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錦年時(2 / 2)

當然,爹說的這些話她並未曾對涓生說過。

因為涓生之前告訴過她說想學畫皮手藝之人必須是仁義禮智信之人。必須擁有赤子之心,知人善任。不然不僅學不會畫皮,反而會墮入妖道,會像《聊齋誌異》中的九霄美狐小唯一樣披著人皮苟延殘喘,以人心養護。

涓生這般說,她便知曉自己學不了。因為那時的笙娘隻有十歲,十歲的小阿笙連仁義禮智信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

2、

小阿笙記事起爹每日得空就會在那座古刹司鍾。

每日早晚各司一百零八下。晚暮司幽冥鍾,先擊鼓再敲鍾,一邊擊鼓一邊持咒,擊鼓後再敲鍾,晚上的司鍾先慢後快,慢十八下,快十八下,反覆三次,計一百零八下。晨曉則反之,先敲鍾後擊鼓,鍾先快後慢。

七歲那年,小阿笙問爹,為何每日司鍾都是一百零八下?

爹告訴她說人有一百零八種煩惱,鍾敲一百零八次,煩惱變塵沙,所以佛珠也是一百零八顆,念經持咒都是一百零八遍。

那時笙娘便知曉,爹愁的是國,憂的民。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這大概指的就是阿笙的爹。因為每每他司過鍾回家都會落筆提書這句話。

阿笙爹曾經也是個將軍,揮師南下,直逼毒奎是他曾經月月麵對的烽火連天,國破山河。

因為過往的人總是每日都會看見阿笙爹會在那片屍骨無存的戰場上一個人扛著大刀嘶吼,一個人在那裏吹衝鋒號,也一個人在那裏扛帥旗。

他們說阿笙爹是個真真正正的將軍,因為隻有鐵骨錚錚的軍人才會縱然死了,軍魂也會不滅的每日守著那個戰場。

至於為什麼說的是他們說,因為笙娘十歲以後就隻在司鍾和那片戰場倆地方再見到她爹。

3、

笙娘在涓生的刀下剝了臉皮,也在他的刀下重生了另一張麵龐。

縱然那刻刀鑿在臉上是多麼的疼,笙娘卻依舊咬著牙齒愣是一顆淚珠都沒有流。

涓生說她的心智比較堅定,一個十多歲的小姑娘有如此魄力,日後定大有所為。

小姑娘,其實她更希望做個男人,風風火火,雷厲風行的男人。可以高傲的行走在這塵世間,大幹一場。

其實……

或許……

如果沒有遇到那個人的話,她想自己真的會如涓生所說大有所為。

可是,宿命卻讓她遇見了他。

遇見他,是命,是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