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向往文明(3 / 3)

和母猴媽媽相依為命的日子裏,影子深感生活的艱辛。現在這段時光是影子倍感幸福美好的。影子特別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日子,她深怕一天天母猴媽媽變老死去,她唯一的親人離她而去。但影子心中總是忽隱忽現地出現那個神秘的小村莊,尤其是對那些和自己一樣,能夠站直行走的生物充滿好奇,他們的言行自己是多麼熟悉,但感覺又是如此陌生,尤其是他們的長像和自己是如此的相似。那裏人們的生活像魔咒一樣誘惑著影子。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影子總感到那個小山村有一種說不清的誘惑力,撥動著自己內心的琴弦,撥出自己心靈的渴望和留戀,那是影子靈魂深處的真正需求,那是影子精神的歸宿,那種聲音彙聚成一種觸動內心音符的搖藍曲,產生共振。好似聲聲呼喚:歸來——,歸來——。

當影子把她心底的真正想法和那個小山村的故事告訴母猴媽媽,母猴媽媽吃驚地張大嘴,兩眼緊緊地盯著影子,一句話也說不出,隻是雙手緊緊的抱著影子,好像生怕影子被搶走似的。經多見廣的母猴媽媽可能已經察覺:影子說的那個小山村,影子說的那些能夠站起來行動的生物,其實就是人類,是它們心中的神。在所有的動物中,猴子是思維最接近人類的,猴子聰明程度其實遠遠超過我們人類的想象。影子的身世,母猴再清楚不過,影子是撿來的,她可能就是來自它們心中的神——人類。

影子來小村莊的次數越來越多,逐漸也對這裏人們的生活摸清了些門道。這裏的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們大多數人家以種莊稼為生,人們對野生動物一般很保護,隻對少數危害他們莊稼和家畜的入侵者進行攻擊。村裏上山打獵的隻有一二戶,村民大多數認為打獵是傷天害理的事,不願意進山去主動傷害野生動物,一般野生動物也不會隨便侵入村莊。

在田間地頭,影子偶爾看到了一些食物和人們脫下的衣物,影子感到好奇,拿起食物就吃,順便把水壺裏的水也喝了個精光,看著那些衣服自己穿著也很合適,左穿穿,右試試,歪丟扯二的胡亂穿了一身,伸伸腿、抻抻腰,感覺有點不合適,就把自己隨身帶的藤條解下,像腰帶一樣把衣褲係好。忽然聽到田間大喝一聲,影子歪歪扭扭,穿著一身肥大的衣服落荒而逃,惹得田間的人們哄堂大笑。其實田間的人們早已看到影子的滑稽表演,以為是從山野裏竄出的猴子來搗亂。田間的小孩齊聲高呼“孫悟空,孫悟空”。影子逃跑時上竄下跳的樣子實在太像《西遊記》中傳說的孫悟空了。

田間勞作的這家人家姓張,家裏有三個孩子,老大是個男孩,取名虎子,老二、老三兩個女孩,分別取名為雲朵和蘭花。這是家純樸、善良的山裏人家,張大伯誠實可靠,在村裏威信很高,大家有事都願意和張大伯商量,張大伯是這個偏遠山村的家長,也就是村長,偏遠山村習慣把能主持村裏大事小情的人,像一個大家庭一樣稱為家長,至今我們一些地方還這樣稱呼。

尤其讓影子感興趣的是這裏一群小孩,他們的年齡大約和影子差不多。他們每天背著袋子,也不知裏麵放些什麼東西,早上大約大太陽升起一杆了高左右準時來到一個土房子,分別坐在各自的位置,然後一個白胡子小個子老頭,在台上拿著一個棍子指指點點。有時這位老頭手裏拿著個四方白色東西,一邊讀,一邊講。其他小孩也跟著嘰裏哇啦地讀著。影子常常躡手躡腳爬在牆腳悄悄地聽著。

這對於大自然長大的影子來說特別好奇,影子聽慣了大自然的風雷雨電、鳥語獸吼;,這樣近距離地接觸這種人類的語言還是第一次。

一次正當影子在牆角聽的入神,忽然感覺後麵一個黑影過來,影子猛回頭,和來者正好打了個照麵,影子本能地向後一躍,兩眼緊盯對方。來者正是虎子。由於張大伯這幾日家裏有事,虎子在家幫忙遲到了。影子正想轉身逃去,隻見虎子張開粗壯的大手笑著問候,影子感覺虎子沒有歹意,但影子還是抽身跳入雜草之中,一蹦一跳竄入叢林。其實虎子早已認出影子,影子身上穿著他們地頭的衣服,隻是影子上身穿著虎子的外衣,下麵穿了件雲朵換下的外褲,活像個小醜。望著影子遠去的背影,虎子忍不住哈哈大笑。

此後,影子和虎子的接觸逐漸頻繁,影子慢慢地走進虎子的視線,倆人逐漸熟悉起來,成為影子在村裏第一個認識的朋友。接著,虎子把村裏的小朋友介紹給影子。有鄰居李大叔家的柱子,有楊大叔家的羊羊,還有獵戶苟子成家的稱心。另外,虎子還把自己的妹妹雲朵、蘭花,柱子的妹妹白雲,羊羊的妹妹山丹等村裏的小夥伴逐一介紹給影子。大山裏的孩子取名很簡單,常常用花、草,要麼動物和自己的心願。小夥伴多了,影子玩的特別開心。無論是捉迷藏、上山摘采,還是下河摸魚,影子總是搶占上風,就連孩子王虎子也根本不是影子的對手。小夥伴們對影子佩服不已,村裏這些雕蟲小技對野生長大的影子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後來虎子幹脆把影子引到自家和爸媽認識,從影子的隻言片語和不斷比劃的手勢中,張大伯和大嬸明白:這是個苦命的孩子,從小被大人遺棄到荒山野嶺,幸虧這孩子命大,被山野的猴子撿到,才算活下來。此後,張大伯一家把影子當自家孩子一樣,管吃管喝,還精心給影子做了一套衣服,縫了小書包。影子和張大伯的孩子一樣,每天高高興興去私塾讀書。私塾先生姓孟,是個飽讀經書的老頭,為了清靜,來山村居住。影子雖說從小沒有經過人類的語言啟蒙,但影子遺傳的血液和影子天生的靈性彌補了不足,再加上影子在大自然中的錘煉,很快影子從孟生先那學到許多東西。隻是影子的語言表達先天不足,錯過了從小和人類交流的黃金時段,有些道理影子雖然明白很快,但用語言表達卻顯得吃力。

要不是這個小山村今後大的變故,影子本應該過上衣食無憂、幸福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