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阜新采訪的時候,阜新市副市長李明山給我講了這樣兩件事,他說:“棚戶區改造在一開始的時候,老百姓有疑慮,幵始動遷的時候,有不少到市裏上訪,不想動。我們認為是好事,可他們偏不這樣看,有的就是不想動。開始的時候我親自接待,但上訪的總是不斷,這時我就想,你這樣接待畢竟接待的是少數。而a表麵上看,好像把問題都兜出來了,然後代表回去傳達。但問題是,這些棚戶區代表有的從個人利益出發,對他有利的回去說,對他沒利的,回去根本就不給你說,弄不好還起反作用。我說這樣,你們雖然是代表,你們回去沒有傳達義務,星期五,我到你們街道去,你們有多少人都行,我們一'批一'批接待。
“那天定的是8點半去,我們早晨8點出發,就怕引起群眾反感,所以坐麵包車。到太平區城南街道時是8點十幾分。我們先進屋坐著,8點半了,老百姓說市裏說今天接待我們,怎麼到點了沒來呀?是不是糊弄我們?後來有人說人家早就到了,坐麵包車來的。這樣從一幵始,老百姓對我們的情緒就緩解了。要是過去,帶了十幾個局長,一排小車隊,老百姓一看,肯定就更來氣了。
“當時我帶了十幾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我說我們分批接待吧!當時老百姓提出一些疑問,這麼多棚戶區,啥時能改完啊?讓我們搬,什麼時候能回來啊?你別一拖就多少年。阜新經濟這麼困難,也沒錢蓋,你們能蓋啥樣房子?別糊弄我們呀!多少年能幹完?我們沒有錢怎麼辦?等等,無非就是這些問題。
“我就對他們講,這次來就是給沒有錢的困難戶辦好事來的。不怕沒錢,就怕沒理。隻要你想動遷,最後不管有錢沒錢都讓你住樓。不能說你動遷走了,沒錢上樓我讓你住露天地。我給他們講了棚改的政策,講了市裏的情況,從籌集資金,到選地點、蓋房子,到有錢的怎麼辦、沒錢的怎麼辦,講得他們直點頭。在這之前,很長時間才動了二三百戶,我們去那天一下午就走了300多戶。這樣一下就把這拆遷的口子給撕開了。”
李明山說:“還有一處棚戶區,在M有鐵道和礦有鐵道中間夾著這麼一條,裏麵大概500多戶,上麵又布滿了高壓線,這個地方居住條件非常差。這地方當時區裏沒想動,麵積小,既不集中,也不連片,不在改造範圍內,後來想反正也沒多少戶,住的又那麼困難,就一起給動了吧!本來是件好事,可是他們不理解,到市裏上訪。當時是我接待的,我說市裏原來沒有那麼多錢,你們那兒本來沒有計劃,是區裏爭取要給你們動遷的。你看你們住的啥環境呀?對孩子都有影響。沒想到我這話一出口,一個老太太就衝我嚷起來,有什麼影響,我3個兒子都考上了大學。我當時真的無言以對,連說對不起。有時候,好心的話,也會傷了他們的自尊心。怎麼辦?我說那咱們達成一致意見吧,如果百分之八十的居民都不同意動,咱就不動了。結果將近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不想動。本來那裏的居住環境太差,給他們改善一下,但是大多數人不同意,那就先撂下吧!但是到了年底,看到人家回遷的時候,房子那麼好,環境那麼漂亮,這些老百姓來勁了,又幵始上訪,不過這次上訪不一樣了,是強烈要求動遷。最後我們第三期給解決了。”
在撫順莫地溝采訪,社區書記王雅君給我講了她的一段經曆:“我是2005年4月末來莫地溝社區當書記的,上任第二天下午,我到動遷辦去辦事,就聽說有領導的車被人給圍了起來,不讓走。我們就趕緊趕到現場。其實領導來,事先沒有跟我們打招呼,我們也不知道,而且老百姓也不知道車裏坐的是誰,一看是小車,就給你圍上,就不讓走。”
