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的故鄉在陝西省藍田縣玉山鎮一個叫峒峪的村子。那兒是我的老家,是我出生的地方。老家承載了我童年的夢,也孕育了我青年的睿智,讓我在人生的征途中勇敢地踏出家門,走向複雜紛繁的社會……
在故鄉這片熱土上,我播種過歡樂,也演繹過淚水;當過棄兒,也當過寵兒。我永遠記得是故鄉這片熱土滋養了我,我是從故鄉這片熱土上走出去的,我的成功與失敗都與故鄉息息相關,都與故鄉聯係在一起。不管我走到哪裏,不管我的事業或大或小,總感覺故鄉的人們在關注著我,希望我成功,希望我不辜負故鄉的期望。我會由衷地說:我永遠是故鄉的兒子!
青年時期,我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有和善的,有正義的,有勤勞的,有懶惰的,更有那些凶險奸詐的,不勞而獲的,騎在別人頭上作威作福的。對這些,經過分析、判斷,使我對複雜的人際關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就是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等,教會了我愛憎分明的本領,給了我鄙夷醜惡、熱愛生活的行為。村子裏那些我的長輩或晚輩,無論他們優秀或卑劣,他們的故事都給了我讚頌或批判的機會,成了我寫作的素材,一直到七十歲的今天,讓我仍然有把他們寫出來的欲望。靜下心來細細思索,他們的所作所為非常典型地濃縮了一個時代,是那個時代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