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正在中央黨校采訪,又來了一位客人,他是中紀委績效管理監察室主任,原是撫順市紀委書記,叫陳雍,人長得很帥氣。他說:“周書記這人堅持原則,敢講真話,這一點,一般人做不到。如果他不是那種敢於負責的話,撫順的棚改不會有今天的成果,現在全國已經有200多個市到撫順去參觀。沒有一點勇氣行嗎?聽說當時省裏要開會,專門研究建平房還是建樓房的問題,後來不開了,為什麼?因為問題已經解決了,是撫順在實踐中解決的。”
*一個重大的戰略決策?"一號民生工程"?拆遷,天下第一難*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
1一個重犬的戰疇決策遼寧的棚改,堪比一場波瀾壯闊的新的遼沈戰役。
1948年打響的遼沈戰役,一共隻用了52天。這一仗,扭轉了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力量對比,為解放全中國、最後奪取政權奠定了基礎。
而棚戶區改造這一戰,至今已經曆時8年,相當於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而且至今尚未結束。
當年的遼沈戰役是從錦州打響的,而棚改這一仗,則是從撫順的莫地溝開始。
如今,錦州有一座“遼沈戰役紀念館”;而撫順的莫地溝有一座“棚改展覽館”。
遼沈戰役的意義在於奪取政權,而棚戶區改造的意義則在於執政為民,鞏固政權。
為采訪遼寧棚戶區改造,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我幾乎走遍了遼寧各市。雖然遼寧大規模的棚改已告一段落,但各地工礦棚戶區改造以及保障房建設,依然如火如荼,那繁忙的工地,高聳的吊塔,沒日沒夜奔忙的棚改辦的工作人員,各地參觀學習的團隊,檢查指導的領導和部門,前來采訪的中央和地方的新聞媒體,應接不暇的社區幹部,滿含熱淚講述棚戶區今昔的居民,讓你感到棚改在遼寧已經成為政治領域、社會生活、城市建設中的一件大事,讓你振奮,讓你激動,讓你不能不感歎遼寧省委、省政府在遼寧改革開放的重要曆史關頭,能夠果斷地作出如此重大的戰略決策,這個決策,改變了遼寧。
原撫順市委的一位領導同誌說,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前,沒有這個能力。改革開放初期,也沒有這個能力解決,因為要恢複生產,要改革,要發展。但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我們國家GDP增長到現在這個層麵,作為一個領導者,如果不從戰略上認識到這一點,那麼你戰術上做得再好,成天不吃不喝,也解決不了大問題。
我剛去撫順的時候,有人告訴我,有一年老百姓上訪,就在那個賓館門前,人越聚越多,最後聚集達3萬人,要吃飯,要就業,要改善各種環境。這3萬人聚集到一起,若情緒失控,衝動起來,什麼情況都可能發生。就在這個時候,突然天降大雨,把人澆散。你看,這撫順不是福地嗎?我苦笑著說,這叫什麼福地呀,靠大雨把老百姓澆散那能行嗎?問題不解決,他們還會重新聚集起來的。我這個人不信那個,我就把工作做好,靠天行嗎?我在幹部大會上講,無論是誰,都是為老百姓服務的,老百姓是咱們的東家。改革開放進入新世紀,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麵振興,在一個新的階段,這項工作如果不得到解決,肯定不行。但是怎麼解決?那就是中央要求的“情為民所係,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這一點必須清楚。同時,不是就民生談民生,要有戰略性的考慮。
這一點,遼寧省委、省政府做得相當到位,我們從這幾點就可以看出來,遼寧的棚改,從一幵始,就把每一步都部署到位,這叫前瞻性。比如說把棚戶區改造當成是一項政治任務、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的高度來對待,是執政為民的重要舉措,所以作為“一號民生工程”提出來;比如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模式,就使得整個棚改在運作過程中有一個遵循的原則;再比如確保棚改新區居民“住得進、住得穩、住得好”這個要求,使得棚改有一個高水準、高目標;再是把棚改新區建設成“設施齊全、服務配套、環境優美、管理有序、文明健康”的新型社區;等等。這些都不是隨意提出來的,而是在棚改開始之初,就有一個宏觀的設計,有一個通盤的設想。這是什麼?這就是戰略性思考,沒有這種總攬全局的戰略思考,在短時間內開展如此規模宏大、轟轟烈烈的棚戶區改造,不會這樣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
之“一吾民生工程”
棚戶區被確定為“一號民生工程”,這個“一號”,可不是說說而已,這是省委、省政府對棚改工作的定位。因為工程項目巨大,所需資i金多,牽涉部門多,涉及市民範圍廣,曆史遺留問題多,而且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各部門高度重視、密切協調,老百姓也是密切關注。所以,既然是“一號”,那就是重中之重,工作再千頭萬緒,也不能衝擊棚戶區改造。
於是,遼寧省委作出決定,省委常委包市,市領導包片,黨員包戶,切實完成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任務。省委4次召開常委會議,專題研究棚戶區的改造問題,把棚戶區改造作為省委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省長張文嶽多次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棚戶區改造工作,落實改造資金。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還多次深入棚戶區調研,對棚戶區改造給予具體指導。
