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2 / 2)

作者李竹梅女士,是一位年已六十有餘的小學退休教師,曾出版過詩歌散文集《歲月有痕》,加之同時在多個社團擔任理事、秘書長等職,在射洪這個縣城裏邊,也就算得上是小有名氣的了。因平日裏敬夫愛子,殷勤之至;尊老愛幼,樂以忘憂,就又很是有些口碑。她本和很多人一樣,與楊天寶素不相識,但唯有她,被楊天寶攜母求學的事跡感動不已到放不下手中的筆。她先是和劇作家羅其銀合寫了以這個事跡為題材的劇本《孝道如山》,接下來為了能更廣泛地宣揚和彰顯楊天寶那顆金子般的孝順之心,又開始長達兩年之久的紀實采訪和寫作。她幾乎是重溫了一次楊天寶童年生活和攜母求學的足跡,寫下數萬言的采訪筆記,留下了十幾個采訪錄音片斷,而後數易其稿,終於在這個夏末秋初的日子裏,完成了16萬字的紀實文學作品《為了母親》的艱辛寫作。

楊天寶“為了母親”,鑄就了一顆赤子之心;而李竹梅《為了母親》,則彰顯了一腔大愛情懷。

讀著這部書稿時,我時不時的想落淚。但直到合上最後一頁時,我的淚終究沒有流出來。這也許是因為我一邊讀著的時候,一邊陷入了深深思考的緣故。

那麼,楊天寶和《為了母親》,究竟為我們提供了什麼?

讀吧,這裏有一台愛心的天平。

(本文作者係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陳子昂文學社社長。)

2013年10月13日

內容提要

射洪縣寒門學子楊天寶,因為孝行天下,感天動地,而成為2011年四川“十大道德模範”之一。本書記敘了楊天寶從九歲開始就一邊上學,一邊護理癱瘓母親的感人故事。

泰和中學高一(2)班學生楊天寶上課數次遲到,上午最後一節課總是萎靡不振,引起了班主任李老師的注意,在談話無果的情況下,李老師決定去楊天寶家看看。周末的晚上,李老師走進了楊天寶家的租住屋。眼前的困境出乎李老師的意外,可以用震撼來表示。為了弄清這個家庭為何如此困難,李老師向楊天寶的媽媽安瑞芳問起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在楊天寶九歲時,安瑞芳上山砍柴草,下山時一腳踩滑,滾下山來,尾椎撞在石頭上,嚴重受傷,因未及時轉大醫院治療,落下終身殘疾,癱瘓在床。楊天寶的父親在不堪重壓下,借外出打工掙錢之名,一去不返。照顧母親的重擔便沉重地壓在了僅10歲的楊天寶身上。楊天寶沒有逃避,用他柔弱的肩膀,頑強地承受了成年人都難以承受的生活重壓,一邊上學一邊照顧癱瘓的母親。在學校老師的幫助下,小天寶讀完了小學、初中,考入了縣城重點高中泰和中學。

李老師懷著沉重的心情回到學校,和其他幾位科任老師說好,盡量為楊天寶開方便之門。

李老師的大學同學,省城大報的首席記者鄭義,來射洪采訪發展,得知了楊天寶的事跡,被這位當代孝子的孝行深深打動了,遂用手中的筆,在大報頭版詳細報道了楊天寶的孝德經曆,一時引起了社會的轟動和關注。政府和社會團體的介人,體現了社會的和諧和溫暖,也解決了楊天寶暫時的困境,使之順利完成高中學業,跨進了大學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