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歸路(2 / 2)

齊宣心中一沉,但仍臉帶和氣地說:齊兒讓惠妃娘娘見笑話了,隻是這件事情影響到蘇麻姑姑,所以齊宣才打聽了一下。

哦?蘇麻姑姑的事兒你也要管啊,你倒是好打聽。一個老態龍鍾,終日敲經念佛的老人家,你倒舍得去擾了她清修的興致?宮裏有宮裏的規矩,雖說萬歲爺寵著你,可這回他不在宮裏了,你是否也該收斂一下,別太過份了。

明明是她故意要挑起千層浪,但如今說來倒變成齊宣多事八卦,是齊宣的過錯。壓住心中的飆升的焰火,從容地回答:是,惠妃娘娘教訓得是。不過,蘇麻姑姑既是有問在先,齊兒總得要回答才是。不然,這也壞了宮中的規矩不成?誰都知道皇上把蘇麻姑姑當成半個親娘看待,皇上臨走前,還特意吩咐我多點照顧蘇麻姑姑。眼見這宮裏的消息讓姑姑煩心,齊兒總要做點什麼才是。

惠妃頓時陰了臉:那你打算做點什麼?

沒有,隻是向她解釋了一下,十二阿哥當初隻是救人,並非傳聞中的召妓。

召妓?惠妃挑起了眼眉:是嗎?這宮中有這樣的傳聞?十二阿哥生性純良,怎麼會幹這種事呢?不過,齊貴人倒像對事情很了解,難道這救人之事,你當初也參與其中了?

不瞞娘娘,當初皇上得聞京城裏有人私賣女子,便著十二阿哥去查。十二阿哥迫不得已出入了一些風月場所,雖是有些不雅,但也是想把事情辦好。十二阿哥是奉了皇上的密旨私訪,不便張揚,對蘇麻姑姑也沒敢說。這事兒有礙幹係,相信惠妃娘娘也知道宮外一些懷有不良心腸之人,仗著自家有人在宮裏當差,便作威作福,作了好些不見得人的事情。皇上既安排了私訪查探,事情當然是要保密的。十二阿哥的差事辦得極好,可沒想到最近不知被誰捅了出來,鬧得蜚語流聲地滿天飛,話都傳到蘇麻姑姑那裏了。

她想用這個方法化解?確是聰明,把一件醜事說成一件功績--惠妃在心裏默默盤算,心想這女子確是機靈,難怪可以把皇上玩弄於股掌之間。但她也不是省油的燈,既然開了頭,現在打退堂鼓,不就等於以後都要看她臉色做人?惠妃在宮裏橫行霸道,自是不能認這個理。

她獰笑一聲道:聽齊貴人這般說來,是指這件事情有人在幕後指使嗎?她不信這小女子有這麼大的本事,連她惠妃的底都敢揭。再者,事情一切掌握在她手裏,雖然未料被她識穿部分,卻也未至於為此自亂陣腳。她可不是德妃,不是被人家拋兩句便六神無主的人。

話,是從人的口中說出來,傳出去的。如果沒有人說,這話也就傳不了。她既然決定了要管定此事,自然不會讓步。她們也實在太過份,一次又一次逼近她的底線。

哼。這是一聲譏笑:那你來找本宮,莫非是懷疑本宮就是那幕後指使的人?

心虛的人總喜歡對號入座,齊宣道:齊兒想,惠妃娘娘是後宮眾人膜拜的楷模,不會做這種搬弄是非的事情。齊兒隻是想和惠妃娘娘商量,看應該怎麼做?這宮裏的丫頭嬤嬤,還有那整天不幹事隻顧偷懶溜達的小太監們,也確要好好管管,整天說著這些有的沒的,沒事都能攪出一筐子事來。

她自問仁至義盡,如此一來,既平息了紛爭,也給了惠妃的麵子,到時整頓後宮紀律有功,康煕一個歡喜之下,或讚揚或賞賜,怕也能充分滿足了惠妃的虛榮心。

齊貴人倒想得周到,不過本宮覺得沒這個必要。惠妃就是不買她的麵子,絲毫不予以退步:萬歲爺出巡塞外,東宮之位空懸,六宮無主,我們誰也不好拿主意。既然蘇麻姑姑那邊齊貴人已經解釋過了,本宮相信外人再說什麼也不會影響蘇麻姑姑的心情。

長籲一聲,知道怎麼也說不動她,但至少讓她明白蘇麻喇那邊已經被安撫,不要再生事端。齊宣站起身來,福了一福:惠妃娘娘說得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齊兒考慮不周,請娘娘教晦。

齊貴人,再當寵的人哪,一旦離開了萬歲爺,其實什麼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