遼寧省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省長任組長,有關部門領導為成員的省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協調小組,負責指導、檢查和協調各地棚戶區改造工作。全省各部門主動為棚戶區改造開辟“綠色通道”,采取集中辦理、登門服務、現場辦公等辦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省委、省政府還把棚戶區改造納入考核目標,要求各市建立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目標責任製,各市市長作為第一責任人負總責,主管副市長負全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切實把棚戶區改造工作落到實處。
在撫順,上上下下明確責任,各司其職,市與區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市裏負責籌措資金、製定政策、編製規劃、指揮協調和培訓人員;各區政府和有關企業作為責任主體,承擔拆遷組織、工程建設和回遷安置任務。
原撫順市房產局局長史有成說:“棚戶區改造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房地產開發行為,而是一項惠民、利民的德政工程,也是建設和諧撫順的‘一號工程’,主要靠政府主導,由政府做‘莊家’。因為棚改麵臨的對象是弱勢群體,讓他們去完全麵對市場就無力生存,隻能依靠政府的幫助。”
為統一全市上下的認識,撫順市先後組織副局級以上領導及萬名機關幹部深入棚戶區。副局級以上幹部,包括四大班子,規定每個班子成員要走5戶以上棚戶區居民,目的不是讓他們捐款,就是讓他看,看完以後回來開會。結果很多局級幹部看了以後痛哭流涕,自己把身上的錢全掏出來了。有的還把全體機關幹部都拉去了,回來上黨課。有的同誌孩子大學放假,也帶到棚戶區去受教育。
幹部們平時很少走進棚戶區,對那裏老百姓的生活和要求並不十分了解。而看過之後,則大不同了,他們將心比心,深深感到,這棚戶區不改不行,慢改不行,必須克服一切困難,必須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趕緊去做。
省住建廳廳長王正剛說,遼寧棚改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市場主導運作模式,一種是政府主導運作模式。第一種模式是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把棚戶區改造交給市場,從市場尋找資源,同時也為市場提供了機會,不僅使政府甩掉了包袱,還為財政創造了新的來源,最終實現多方共贏的結果。但是,這種模式需要一定的市場條件,需要房地產市場有相當程度的發展。遼寧在這次棚戶區改造中,在具備條件的城市中優先采甩市場化模式進行運作,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籌集棚改資金,極大地提高了棚改效率,變政府負擔為財政收入。丹東、錦州、營口、盤錦和葫蘆島等市就是采取這種辦法。第二種模式主要適用於房地產市場不夠發達的地區,傳統的方式是由政府統籌包幹,通過財政預算來全額負擔改造的所有支出,這樣地方政府負擔重,也沒有純收益。而這種模式則是由政府主導,廣泛吸收其他社會資金與市場主體參與的運作模式。在棚改中,市區兩級政府分級負責,市政府作為投資主體,負責籌措資金、製定政策、編製規劃、指揮協調和培訓人員;各區政府作為責任主體,承擔拆遷組織、工程建設和回遷安置任務。市場條件不具備,棚改任務繁重的撫順、本溪、阜新、鐵嶺等市就采取了以政府為主導的運作模式。
正是在政府主導這種強勢的運作模式下,遼寧棚改大刀闊斧地開展起來。
3柝絕,夭T第一難2005年3月16日,遼寧省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棚戶區改造正式啟動!
然而,史無前例的棚戶區改造同時也碰上了史無前例的難題。
棚戶區改造首先是拆遷,拆遷是首要的難題,拆遷是第一道難關,東北的特點,春季不拆遷完不建設,當年施工、當年回遷就成了一句空話,拆遷完還要把老百姓安置好,所以拆遷是第一道難題。
毛澤東同誌在1925年12月1日寫了一篇在中國革命曆史上最著名的文章——《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這篇文章讓我們的黨知道了到哪裏去尋找革命的同盟軍,並以各個階級所處的經濟地位為出發點,把各階級對待革命的態度梳理得清清楚楚。
我們常說,動遷是天下第一難事,難在哪裏?難在誰的身上?我們也可以套用一下毛澤東的階級分析方法,對棚戶區各個階層對待房改的態度進行一番梳理。
其實,棚戶區的老百姓對待棚改的態度,也是由他們的經濟地位所決定的。
2011年4月,正是桃花盛幵的季節,本溪市溪湖區轄區內最後一個1萬平米棚戶區改造開始了,在這裏居住了60年的棚戶區老百姓,心情愉悅,麵帶笑容地把自己家裏的冰箱、彩電、鍋碗瓢盆、破東爛西一件一件裝上車,多年的老鄰居們互相打著招呼、相互祝福著。一個100多戶的社區,一天工夫,便人去街空了。
看到那熱鬧的場麵,你就會理解什麼叫爭先恐後了。但是,僅僅在6年之前,當遼寧棚戶區改造剛剛開始的時候,情景卻不是這樣。
這怪不得他們,他們有他們的苦衷。
他們在那裏居住了快60年了,很少有人關注過他們的住房狀況,他們盼著搬出這棚戶區,但那隻能是一個夢。如今,夢突然之間變成了現實,他們不敢相信,他們還沒有做好準備,他們還不知道為什麼要拆了他們的破房子給他們蓋樓房,天底下真的有這樣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