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6
時任沈陽市委書記張行湘多次聽取有關部門的工作彙報和到現場辦公,要求堅持做過細的工作,依法拆遷,確保社會穩定。同時要體諒群眾閑難,維護群眾的利益。
大連市把棚戶區改造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的民心工程來抓,在棚戶區改造工作決策前的調研階段,時任市委書記孫春蘭、市長夏德仁多次召開專題會議,並親臨棚戶區現場,對棚戶區居民動遷的安置工作作出部署。
在撫順,棚戶區所有事情全部張榜公布,公開透明,任何人也難以作弊。時任撫順市市長劉強說,拆遷辦一個同誌有一天上班時,沒精打采,問他怎麼了?他說昨天晚上給老丈人排隊排了一宿。他就管這個的,敢作弊嗎?不敢。老百姓一看政府說話算數。他就相信你,你下一步的工作也就好做了。
在盤錦,時任市委書記陳海波、市長陳淑珍,親自登門入戶,到棚戶區居民家中走訪,一邊做思想工作,一邊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一次,市長陳淑珍在到生活困難較多的動遷戶王大爺家中走訪時,王大爺就是不開門,陳市長不急不躁,耐心在大門外等候,好不容易王大爺開了門,也沒好氣:“我沒錢住樓,別說了,讓你們說了算的來給我解決吧!”陳市長微笑著說:“大爺,我就是專程來給你解決難題的。”當別人告訴他站在眼前的就是市長時,老人家激動地流下眼淚,他說:“我做夢也沒想到市長能來看我,感謝黨,感謝政府。”陳市長走進他的家裏,詳細了解他家的情況,並一一解釋和作出答複。陳市長還要求工作人員調研丁作要細而又細,決不能讓老百姓帶著疑慮搬遷。
鐵嶺市4名市委常委和兩名副市長包片,親自擔任6個片的片長,機關包棟,一棟六七十戶。幹部包戶,從動遷到進樓一包到底。這些幹部吃住在下邊、辦公在下邊,諸如簽協議、確認麵積、辦手續、兌現現金等多道程序。他們就住在一些破房裏或是在現搭的席棚子裏,一條龍作業,一次辦完。
本溪市開展了“黨員入戶解難題、維護穩定保拆遷”活動,全市64個市直機關5800多名黨員進駐19個棚改社區,到搬遷家庭中宣傳政策、訪貧問苦、奉獻愛心。原本溪市副市長張殿純說:“在拆遷過程中,著力實施‘陽光拆遷’,對有關拆遷政策進行公示。在房屋拆遷、安置過程中,市紀委、監察局、公證處及拆遷地區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民代表實行全過程監督。”
在本溪的彩北棚戶區,有一位殘疾人叫趙廣俠,因為拆遷安置補償問題,與城鄉房地產開發公司沒有達成協議,而執法人員在給雙方進行調解時,又與趙廣俠發生了爭執。趙廣俠認為執法人員與開發公司有利害關係,是一夥的,要他們回避,不用他們調解。但是問題不能老是僵在那兒,必須早點解決才行。市棚改辦副主任郭偉知道這件事後,親自主持調解,把兩家找到一起,但無奈分歧太大。怎麼辦,郭偉沒有放棄,下班後,直接來到趙廣俠的家裏。白天在會上,那是公事公辦,你說得再有道理,怎奈趙廣俠聽不進。但到家裏就不同了,首先感情上就進了一步。郭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給他講政策,幫他出主意,一直嘮到深夜11點,終於說通了趙廣俠,第二天簽了協議。
