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舉旗(2 / 3)

一時之間關中一帶複興燕國的呼聲甚高,慕容泓派遣使者與苻堅請和。奏疏裏說:“秦為無道,滅我社稷。今天誘其衷,使秦師傾敗,將欲興複大燕。吳王已定關東,可速資備大駕,奉送家兄皇帝並宗室功臣之家。泓當率關中燕人,翼衛皇帝,還返鄴都,與秦以武牢為界,分王天下,永為鄰好,不複為秦之患也。钜鹿公輕戇銳進,為亂兵所害,非泓之意。”

大致意思是說,前秦行無道之事,滅我國家。現在上天引導他,使秦軍大敗,將要複興大燕。吳王慕容垂已經平定關東,可趕快準備大駕,奉送家兄皇帝以及宗室功臣之家。慕容泓將率關中的燕人,保衛皇帝,返回鄴都,與前秦以武牢為界,分割天下而統治,永遠作為友好鄰邦,不再成為前秦的禍患。钜鹿公苻睿輕敵無謀急進,被亂兵所害,並不是慕容泓的本意。

奏疏裏的意思倒是沒多大問題,要求麼,從字麵上看是過份了些,但也隻不過是向秦國索討回昔日苻堅自燕國所奪取的一切罷了。隻差沒把苻堅的兩個女兒要過來做妃嬪。也許就是因為這封奏疏執筆的人是慕容衝的緣故,就算刻意掩飾,字裏行間還是多多少少有幾分桀驁氣息。按說到了這個地步,秦國四麵樹敵,內憂外患,是真不該再跟他們討價還價了。但國家領土與尊嚴未經血流成河的抗戰,也不可能輕易割舍給他人。慕容衝當初寫下那些辭句的時候,也就早已料到,苻堅絕不會輕易同意。不過就是擺個姿態罷了。

苻堅見到奏疏之後勃然大怒,將慕容暐叫到宮裏責備了一番,命令慕容暐寫信招納勸諭慕容垂、慕容泓和慕容衝,讓他們罷兵返回長安,寬赦他們的反叛之罪。慕容暐表麵上應了下來,私底下卻秘密派使者對慕容泓說秦國氣數已盡,長安必然不能久存。身為籠中之人,他也早已有了不能回歸故國的覺悟。況且他還是前燕王室的罪人,不值得再顧念。又勉勵慕容泓帶領燕室貴族早日建成大業,讓吳王慕容垂做相國,中山王慕容衝做太宰、兼大司馬,慕容泓可以做大將軍、兼司徒,秉承慕容暐的旨意封爵授官,一旦聽到慕容暐的死訊後,就讓慕容泓繼承皇帝之位。

倒也不愧是曾經身為帝王的人,到了最後亦不顧生死處處為家國謀劃。隻是說了待他死後便讓慕容泓繼承皇位的話,多多少少,便讓慕容衝心裏生了芥蒂。

論血統尊貴,慕容衝是可足渾太後的小兒子,與燕帝慕容暐一母所出,而慕容泓隻不過是個庶出。論資質,當初先帝慕容俊所立的太子慕容曄早夭之後,慕容俊很快便將可足渾皇後生的三兒子慕容暐立為太子,到後來即位的也是慕容暐。慕容泓雖說是慕容暐的兄長,也是被徹徹底底從帝位繼承序列上忽略掉的。如今倒是打哪兒想起來了,居然靠著慕容暐一句話,就將慕容泓提到第一繼承人的位子上。慕容泓得意洋洋,立馬就要攻下長安。這分明就是要博陵候的命。

慕容衝心裏不痛快,卻也沒擺在臉上。照舊幫著慕容泓籌謀入主長安的事情。說到底形勢比人強麼,當初他從山西過來,不過就八千騎兵的嫡係,如今先皇與皇太後都不在了,家國覆滅都已經十年了,再論嫡庶先後,也沒人會聽,該低頭的時候,不能不低頭。

兩兄弟眼下倒都是一心一意要攻下長安滅了前秦,絲毫不顧苻堅手上還有個在做人質的博陵候。慕容清有心想要提醒他兩句,誰料卻被前來送藥的墨彤勸了幾句,打消了念頭。

墨彤隻說,慕容公子那個人,天生是有些桀驁不遜的,有什麼事情,你放著讓他自己想,沒準就想開了,若是一眛拗著他的心思,反而容易讓他走上極端。再說了,博陵候這次做的也確實有些過了。慕容衝四歲封中山王,七歲是大司馬。如今過了這麼多年,二十好幾的人了,又為大燕王朝做了那麼多事情,還是中山王大司馬,升都沒升,怎麼說得過去?

其實不也是升無可升。慕容衝幼年封王,先帝在位的時候地位僅次於太子慕容暐,到後來太子即位,他的地位就僅次於皇帝。要再給他加封賞,除了帝位也沒別的了。偏偏眼下軍權在慕容泓手上,博陵候是聰明人,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

至於慕容衝麼,向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驕傲慣了。要他屈居人下,既不是做不到也不是沒做過,隻不過麼,心裏相當不痛快那是肯定的。何必百上加斤,再去觸他的黴頭。

一番開解下來,慕容清突然發覺,說是一起長大了,又長年累月在慕容衝身邊待著,沒準她還不如墨彤了解慕容衝。畢竟她也向來未曾將心思放在慕容衝身上。喜歡慕容衝的人那麼多,聰明的有,美貌的有,善解人意的也有,什麼類型都齊全了。別說是女人,連秦國太子都對他萬般迷戀。看著被他的風姿迷住的男人也不少。世間自有弱水三千,不知道是作了什麼孽,那一位,偏偏就無視萬紫千紅,隻將心思放在她這個姐姐身上。到最後搞得自己還是孤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