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讀《有人死於青春,有人不》有感(1 / 1)

讀《有人死於青春,有人不》有感

作者:女巫醫

無望的生活等於慢性自殺。

這話在我心底反複糾結著。

青春是什麼?自由?尊嚴?信仰?還是沒有蹤跡的希望?

耐著性子看完了《有人死於青春,有人不》。題目挺有意思——我是指比起那個濫俗的《嫂子是我的情人》。害螞蟻的文字功底還是了得的,整個構思也算是有些新意,但是卻讓我在看的過程中,喘不過氣來。中途窒息得喝掉滿滿幾大杯水。壓抑的感傷,一如我當年看《挪威的森林》。其實到現在我也沒有明白為什麼此書被眾小資奉為經典。也許是那種讓人無法自拔的慢慢淪陷的絕望。

其實故事情節和線索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清楚的。為尋哥哥自殺真相的佑南大學畢業以後隻身來到廣州,就此繞著佑南身邊一群紅男綠女展開了一場貌似青春的故事。迷惘和無所事事中的佑南進了一家地下********成了一職業槍手,開始炮製包括下半身文學在內的文字。其間很自然地和同租的養仙人掌仙人球的寂寞寡婦陳家默在一起——隻是在一起,用文中的話說是一種彼此的需要。兩人都對前途感到迷惘且沒有出路,隻是用作愛來逃避現實。

工作的關係佑南認識了同為槍手的浪子,並通過後來因為出版社倒閉佑南借此離開了陳家默,並和富家女高中生藍雨再次取得聯係,在她的幫助下進了她父親的廣告公司。後來因為藍雨認識了神似大學被他拋棄過的不漂亮女大學生紫煙,並且開始在一起生活,甚至準備結婚。

那場著名的瘟疫非典來到,陳家默沒有別病魔打倒,卻發現死亡比活著好,於是吞完整瓶安眠藥自殺了。此時佑南才知道這個女子其實應該是自己的嫂子。

關於愛

我不知道文中對於愛的定義是什麼。乍看之下,佑南似乎是誰都愛的,是真心愛過他生命中出現過的這幾個女人。高中時候的有稻花香——我一直在納悶這是一種什麼香味,不懂香水,罷了罷了——的女孩,大學時代的愛人,包括寡婦嫂子陳加默。

隻是這所有愛又似乎不太純粹。這也許因為文中每一個主人公身上都有著讓人絕望的陽光找不到的地方。

關於成功

我不知道世俗眼裏的成功是什麼。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兒,並且真心從這些事情中得到快樂,在我眼裏,這樣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關於抑鬱

這篇小說裏每一個人都是抑鬱的,哪怕在所有歡笑背後仍然是絕望的抑鬱。

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把人生弄得如此壓抑和暗色調。而我隻喜歡明媚的生命。即使受了傷,找個無人角落,或者借口風起了,痛哭一場,然後喜笑怒罵或者隻是微笑,這樣不也很好?

關於.

省略號是因為這是我很早以前看過的一部小說,寫下的一點點文字。後麵竟然不知道說什麼才好了。晚上很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那頭沒有話語,隻是失聲痛哭,嚎啕大哭。這是我第一次聽見成年的男子這般失態的哭泣。這個電話大約持續了5分鍾,我隻是沉默地聽著那邊的哭泣,什麼也不過問。

不過一次情感宣泄,是嗎?生命是一場多麼盛大繁複的幻覺。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也沒有什麼不能失去的人。哭完你就睡去。明天的太陽會照常升起,很溫暖。

我們都不會死於青春的。

我們都覺得

成功沒那麼嚴重

做自己反而比較心安理得

如果受了傷就喊一聲痛

真的說出來就不會太難過

不去想自由

反而更輕鬆

願意感動孤獨單不忐忑

生活生活會快樂也會寂寞

生活生活明天我們好好的過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