在遼陽的天齊棚戶區,沒動遷的時候,大家盼著動遷,到真動遷的時候,有些人卻開始猶豫了,有人擔心樓價太貴,有人擔心小區環境不好,有人擔心樓房的質量太差……為了給棚戶區居民答疑解惑,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洪傑和幾位黨員一商量,決定成立一個“黨員會客廳”,這樣既能給群眾解答問題,又能幫助那些有困難的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要想給人家做工作,自己的工作首先得做好。於是王洪傑和其他幾位黨員首先搬家,安頓好了,便全力以赴進入黨員會客廳工作。她們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彙總,反映給動遷部門,然後將得到的信息再反饋給群眾。社區的1500多戶她們一戶不落,找不到人的,就打電話、托朋友,生怕忘了一戶、落了一家。
王洪傑的母親說:“自從棚戶區改造一開始,我女兒就沒怎麼著家,家裏活就更別指望她了^域管科長到彡姐的故事撫順市東洲區龍鳳街道辦事處城管科長劉明華,在家裏排行老三,人稱劉三姐。性格潑辣,心直口快,幹起工作風風火火,不管碰上多大困難,寧可不吃飯、不睡覺,也要把這事辦圓滿了,不然心裏就堵得慌。
拆遷工作天下第一難,她這個城管科長更是被推上第一線。別人做不通的,她出麵;最難的釘子戶,她上前;遇上耍潑的、打鬧的,她都得奮不顧身地衝上去。有一個孤寡老人,姓丁,當時快80歲了,做她的工作非常難,社區的,街道的,去了好多人,就是做不通。最後老人到了什麼份上?她把裝老衣服都穿上了,紅鞋帶也係上了,那意思就是你們再逼我,我就死給你們看。
劉明華來了,她知道,如果直接勸說讓她搬家,肯定行不通。她就先不提搬家的事,到家裏問寒問暖,幫著收拾屋子,幹這幹那,和老人說貼心的話。她家的門窗破爛了,劉明華就買來塑料布給她釘上,每次來都給她買水果、買罐頭。早上起早,到小吃部買來包子,給老人送去。一個孤寡老人,多年一*個人生活,有人這麼關心她,就挺感動。劉明華見老人態度有了緩解,就說,你一個人,沒兒沒女,多不容易,幹脆我就做你的女兒吧,你就是我的親娘,以後有什麼事,我來管你。說罷,劉明華就跪在地上給老人家磕頭。
老人感動了,有了這麼個女兒,可高興了,趕緊認了這個幹女兒,說:“哎呀姑娘啊,快起來,我認了你這個幹女兒。”劉明華就叫了“媽”,說:“媽呀,你放心,等房子回來了,我就伺候你,你就是我親媽,你就是動不了的那天,所有的事,我都管了。”老人還是有顧慮,說政府給咱動遷是好事,可是自己住平房住慣了,不願意住樓房,這麼大歲數了,還折騰啥,在平房裏我還能多活幾年呢。劉明華就給她講住樓房的好處,有上下水,有暖氣,有陽光,環境好,空氣好,你要I想多活幾年,還是住樓房。一個人,在這世上活一輩子,連樓房都沒住過,多遺憾,住不起就算了,現在政府主動給咱蓋樓房,幹啥不住?再說,這也不是你一個人的事,如果你自己一戶人家,不願搬也沒啥。可是,你這房子和大家的房子連在一起,你的鄰居都搬走了,人家都盼著I住樓房,你不搬,政府就沒法蓋。樓房蓋不上,人家就住不進來,到時候,都恨你,你影響了人家。你說,你對得起這些老鄰居嗎?
