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生與死的看法(一)(1 / 2)

對生與死的看法(一)

不瞞大家,我小時候一直在思考生與死。(我小時候有兩大樂趣。一,玩。二,思考生與死。)當然思想層麵也就如下。生,意味著存在。那麼存在是否有其意義所在?於是,我分析一下自己:除了每天必要的學習,就是玩。等到了,初中應該也不過如此。高中大學也是三點一線的生活,於此,生活有何意義?按這樣來想生是沒多大意義的,但死有意義嗎?懷著生無多大意義的想法,我就決定嚐試一下死的感覺。本來年齡就小,奈何思想卻很極端。一把並不鋒利的剪刀成為了我傷自己的工具,一鼓作氣我用他刺了一下我的大腿。也許是因為年紀輕輕,力氣也不大,也或許因為大腦的自我保護意識吧,總之,這次經曆就這樣。血雖然流了不少,卻無傷大雅。如此,你說體會到死的含義嗎?說實話,沒有。小時候就這樣隨著一些無意義的思考流逝了,生與死也就不了了之了。如今想來,到有一點覺悟了,望大家見諒。

一、有些人懷著看透生的態度活著,一直認為生活沒什麼意義,除了吃就是喝,一無所求的。你說他錯了嗎?其實也沒多大錯,對生活失去了興趣,也就失去了平常人的追求,於人於世無害,也算是一場造化了。但有些人不樂意了,活著沒追求那多麼枯燥無味啊。於是引來了第二點。二、一些人總以為生活就是“既然我來到這個世界,我就一定要闖出我的一片天地。”這些人很上進,一定程度推動了世界的發展。也許這就是生的意義所在吧。若生命的汪洋像一片平靜的湖水,那麼海鷗也會沉默,天空也會暗淡吧。但若生命的汪洋無止境的衝擊著礁石,這個時候你是否感覺你真正活在這個世界上?是的,我們不需要看破紅塵的態度,隻為擺出一種高高的姿態,我都知道,罷了。我們也不需要一種世態炎涼,人情冷暖飲水自知的感覺,隻為解釋,這不是我的錯。我們要的是,踏入紅塵不單戀塵,世態炎涼心似火熱,我們要的是一種生活的激情,一種活的感覺。“我存在,我快樂。”也許,這也許是真正的生吧。

那麼很多人問,生與死一定是對立麵嗎?

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就我而言。從唯物主義來說,生與死確實是一個對立麵。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站在一座橋上看風景,這個時候他活著。他與橋都存在,橋的腐朽不代表他的死亡,人的主觀認為橋斷了,也不代表橋真的斷了。不知為什麼,人突然跳河自殺了。(例子而已,若隻為了追求為什麼人會選擇自殺,就有點舍本逐末了。)這個時候,橋在人未在,物是人非了。也就是說人真的死了,橋感受不到人對它的壓力,人再也不能產生對橋的壓力了。於此,生與死相對立。但就唯心主義來說,生與死並不是對立的。你生你死,不在於你是否真的存在且令我感受到你的存在,而在於唯心主義者的主觀判斷。也如花美與不美並不取決於花的本身美不美,也是唯心主義者的一念之見罷了。(補充: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從古至今一直在相互矛盾中,於今天來說,唯物主義勝利了。它勝利的表現在於,大部分人接受唯物主義而擯棄唯心主義。但不代表唯心主義就一定錯誤。很簡單,一種思想的存在必有其真理性。另一個方麵它能與唯物主義一直僵持不下也是它真理的表現。按中國對外來文化的態度,取之精華。去其糟粕。也許這兩個互為矛盾的事物會何為一體,成為一個矛盾體。人常說,矛盾才能產生美。對吧?)講到矛盾,我有一點靈感。生與死,也是一個矛盾體(不代表他們對立。)。也許隻有生與死並存,這個世界才能這麼美吧。如若不然,請設想:我可以,一直存在。那麼世界的意義何在呢?是不是越早出生的人越好呢?是不是你會認為,反正人生無止境,機會無窮,你會不會甘於一時的墮落呢?很可怕,確實。一直不存在就不用說了。就海倫.凱勒所說“人們總是習慣了眼睛看自然是正常的,自然也就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人們處於壯年時期,永遠都不會想明天自己會死去,也就不懂得生命的重要。等到人們生命要結束卻又覺得自己從未活過。”(出自於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