麼多的便利條件,甚至真誠發願,今生就得償所願,見佛往生,也不是什麼難事啊!
不單單是求見彌陀,其實一切佛法的修行,都是離不開願的!四大菩薩,代表大乘佛法修行的四個基本方麵。地藏主大願,觀音主大悲,文殊表大智,普賢表大行。地藏經中,世尊把眾生都托付給了地藏菩薩。“地藏!地藏!記吾今日在忉利天中,於百千萬億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大會之中,再以人天諸眾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囑於汝,無令是諸眾生,墮惡趣中一日一夜。”如來把眾生多付給地藏王菩薩,其表法的意義,就是告訴我們,我們修行佛法,首先就要發願。我們要把自己,完全托付到自己的願當中。
諸佛菩薩的成就,無不是得益於願力。觀音菩薩,因為“願”而成就了千手千眼(見《大背心陀羅尼經》);地藏菩薩因為願開始契入菩薩道(見《地藏經》);阿彌陀佛因為願,而成就了極樂世界(見《無量壽經》)。其他的聖者,因發願而成道的例子,就更多了。《百業經》記載的都是這方麵的事例。
我自身的修行,則更是得益於願力。從最初的許願抄法華經,畫佛像。到接下來的放生,施食,造塔。到現在的發願在一千萬聖號供養中,預知時至,自在往生。一路走下來,隻有進步,沒有退轉。這都是得益於願力的牽引,使我能不為這五濁惡世所轉,而把心安住於佛法的修行上。
轉眼間,一年過去了。窗外飄灑的雪花,不知道又掩埋了多少人間的記憶。寫下這篇章,一方麵,緬懷一下那條對我念念不忘,穿越了輪回來與我相聚的小鯉魚;另一方麵,以此事例,激勵自己,真實地發願,求生西方淨土。也希望有緣看到這篇文章的同修,都能因此而明了“願”的力量
“這本日記也沒什麼嘛,龍澤,龍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