“當時我啥也沒顧得上想,我的地盤我做主,解決問題是我的責任。於是我便上前,對大家說,你們這樣做,能解決問題嗎?對方毫不客氣:你是幹什麼的?我說:我是新來的社區書記,有什麼問題對我說,我就是你們的代言人,有事找我,我來解決。
“他們說:哦,你就是新來的書記,你能解決問題嗎?我說:我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可以向上反映。他們說,你說了算嗎?我說,我是你們社區的書記,又不是今天來、明天走,你們天天都能見到我呀!他們說:你要是能代表我們解決問題,我們就相信你了。大夥這才讓開路,被堵的車開走了。”
王雅君說,“咱答應幫他們解決問題,就不能等他們上門,於是我就挨家去看望,調查他們究竟為什麼不搬。其中有一戶是低保,女的患精神病,男的身體又不好,一家老少4口人,生活確實有困難。就想借動遷的機會和政府多要一點錢。她說了實話,我就告訴她,政府是在相當困難的情況下,給大家解決棚戶區問題的,政府其實也沒有錢。如果政府的錢那麼好要,我肯定幫你去要。但是,政府體諒我們,幫我們解決住房的困難,我們也應該體諒政府的難處。再說,像你這樣的情況又不是就你一家,比你困難的都搬了,你好意思不搬,好意思向政府要錢?誰不知道錢好花?拆遷都是一個政策,那也不是你的錢,你就能要嗎?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我也不是財迷的人,你看,我撿破爛撿的存折,有1000多元,這錢我沒動,不是咱的錢不能動,得還人家。這樣經過做工作,她和她愛人就同意簽一個35平方米的,協議也簽了,我也挺高興的。但是,如果你以為這事到這就圓滿了,那你就錯了,很多工作,常常要反複的。第二天她變卦了。那天我們一上班,就看見她在拆遷辦大門躺著,車也不讓進,人也不讓進,身上全是泥。
“我趕緊又上前,一了解情況,原來她和她的小姑子說了簽個35平方米的,小姑子說,那不是騙你嗎?4口人,35平方米,老少三輩,怎麼住?其實當時我也提醒他們,35平方米確實小,應該增加點麵積,額外拿點錢,可是她說沒關係,有個廳就行。但是經過小姑子這麼一說,她緩過勁來了。我說,你要是有錢,可以要個大一點的,按政策,多出的部分,隻能個人拿錢。這個對誰都一樣,你就是怎麼鬧也沒有用。再說,不是你小姑子給你出的主意嗎?她光給你出主意不行,她應該幫你才是。她的腳崴了,我用自行車把她馱回去。她一身泥,我也一身泥。
“事情還是沒完,她娘家的人、婆家的人,又都來了,要和我們吵,跟我們幹。我一看,正好,想找你們還找不來呢!我這個人就是不怕事。我說你們也不要鬧、也不要吵,政策不是給你一個人定的,大家都這樣,額外要求不可能。但是話說回來,贍養老人不是她一個人的事。不錯,你們每月是拿個30,50,百兒八十的,但是老人現在要上樓,也不能讓他們一家來承擔,你們大家都有責任、都有義務,要想讓老人安享晚年,你們在這跟我喊算啥能耐?你們要是真孝順的話,就一家幫一點,就給他們成全了。他們現在這麼難,你們就忍心一點不管?”王雅君說:“人還是服理的,我說得在理,自然占了上風。他們不再吵了,說那我們合計合計。第二天給我們來信了,說還是要個45平方米的吧,她自己出點,姊妹大家幫點。搬家的時候,你們再幫咱們一下。我答應了,搬家的時候,幫著找的車,總算把家搬了。就這樣,這塊硬骨頭啃下來,其他一個一個也就都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