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 / 3)

在我進入老境開始編寫《峒峪村誌》的時候,對村子裏許多事兒有了更深一層的研究,其中包括這個“黑澇池”。

黑澇池位於村子正西方向,恰在“貫子村孫家”老莊基西側,且從澇池的規模、用途來分析,它必然是“貫子村孫家”人的祖業。孫家人從明朝初年移住峒峪村起,苦心經營這份家業,到清朝末年已是近30戶140多口人的大家庭。清同治年間幾乎出了一名武舉,他的後代孫光顯等人曾是玉山鄉“望人也”。那時家大業大,騾馬成群。村西一條瓦窯溝就是當年燒磚燒瓦的見證。做磚瓦要和泥,和泥要用水;燒窯要浸胚,浸胚要用水。蓋房修建、人畜用水,哪一樣能離了水呢?所以鑿一澇池既能防洪蓄水,又可供牲口飲用,要不,在那個封建社會,窮家小戶誰會出資出力去鑿這麼大一個澇池呢?

一條龍嶺縱貫峒峪村的西側,上畔百十畝土地的雨水彙集後,流入村西的瓦窯溝。精明的孫家老祖先自然地想到了在溝口修一個很大很大的澇池,把退下來的流水囤聚起來,以供不時之需,這黑澇池就應運而生了。

黑澇池根據地形限製,南北較長,東西狹窄,形狀有點像我國的台灣寶島。東西寬三十多米,南北長百餘米。兩岸樹陰濃密,把一個澇池嚴嚴實實地罩在陰涼之下。記得澇池的西岸每隔5米就有一株歪歪柳樹;東岸每隔5米栽一株趴趴楊樹。不知是什麼原因,所有的柳樹和楊樹都朝澇池中心彎曲,於是兩岸的樹木在澇池中心架起了一座“陰涼橋”。陰涼橋遮天罩日,給澇池的清水投下無數斑剝,即使赤日炎炎的夏天,池水也不會發燙,總是舒服愜意的,正適合孩子們戲水。池塘之所以叫黑澇池,也就因池水從冬到夏呈黑色而得名。

每年夏天,黑澇池就成了青年人和孩子的樂園。那年我正上高中,暑假迷上了遊泳,差不多每天中午飯後都要去一趟黑澇池。我的遊泳技術也是在黑澇池練出來的。先是在淺水走,再是往深處遊,以至學會了蛙泳、仰泳,甚至捏住鼻子在水下可呆十分鍾。不過,要和那些十八九歲的小夥子相比,那卻是戴著草帽親嘴哩——差遠啦!

我最羨慕的是村中比我大五六歲的幾個叔伯哥哥,還有那個右腿已經瘸了的小夥子。他們不但遊得好,每每一進入遊泳場,就脫光衣服爬上歪歪柳樹,然後麵朝天、背朝下,身子朝後一倒,從三丈多高的樹上倏地落到水麵,然後鑽進水中,激起一圈圈漣漪。假若有兩三個人同時跳水,就會激起兩三個環環相套的螺紋。這些螺紋在好多好多遊泳的孩子身邊激蕩,螺紋撞得他們的肚皮直發癢癢……

男人們白天遊泳,那些從池塘旁邊經過的女人們看到了,常常用衣服襟護了半邊臉,露出一隻眼睛偷看,然後羞答答地走過黑澇池。那個羨慕勁啊,自不必說。到了月上中天,她們則三三兩兩相約,悄著聲兒來到這個喧鬧了一天的神秘地方。膽大的竟脫了衣服,像男人們一樣鑽進水裏,學一學魚兒擺尾;膽小的就解開衣襟把滲濕了的手帕塞進胸前慢悠悠地擦著,讓那躁熱了好長時間的胸脯盡情地享受著夏夜的溫馨。更有那些瘋潑的小女子,想在澇池中間遊兩圈,竟派一名貼心丫頭站在路口放哨,她則脫得赤條條地把一個白魚兒盤旋在澇池中間。

黑澇池不完全給人歡樂,也有悲涼的時刻。

我的一個本家侄兒那年小學畢業,功課學得不錯,剛考完初中,聽說被高分錄取了。一時興致來了,給我誇誇其談,講了許多有關考場闖關的趣聞,然後約我去黑澇池解乏。我當即應允了。我們兩人從家裏出發,一路小跑。他始終走在我的前邊,有一種急欲下水的樂嗬嗬的感覺。剛翻過村西的土梁,他就開始脫上衣,等到了黑澇池,急急地爬到池塘中間一株歪歪柳樹上,站直身子,兩手平舉,像如今的跳水運動員那樣一頭穿進黑澇池,水麵上立即出現一圈圈螺旋形的波紋,而且不時有小水泡從水底冒出來。可是,我們等了十多分鍾,還不見他浮出水麵,大家都慌了。憑他的遊泳水平,在水下絕不會呆那麼長時間。於是我們又耐心地等待了兩分鍾,還是不見他的身影。這時全澇池遊泳的人都亂了套……凡是有潛水能力的遊泳者,沒一個不施展高超的技藝,然而一無所獲。有人從村裏取來“丈二椽”,想把椽塞入水下,讓搜救人抱住椽往下爬,然而丈二椽被水的浮力漂起來了,誰也入不了水。不知我那時哪來那麼大的勇勁,閉住氣反複潛水,而且能潛多深就爭取潛多深,不料,我的腳在水下撞到了一個軟棉棉的像是人肚皮的東西,嚇我一大跳,立即浮出水麵,告訴所有搜救人員:“在這兒!快,在這兒……”所有搜救人員像魚池中撒了誘餌一樣,全都向有誘餌的地點遊去。果然在這兒找到了。等拖到澇池岸上,大家發現我那本家侄兒滿頭滿臉全是池塘底的汙泥,鼻子口裏都有血漬滲出。雖然早有人拉來了老黃牛,把他放在牛背上,讓他倒出肚子裏麵的髒水,然而因為窒息時間太長,早已斷氣了……

黑澇池淹死了一個人,從此再也沒人敢去那兒玩水了。

以後的二三十年,瓦窯溝水土不斷流失,把一個偌大的池塘不須幾年就填平了。兩岸的楊柳不知不覺地全部枯死,黑澇池夷為一片平地。再過十年,到了21世紀初年,黑澇池兩岸蓋起了兩排房屋,住進了七八戶人家……

我在擔心,沒了黑澇池,萬一有那麼一天暴發了瓢潑大雨,而且連下三天三夜,龍嶺百十畝地的大水湧下來,該由誰去截擋啊?淹了兩岸人家,大水衝到村子裏邊淹了村子又該怎麼辦呢?

2009.9.5於西安昌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