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知識經濟的基本特征:知識化、智能化、國際化(3 / 3)

所以,人的智能與機器智能是彼此互補、相互促進的。兩種智能的互補共進,乃是創造智能社會的必要和充分條件,並且是智能發展的強大動力。

第三章 國際化:知識經濟是真正的全球化經濟

(一)知識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今日世界不再是以民族為基礎各據一方,或以國家為疆界,強國就可稱霸天下。固然,民族依舊,民族猶存,但是全球化已經成為跨國界、跨地區的趨勢。全球化是已經開始了的過程,是已經出現的大趨勢,任何看不到這個大趨勢的研究都是盲目的;任何違反這個大趨勢的決策都是錯誤的。今天全球化已經成為一個實實在在的實踐,我們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超國家的、超國界的、全球性的力量在行動,建立了規劃、管理經濟全球化的國際組織和研究全球化問題的機構。

什麼因素在推動全球化的進步與發展呢?總體看來,原因是多方麵的,一般情況下,推動全球化的動因最重要的有三條"一是分工的深入和市場的擴大;二是科學技術進步;三是跨國公司的發展。

經濟活動全球化的主要載體是跨國公司。因為跨國公司的特點就在於它控製著許多國家的經濟活動;它可以靈活地在全球範圍配置資源,因此,它能把不同國家和地區稟賦各異的生產要素加以優化組合,取得最佳效益,從而成為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角。全球100家最大的跨國公司就擁有1.2萬億美元的對外直接投資,占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3。其生產經營也已遍及全球的每個角落,而且跨國生產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結構中的主要特征。一個全球性的跨國公司可以把它的研究開發部門、加工基地和銷售部門設在世界不同地方。這些部門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辦公樓裏一樣方便,使生產進一步向更廣闊的空間擴展,可在任何地方建立生產據點,把過去幾乎同經濟發展無緣的地區吸納進來,使生產進一步國際化。所以可以說跨國公司代表著組織國際交換方法的一種新突破。而且還應當看到,跨國公司具備強大的對經濟活動的計劃能力,它可以大大減弱國際市場的無政府狀態,並帶來範圍更廣、更具生產力的國際分工,因而釋放出巨大的潛力。

跨國公司對經濟全球化的促進作用還表現在通過直接投資把資本、技術和管理合為一體的合成資源推廣到世界各地。

毫無疑問,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將會為跨國公司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使之如虎添翼。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信息傳輸技術本身就超出國家的範圍,它將加速全球化的進程。

(二)信息高速公路所引起的國際經濟關係的變化

1.國際貿易的變化

全球信息網絡將使國際貿易發生巨大的變化,賣主和買主之間將在國家、地區甚至世界範圍內聯係起來,通過貿易網絡,報關、融資、運輸和保險等問題在幾分鍾或數小時內解決,使貿易的效率大大提高。傳統的貿易方式是通過書麵貿易文本和單據的傳遞來實現的。一件商品從生產、出廠、認購、入庫、對客戶報價、談判和簽訂合同、單證、出運、報關、商檢直至收款、退稅等一係列過程,都要靠人力操作,如抄寫、核對和傳遞。且不說差錯時有發生,單效率低和速度慢就是一種損失。現在不同了,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這些處理對外貿易業務文件的"瑣事"將交給電腦網絡去辦,以"無紙貿易"的方式進行。利用電子數據方法將所有業務資料以電子數據方式在電腦網絡中進行交換和處理。

另一方麵,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使期貨交易的形式更為活躍,效率更高。同時,貿易網絡的擴大將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大大提高參與國際貿易的程度,避免落後國家被遺忘在全球貿易之外。當然,由於發展中國家同發達國家在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和占有信息方麵的不對等,即使撇開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影響不說,發展中國家顯然將在國際貿易中麵臨新的挑戰。

