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再捕金雕(2 / 2)

金雕的性情暴躁,爪子陷入網眼中,用不上力,為了保持平衡,隻好拚命地拍打翅膀。

阿克勒和兩個兒子,怕金雕弄傷翅膀,趕緊跑上去取雕。金雕見有人靠近,翅膀拍打得更厲害了,甚至將巴特爾汗的帽子都拍掉了。

喀海爾曼用戴著熟牛皮手套的右手,握住金雕的尖喙,巴特爾汗趁機抓住金雕的雙腿,然後將金雕抱在懷裏。

阿克勒則用戴著熟牛皮手套的雙手,小心翼翼地從網上取出爪子。取爪子時,他已知道這是一隻雄雕,取出以後,就把它放了。

他們的目標是雌雕,雌雕的體形比雄雕大,體格也更加健壯,更適合作獵雕。

三天以後,經過漫長地等待和篩選,阿克勒和兩個兒子,捕到了十隻金雕。它們都在兩至四歲之間,全戴上了眼罩,兩腿之間用皮繩係住,一隻腳還拴上了皮繩。

金雕被捕捉以後,還得一直餓著,不喂任何食物和水。

作為最凶悍的猛禽,金雕除了犀利的目光,強勁有力的翅膀,還擁有匕首般鋒利的爪子。成年雌雕的爪子,張開以後,跟成年人的手掌大小差不多,爪距達到二十公分左右。

最大的金雕,體重足有八公斤,可以抓起自身體重好幾倍的獵物,從高處向低處滑翔時,甚至能抓起自身體重十倍的獵物。

經過充分訓練過的獵雕,可以在草原上,長時間、長距離地追逐獵物,等到獵物疲憊不堪時才衝上去,直接用鋒利的爪子,抓住獵物的脖頸或眼睛,使獵物很快就失去了反抗能力。

剛捕來的十隻金雕,羽毛在陽光下閃著金光,雄姿勃發,野性十足,非常的凶猛,阿克勒父子一旦靠近,它們就野性大發,扇動著有力的翅膀,拍得他們頭暈腦漲,眼睛都睜不開。

為了消除金雕的野性,接著就是漫長的馴雕過程了,有的少數民族也把這個過程叫“熬鷹”,金雕也屬於鷹,而且是塊頭較大的鷹。

首先,阿克勒要通過優勝劣汰,從這十隻野生金雕中,選出最好的三隻,作為馴練對象。

金雕除了奇異的捕獵能力,還具有高傲和桀驁不馴的品性,不是那麼好馴服的。“熬鷹”的“熬”字,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了,馴雕的難度和殘酷程度。

要讓這些空中霸主,聽從獵人的指揮,必須要有一套嚴格而殘酷的方法,如果說不給它們喝水、吃食物,幾天幾夜地不讓休息,還真有點悚人聽聞。

馴雕的目的,一箭雙雕:一是為了消磨野性,使桀驁不訓的金雕屈服,二是使它們具有很好的平衡性,保證獵人騎馬奔跑顛簸時,金雕也能夠穩穩地,站在戴著厚羊皮套的右手腕上。馴養好的金雕,平時站在獵人家裏,自動搖晃的圓木棒上。

哈薩克人善於馴雕,采用的是“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的做法。

捕回金雕,阿克勒和兩個兒子,就開始忙碌起來了。他們先在氈房外麵,找一塊背風的雪地,並排紮十根木樁,木樁的列距三米,行距兩米四。

接著,並列的木樁之間,各係上粗皮繩,繩子的中間,綁著三十公分長,手腕粗的一根圓木,以供金雕站立。

圓木的形狀,類似於金雕以後站立的,獵人的手腕形狀,上麵還捆著細長繩,金雕在上麵站立時,獵人需要不時地拉動繩子,使圓木不停地搖晃。

三人將戴著眼罩,兩腳係著皮繩的十隻金雕,分別放在十根粗皮繩中間的圓木上,為了防止金雕逃跑,還把腿上的長繩,係在木樁上。

然後,他們守在旁邊,不時地拉動圓木上的長繩。金雕為了在圓木上站穩,必須不停地扇動翅膀,以保持平衡。

這個過程中,金雕除了不吃不喝不睡,還得應對不停搖晃的圓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