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再捕金雕(1 / 2)

這裏的哈薩克人,春天趕著牛、馬、羊、駱駝等草原五畜,逐水草而居,不斷更換地方放牧,過著遊牧生活。

冬天下雪前,他們將牲畜趕回居住地,也就是所謂的冬窩子,用幹草將牲畜圈養起來,隻有天氣暖和的時候,才將牲畜放出去活動四肢,讓它們刨開積雪找草吃。

之所以稱草原五畜,與蒙古人的傳統一樣,羊包括綿羊和山羊,加上牛、馬、駱駝,剛好是五畜。

其中,馬是哈薩克人,同時也是其他遊牧民族主要的交通工具。牛和駱駝,則是他們的運輸工具,在運輸貨物、搬遷轉場時,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綿羊可以剪羊絨,山羊可以提供毛皮和肉食,用山羊肉做的手抓羊肉,是哈薩克人最喜歡的食物。

冬春兩季,大雪覆蓋草原時,這放牧還得有講究。他們將馬群放在前麵開路,無數的馬蹄,足以把雪踢散,讓草裸露出來,後麵跟著的牛、羊、駱駝,才可以吃到埋在雪下的草。

羊群的比例,同樣也有講究,山羊與綿羊的比例,大約為七比三。山羊多的原因,是這裏的草場,多粗硬的草和灌木,很適合山羊的口味。

長著胡子的山羊,活躍而機警,遇到狼襲擊等危險時,會及時發出報警聲,並帶頭逃跑,這是它們的優點。當然,山羊也有缺點,為了避開蚊子、蒼蠅等討厭的蟲子,喜歡頂著風走,且各走各的,一旦走遠了,由於記憶力不好,就不知道回家了。

綿羊膽小謹慎,喜歡待在一個地方吃草,就算將附近的草啃光了,也不會主動去找新草場,這樣一來,單獨放養綿羊的話,則會越養越瘦。

山羊和綿羊混群放牧,長著胡子的山羊,可以帶著綿羊,去尋找新草場,從而擴大吃草半徑。即使走遠了,綿羊也可以帶著山羊,找到回家的路。

到了冬天,山羊怕冷,喜歡鑽進綿羊堆裏睡覺,綿羊那厚厚的皮毛,可以為山羊保暖。

山羊和綿羊混群的羊群,兩種羊優勢互補,這才是完美組合。

冬天,適合放牧的天氣很少,獵人們空閑時間很多,便經常帶著獵雕、獵犬打獵。其中,騎著馬,擎著雕去獵狼,是哈薩克獵人最引以為自豪的打獵活動。

狼王黑點的橫空出世,使當地的獵人,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敗。其中,使大家最為震驚的,當然是老獵人阿克勒家中,竟有兩隻獵雕被咬死,曾經的“獵狼英雄”鐵爪,更是折戟沉沙,被黑點咬斷了一條腿。

回家以後,阿克勒用馬駒油處理了鐵爪的傷口。哈薩克人在治療骨折、脫臼方麵,獨樹一幟,他們使用馬駒油,能使患者的骨頭軟化並重新愈合,甚至有些陳年的骨折患者,也能治愈。

斷爪還在黑點那裏,阿克勒當然無法治愈鐵爪了。

失去了一隻利爪的鐵爪,再也不是名副其實的“鐵爪”了,它的平衡能力受到嚴重的影響,單憑一隻利爪,再也沒有一擊得手的能力,也不能參與獵狼了。

獵雕山中死,將軍陣上亡,曾經風光無限的鐵爪,隻有謝幕了。阿克勒每次想到這裏,胸口就隱隱作痛。

三天過後,阿克勒振作起來,帶著兩個兒子,拿著兩幅羊毛繩網,準備再捉幾隻野生金雕,從頭開始訓練。

他們找到一塊視野開闊的雪地,把繩網斜掛在前高後低的四根木樁之間,低的一端著地,繩網平麵與地麵大約成六十度,再把用陷阱抓到的活野兔,一頭用皮繩係在頸上,另一頭係在著地的網繩一邊。

然後,三人躲到遠處的灌木叢,耐心地等待野生金雕俯衝下來,捕捉繩網下麵活蹦亂跳的野兔。

金雕的視網膜,有為數眾多的感光細胞,視力是正常人的八倍左右,在高空盤旋時,能清晰地看到地麵上的東西,從潔白的雪地上,很容易辨認出灰色的野兔。

不一會兒,一隻金雕俯衝下來,由於速度太快,沒抓著野兔,爪子插入到網眼之中,無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