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撫順莫地溝。

和往日一樣,莫地溝的百姓們依舊在廣場上,談天的談天,散步的散步,下棋的下棋,唱歌的唱歌,一大批北京來的專家居然也沒能引起他們的注意。

來這裏的領導太多了,來這裏參觀的人太多了,他們早就習以為常了。

其實,這些往日的棚戶區居民,從他們搬人新居的那一天開始,就已經不僅僅是他們自己了,他們開始代表了這個國家的形象。共和國的光輝不僅僅從摩天大廈上散發出來,更從這些最底層的老百姓那挺直的腰身和平和的麵龐上散發出來。他們幸福了,這個國家的人民才真正地幸福了;他們改變了,這個社會才真正地改變了。

然而,莫地溝的社區主任王雅君卻和接待往常的貴賓不一樣。她知道,這群人是中國最頂級的專家,隻有他們點頭,隻有他們認可,莫地溝這個中國棚改的發祥地,才會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總是一身藕荷色運動裝的王雅君,盡管已經54歲了,但那爽朗潑辣的性格還像一個年輕人。

王雅君很滿意自己今天的表現,她覺得自己今天的思路特別清晰,語言的表述特別流暢,這一點,從專家們的表情上,她就看得一清二楚。

下午,專家們便趕回沈陽。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辦的“低收入居民住區發展模式探索——中國遼寧棚戶區改造經驗國內研討會”,在沈陽的遼寧友誼賓館召開。出席這次會議的除相關領導外,主要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的專家們,他們中除了研究員,就是博士。

一個社會不乏具體的領導者和操作者,他們有能力改天換地、有能力創造奇跡;但是他們有時就是幹幹而已,他們把一件事情幹完了,這件事也就過去了,隻要看到了結果就行。有時,盡管他們也看到了自己所做的事情很了不起,但是了不起的根源在哪裏,他們卻難以完整表述。所以,有了專家的論證,他們便有了一個更為明朗的方向和更為堅定的信心。而且,專家們也並非僅僅為總結而來,他們要通過考察和總結,上升到曆史的高度,上升到世界的高度,以便在更為廣泛的範圍內進行推廣。

2005年,遼寧大地發生了一件大事,轟轟烈烈的棚戶區改造在遼沈大地全麵展開。

到2011年,遼寧已完成城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2910萬平方米,建設回遷樓總麵積4402萬平方米,改善了70.6萬戶、211萬棚戶區居民的居住條件。直到現在,曆時8年的遼寧棚戶區改造工程,仍在繼續進行。

在友誼賓館,第二天的研討會被分成“棚戶區改造:建設與管理”、“棚戶區改造:經濟與金融”、“棚戶區改造:社會與環境”、“棚戶區改造:空間與土地”4個專題在4個不同的區域裏同時進行。為什麼要在這樣一個時間、這樣一個地點,召開這樣一個會議呢?大會的主辦者認為:“目前從全球情況來看,城市發展麵臨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的困擾。因此,課題組定位於國際性角度,專門對遼寧棚改進行研究,探究‘遼寧模式’對於全球的借鑒價值。”

讓我們先來聽聽有關專家和學者是怎樣說的吧: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說:“遼寧的大規模棚戶區改造工作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是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成果帶給廣大低收入困難群體的實惠。遼寧棚改的成功表明,城市棚戶區改造的順利實施,加快了改善中低收入群眾的住房條件,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和社會公平,優化了城市發展空間,完善了城市功能,增加了就業,帶動了投資和消費的增長,既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的發展工程。”

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偉光說:“改造棚戶區和解決低收入居民住區發展的‘遼寧模式’,以科學發展、科學棚改的觀點方法為指針,以統籌兼顧、均衡協調的戰略原則為龍頭,以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組織體製為核心,以綜合配套、利民長效的政策製度為基礎,以規範有序、人本自治的管理服務為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遼寧棚戶區改造經驗”課題組成員倪鵬飛說:“還從來沒有哪個地區政府以如此短的時間、如此快的速度解決了困難群眾住房的問題,遼寧棚改創造了全球奇跡。”

