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1)

劉大俠當年是個掉隊的士兵,其實不是真掉隊。劉大俠屬於國軍的,他在戰鬥中傷了腿,腦子還給震壞了。連長是他的同鄉,不忍看他死在戰場上。調防路過此地,央求了當時的村長給留個活命。當時的村長姓劉,據說這支劉姓祖上也來自於河南,就毫不猶豫地留下了他。腿傷很快就好利落了,腦子的問題也不大隻是一陣一陣的。清醒的時候他換問村長讓他幹些啥,糊塗的時候就把自己管子屋子裏喊衝鋒的口號。問他老家和以前的事統統記不得了。又將就了一段,糊塗的時候不喊口號了,就是直犯困,好像犯了煙癮似的。沒事的時候就坐在村口,半大的孩子為了他問這問那。問得急了就用樹枝在地上寫字給孩子看。村長說要不你就把村頭廟裏拾掇拾掇,教孩子們念書吧。劉大俠講中。孩子們跟他沒大沒小他也不計較,背後都叫他劉大瞎。這才有了前邊咱們說的學監打手罰惡童劉大俠求情的情節。

劉大俠自從到廟裏教了孩子,腦子靈光多了。先開始他吃住在村長家,後來自己住到了廟裏。村裏後來決定讓他到上學的孩子家輪流吃飯。他吃了沒半個月就向村長建議不能去,原因是吃派飯的家戶都做兩樣飯,這讓他吃不下去。俗話講孩子們是大人的希望,那時也一樣。村長挨家挨戶都講了可人們還是撿好的做,誰敢虧待了先生?村民們還比村長有理,能吃都少?咋?比黃大善人的三石還多哩!見孩子們半年都不洗澡,就和村長商量在廟裏大殿的角落支了兩口大缸。自己燒水每半月給男娃洗一次澡,把村裏上學的小娃家整治得像洋學生似的。受到大家的稱讚,學監也捎話表揚。

村長是個熱心人,尋思著要是給他再在本村尋門親。那即省了派飯,從此就再也不愁孩子們沒人教了。村長心裏其實有個人選,就是醜女奶奶。醜女奶奶先前嫁到挺遠的地方,丈夫沒幾天就出意外死了,年紀輕輕守了寡。沒過多久,公婆又相繼離世。婆家的本家想要侵吞家產,應找個理由把她送了回來。那時還沒解放,嫁出的女子在回到娘家是不吉利的事。醜女奶奶回來還是住在本村親戚家,成天哭天抹淚的。對就這樣辦。行是行!可劉大先生怕也三十好幾了,咋女子才不到二十呀!醜女奶奶的爸有些嫌大。算了吧,到那裏湊得上剛合適的。再說人家有有文化,關鍵是心眼好。架不住村長一頓煽乎,醜女奶奶家答應了。劉大俠剛開始連連搖頭,村長急問為啥,劉大俠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婚是結了,沒幾個月醜女奶奶就顯了懷。之後我們這裏成了國軍和解放軍拉鋸的地方。那是解放軍是征兵,國民黨是抓丁。有一天劉大俠正在廟裏教書,一隊國軍闖了進來。黃瞎娃的小叔才十三歲多一點,但個子就是長得大,當官下令就要拉他去當兵。劉大俠把孩子撲在懷裏,嘴裏喊道,你們抓我吧!這娃才十三!當兵的上來就是一頓槍托。後來外麵響起了槍聲,國軍慌忙跑了出去,沒再回來。當避禍的人們趕回來,看見一群孩子圍著倒在地下的劉大俠在抹眼淚。自那以後,劉大俠就再沒有活泛過來。半年後離世而去。即將臨盆的醜女奶奶又是在村長的撮合下,下嫁給本村的一個五十歲左右的光棍漢。那時就是那講究,孩子最好生下來能見到爸,生育的女人最好有下家。

劉大俠下葬時,黃家的幾位長者是披了孝的,因為劉大俠保護的是黃家的後生。在之後的幾十年裏,孫家遇上什麼難解的事,黃家總會有人出麵。又說醜女奶奶嫁給了黃姓的人家,怎麼後人姓孫?這是醜女奶奶當時就說好的。同意就嫁,不同意拉倒。解放後倒是有人向縣裏反映過,想把孫大俠追認為革命烈士,但因劉大俠本身的身份複雜以致無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