2.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

在當今國際金融市場上,資本國際流動的規模大、範圍廣、速度快。信息高速公路將使上述特點更加突出和易行。因為信息高速公路將使全球聯網的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間的距離變小、變近,金融以跨越時區24小時不停頓進行,比如在倫敦、紐約、東京、香港、法蘭克福等金融中心之間不間斷地進行股票、債券和外彙交易。同時,電子貨幣的廣泛應用又將使資金流動趨於輕型化,國際金融市場迅速擴大,金融交易手段多樣化。

在全球金融交易市場中交易者可以根據新的情況決定進退。在股票市場,信息高速公路使全球數以千萬甚至幾十億美元的交易通過計算機進行,使金融交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股票交易所中口頭傳遞信息的方式已讓位於計算機,股票交易的速度大大加快,交易額大幅度增加。計算機聯網使各股票市場聯係更為緊密。由於計算機可不斷地監視全球各股票市場的情況,人們可以在自己家中得知各地股市行情,以提供經紀人可否從無數種股票價格的漲落中獲利。證券交易所的自動報價係統可以顯示交易所數百乃至數千家以上的大公司的一切情況,可以同時在一些股票交易所進行晝夜不停的全球股票交易。在資本市場,電子交易已經取代紙張票據,巨額的現金交易也不複存在。外彙交易可以在24小時和全球範圍內進行,交易者對彙率和利差的反應更為敏感。投資者的決策也更為準確和快捷。

除由光纖通信組成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影響之外,還有一個全球移動電話聯網的問題。現在美國摩托羅拉公司準備用66顆近地衛星來傳輸覆蓋全球的移動電話網,而微軟公司則準備用840顆衛星來覆蓋地球,形成一個寬帶的網。這就是空中的信息高速公路。這個計劃估計在2000年就可以完成。這樣,不僅在地麵,在高空中也將有一個光纖的信息高速公路網。

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和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美國和日本是當今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先驅者。但就連日本也同美國有一段差距,更別說其他發展中國家。比如就拿個人電腦普及率和聯網比例來看,日本落後於美國一大截。"美國當前的個人電腦擁有台數為6653萬台,日本為942萬台,考慮到人口比例,美國的個人電腦率為日本的3.6倍。在電腦聯網方麵,日本落後得更為明顯,美國聯網化的個人計算機占全部個人計算機的比例達60%~70%,而日本僅為10%~20%,特別是互聯網迅速發展以來,美國在1995年已有317.9萬台電腦與互聯網連接,而同期日本與互聯網連接的電腦僅有9.7萬台,前者是後者的32.9倍。另外,在軟件生產方麵日本也很明顯落後於美國,雖然日本的遊戲軟件享譽世界市場,但日本使用的微處理器及其操作係統幾乎都是美國開發出來的。

現在有一種趨勢,即發達國家聯合起來製訂信息技術產品的貿易規則。這些規則至少在目前更有利於發達國家。1996年11月在馬尼拉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美國等發達成員國曾提出要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內締結一項信息技術協定,旨在2000年時將計算機硬軟件、半導體等相關信息技術產品的關稅降到零,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過磋商,最終表示將支持美國的提議,但在產品範圍、時間框架、實施方式等方麵有所保留。隨後在1996年12月於新加坡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上,在美國和歐盟的共同推動下,28個經濟體最終就所提出的信息技術問題達成了協議。

取消信息技術產品貿易的關稅並會增加其貿易量和流動性,從而推動全球信息化的發展,也會給各類國家的發展帶來機遇。但是,由於發達國家在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中占有絕對優勢,它們將獲益最多。例如,信息技術協議將使美國等方國家在每年5000億美元的信息技術交易中獲得大部分收益,從而促進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升級並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對發展中國家來說,雖說也可從中獲得發展機會,但肯定會麵臨許多新的困難。

在世紀之交,世界格局發生巨大變化,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蓬勃發展之時,發展中國家麵臨著很殘酷的挑戰,這是事實。我國雖然近幾年在經濟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為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我們必須在經濟政治體製及教育體製上進行更大的改革,以便跟上時代潮流,縮短與發達國家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