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網友的讀後感(1 / 2)

讀《有人死於青春,有人不》有感

作者:露姹

平素不愛看長篇的我,無意看到這篇小說,讀上幾段,不料就看了進去,花了兩天終於把這篇二十餘萬字的小說略看一遍,中間雖感辛苦,可看後隻覺寂然,更是氣憤,有許多話要說。

不難看出,作者想通過圍繞主角郝佑南身邊的一眾紅男綠女來反映時下青少年對愛情、生活、死亡等一係列的態度,來表現當下這一代的迷惑。作者也意識到了愛與死亡一直都是人類最共鳴的壯舉,這沒錯,但是在這篇小說裏我隻看到了迷亂的、雙性的、畸形的、令人不快的愛和自殘的、沒有尊嚴的死亡!

主角郝佑南原本是帶著要探索自殺而亡的哥哥死因的迷惑,才來到哥哥生活過的城市。可在這陌生的城市裏,卻被現實的生活磨擦得無可奈何,忘記了當初出發的意願,整日糾纏在光怪陸離的同性戀、亂倫之戀、雙性戀以及一係列各式各樣的死亡中了。佑南先與哥哥的愛人(不知道是哥哥的情人還是真的是嫂子)發生關係,為了他所謂的看到的愛伸出了他那肮髒的舌頭;然後又勾搭上還在上高中的雙性戀者富家女(比舞女更賤),通過她再次把手去解開了她為他撲捉的獵物(一個高素質的研究生?)。這是作者描述的,我不敢認同。還有什麼自動獻身的大學師妹呀,初戀情人呀,等等!我隻看到了一個問題就是:當下年輕人的愛情原來隻是在用眼睛看的而不是用心去愛的!誰都可以愛上,隻要他(她)一時順眼或寂寞!不是嗎?你看看做為哥哥遺孀的陳家默,一邊關著門略有所事的好象在供奉著標榜著她心中的最愛(既主角已死的哥哥),一邊明知道主角身份,還忙不勝遞的來解主角的衣扣。如果這也是愛?那麼生死不渝又何去何從?就我理解的愛來說:愛!不是坦坦蕩蕩簡簡單單地矜持的嗎?不是一種信念嗎?不是始終不渝的堅持嗎?拋下天堂的幸福,來受赤日的煎熬!我欣賞這樣的愛!也許我還沒看懂她,但是在她身上我沒看到愛的痕跡!

小說中另一個人物浪子是相比所有的角色來說是朔造得比效有生命力的角色!他坦率而理智,敢做敢當。誠然,他也曾誘惑未成年少女差點坐牢,但是那又何嚐不可以看做是他想要抓住這個城市已快要失去的純真,純美,純愛的一種潛意識的追捕呢?!當我們感到要失去的時候我們也就開始恐慌,不是嗎?他不是為了愛而放棄升官以致離鄉背井逃離到這兒的嗎?以及他最後的離去也是因為愛!因為他明白:恨比愛更容易令愛人重生!

藍雨,顯然可以看到作者在朔造一個完美的角色。但是她一出場就失敗了.一個還在讀高中的雙性戀富家女,第一次在酒吧見到主角就投懷送抱還落落大方得像舞女一樣熟練地搬弄著主角。教育和家庭就教會了她鬼蜮和神經質的無病呻吟??!!在蜜糖裏生長的孩子果然脆弱??!對於一個具有時代感的十八歲在受教育的少女,難不成把主角看成超人了?可她白癡似的沒有明白:超人是衷於地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