老人家聽了,就說,你說的也對,那我就搬吧,我聽姑娘的,我姑娘讓我怎麼辦就怎麼辦。於是,劉明華幫老人找了房,給老人雇了車,I搬了家。
有一個叫趙平的婦女,40多歲,離婚,精神不太好,她家的房子是買別人的,房頭又接了一個偏廈子。街道幹部到她家裏做工作,她聽也不聽,拿著礦泉水瓶子,連扯帶打,上手就抓,大夥都沒辦法。這是難啃的骨頭,劉明華知道後,就去了。果然,這女的根本不聽你講,就是跟你吵,雖然沒動手,卻說,你現在是工作時間,我不能現在打你,打i你是工傷,便宜你了,你家在東洲,我知道,等完事我上你家去。正說著她姑娘帶著一幫人來了,嗷嗷地要跟劉明華幹,劉明華就是不怕這個邪,她挺身迎上去,那幾個人反倒被劉明華的氣勢壓了下去。
劉明華的脾氣也不好,是個愛生氣的人,她忍著性子,和這女人嘮。這女的說她家的房子是去年新翻蓋的,花了兩萬多,劉明華看了,這房子的確不錯,但是政策就是這樣,新蓋的也不行啊,但劉明華還是考慮到她的實際問題,就一邊給她講政策,一邊和她商量解決辦法,說你也鬧得差不多了,你也把我們的主任給撓了,我們就不追究了。考慮你的實際情況,給你補償5000塊錢。她還是不幹,追著劉明華,什麼話都說。劉明華那些天休息不好,再加上生氣,被她這麼一鬧,剛出大門,就心髒病發作,倒在地上。被救護車送到三醫院,搶救了一天一宿。醒來之後,看著身邊站了那麼多人,劉明華就哭了,真的,她挺委屈,咱做工作為的誰,還不都是老百姓?以前體重140多斤,這段時間下來,掉了20多斤,鞋穿壞了4雙,吃不好,睡不好,說的是好話,聽的是難聽的話,見困難的就幫,一個月的工資都沒拿回家。自己家的事一大攤子,什麼也顧不上,天一亮就給人家搬家去。有的時候一幹就到後半夜,家都不能回,一回全家人都睡不好,幹脆就到桑拿浴洗個澡,眯一覺算了,老百姓太不理解咱們了。
那天區委書記、區長都到醫院去看望劉明華,握著她的手,表揚了她的工作精神,要她好好休息,把病養好。劉明華的委屈一下子全消了。那個叫趙平的女的也去了,買了水果,緊著給她道歉,說:三姐,對不住了,你別生我氣。劉明華這人就架不住別人說軟話,她拉著趙平的手,說你是我老妹,我知道你不容易,咱們互相都理解一點。趙平說,三姐你看你這是為了工作,我和你又吵又鬧的,把你氣犯了病,虧著救過來,要是過去了,我得後悔一輩子。鄰居們都說我了,說趙平你怎麼那麼不懂事呢!你看你劉姐為了老百姓起早貪黑的,多不容易,不應該那麼做。你放心好了,我搬。.劉明華說她再也沒有委屈的感覺了,領導來看她了,趙平轉化了,甚至老鄰居也都來了,有的送來雞湯讓她補一補,有的送來小米粥,說是新小米、有營養,有的買來水果。真的,咱還求什麼呢?再說,老百姓有老百姓的難處,咱得理解,換了咱,也許還不如人家呢!
f把最大的實惠if:給群眾什麼是民心工程?關鍵是贏得民心,而贏得民心的關鍵,是讓老百姓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
所以,遼寧省住建廳副廳長胡剛說:“遼寧棚改能夠持續深入開展,落實政策是關鍵,讓老百姓在棚改中真正得到實惠。”
棚戶區改造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而民生工程就要把最大的實惠讓給群眾。在省政府出台的《全省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實施方案》中,我們可以看到,棚戶區動遷戶免繳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免征契稅、土地使用稅等各種免繳費、稅、金的規定達13項之多。
遼寧規定,棚戶區拆1平方米舊房,還1平方米新房,不收差價;在標準內增加麵積的,每平方米交600?800元。對特殊困難家庭,由政府出資建設小戶型回遷樓。對無能力按房改和拆遷政策出資取得房屋產權的低保戶居民,在新建安置回遷房中,建設部分廉租房,供其居住。無力承擔租金的,由房產管理部門記賬,代繳租金,確保居者有其屋,讓買不起房的人也能住上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