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董澤永
這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作者講述的充滿愛心的故事。
愛,本是一個很溫暖而快活的話題,但在這裏它卻伴著幾分冷意和沉重。
楊天寶,本來應該和他的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在父母的嗬護下,很幸福地從幼稚園,到小學,到初中,一直讀到大學,大不了最後為找工作犯點愁而已。楊天寶也的確經曆了這樣的過程。
但在這個過程中,他不但缺少父母的嗬護,反而要在還沒上完小學的時候起,就用自己弱小的心靈,去嗬護癱瘓在床的母親。
我不知道究竟會有多少人能承受這樣的磨難!
至少,楊天寶承受住了。而且,他把傷痛藏在心底,總是在笑對母親,笑對同學,笑對生活中那每一道溝溝坎坎時,顯出一副快樂幸福而又無怨無悔的樣子。
真的,我覺得楊天寶對母親的這種孝順,這種大愛,是足以感天動地的。
這不由得使我想到了《二十四孝》中那個名為“孝感動天”
的故事:傳說中的遠古五帝之一舜,其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借讓他補倉、掘井之機將其害死而未果。事後舜卻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飛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竟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並選定舜做了自己的繼承人。
照這個傳說推起來,今天的楊天寶至少都得有個縣級或科級的職位。可是,他在大學畢業很長一段時間裏,連想謀一份稍微穩定一點的工作以方便繼續侍候母親,卻都屢遭冷落。好在,畢竟因其自身孝行的感動與感染,在他一路走來的時候,身邊也不乏充滿愛心的老師、同學和素昧平生的慈善之人。
楊天寶還在大學的時候,就榮獲了省級“道德模範”稱號,並作為大學生代表光榮地參加了共青團全國代表大會而受到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接見。
在這個物欲橫流、道德缺失的時代,要做到楊天寶這種孝順,真的不易。
試想,如果在一個家庭裏邊,做兒女的不能做到孝順父母,那麼這樣的兒女還能做什麼呢?孝順父母真的很難嗎?孟子曾說過:“向長者折枝,非挾泰山以超北海。”孟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向長輩行一個禮,並不是像要一個人腰裏夾著泰山再一步跨過北海那樣不可為。敬禮,就彎一下腰而已,可是我們有很多人做不到。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會時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與孔子對大同之世的理解“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因此,孝順之德,應當是所有傳統美德之源頭,之基礎。孝之不能,德之焉在?
所以,楊天寶不獨是他母親的驕子,更是這個時代的驕子。
楊天寶攜母求學的故事,所體現出的價值觀,傳遞出的正能量,注定成為了這個時代必須熱切關注的一大亮點。
以上,便是我在看完《為了母親》這部書稿時感想的一部分。
我感想的另一部分,便是關於講述這個故事的作者。這雖然不是主要的,但同時也是重要的。因為,我在篇首已經說過,這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作者講述的充滿愛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