遼寧棚改,真的是全球奇跡嗎?之苔代乎年的安居夢“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這話說的是中國曆史。因為盤古開了天地,才有了這個世界。

但是這世界從一開始就不是清平世界,也不是蕩蕩乾坤,而是“火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災難頻仍。又因共工怒觸不周之山,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於是便有了女媧挺身而出,“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淮南子?覽冥訓》)補天之後的女媧,終於有了閑暇,便“摶黃土作人”,於是這世界便有了人。

人一開始的時候,既不豐衣,也不足食。沒有吃的,隻好打獵捕食野獸;沒有穿的,隻好熱的時候圍片樹葉,冷的時候披塊獸皮;沒有住的,隻好鑽入洞穴之中。比如位於遼寧省本溪市山城子的廟後山有一天然洞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賈蘭坡教授先後多次來此考察,發現了距今5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於是,這“廟後山人”就被稱為東北第一人。

這第一人,是沒有房子住的,隻能棲身於洞穴之中。

天下多難,故聖人出。

於是,為了解決吃的,便有了“神農氏”,他教會人們如何種地;沒有穿的,便有了“嫘祖”,她教會人們“種桑養蠶之法,抽絲編絹之術”;人們為了躲避野獸,且厭倦了穴居生活,於是便有了“有巢氏”,他帶領人們走出洞穴,教會他們用木材和樹枝建造房子。

著名曆史學家呂振羽說:“到了‘有巢氏’,我們的祖先才開始和動物區別開來……從此就開始了人類曆史。”

學會使用工具,僅僅是猿人在向人進化,還不能稱其為人。而學會了蓋房子,人才真正成其為人。可見,房子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作用該有多大,地位該有多麼重要。

其實,像“神農氏”、“嫘祖”、“有巢氏”這些聖人,不過和我們一樣,也是一個普通人,隻是因為他們知道老百姓心裏想的是什麼,知道老百姓需要的是什麼,為老百姓做了好事實事,於是老百姓便愛戴他們、懷念他們,並把他們尊崇為聖人,甚至神。

五千年的文明,使中國成了這個世界上最會造房子的國家,它造出來的房子至今也讓世界驚歎。

《詩經》中有一首描寫蓋房子的詩,名《斯幹》,詩中這樣寫道:似續妣祖,築室百堵。西南其戶,爰居爰處,爰笑爰語。

約之閣閣,槔之橐橐。風雨攸除,鳥鼠攸去,君子攸芋。

如攱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翬斯飛,君子攸躋。

殖殖其庭,有覺其楹。噲噲其正,噦噦其冥,君子攸寧。

這詩的意思是:為了繼承弘揚祖先的事業,就要把宮室蓋得壯觀宏大一些。蓋起了數百間房屋,大門向西南洞開,住在這樣舒適的地方,到處都是歡歌笑語。用繩子捆綁築板,拍打出咯咯的聲音,用杵夯土,發出橐橐的響聲。這樣的宮室,能遮風,能避雨,野雀、老鼠也都進不來。這真是君子居住的好地方。宮室端莊肅穆,房簷像箭羽有棱有角,像天上的飛鳥展開雙翅,像漂亮的錦雞飛騰。君子沉穩地踏上台階,闊步前行。那裏的庭院又寬又平,高高的柱楹粗大筆直,大殿明亮寬敞,即便是後殿,也光線明亮。君子住在這樣的地方,真是天下太平啊!

多好的詩句,多好的房子!

到了秦始皇的時候,中國的建築業達到了空前輝煌的地步,有“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彌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的阿房宮。而秦始皇以降,其豪奢程度,亦有過之而無不及。你看,有“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唐代大明宮;有“六重華殿紫氣落,九進宮門禦街深”的紫禁城;有“天上畫圖懸日月,水中樓閣浸琉璃”的圓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