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經濟中的生產要素(續)(1 / 3)

第一卷 經濟中的生產要素(續)

第一章 工業組織分工

●熟能生巧。

有效的工業組織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它應使每個被雇用的人擔任他的能力和教育使他勝任的工作,並且應當為他備有最好的機械和他的工作上所需的其他工具。一方麵是做生產細節工作的人,另一方麵是管理生產一般工作並擔當風險的人,關於他們之間的分工問題,我們暫不研究;

而隻研究不同等級的工人之間的分工問題,特別是關於機械的影響。在下一章中,我們將考慮分工與決定工業地點之間的相互影響;再下一章中,我們將研究,分工的好處依靠大量資本集中於個人或個別企業的手中--即通常所說的大規模生產--到怎樣程度;最後,我們將研究企業管理工作的專門化的發達。

人人都熟悉這樣的事實:"熟能生巧",它使起初似乎是困難的工作,不久之後做起來就能比較省力,而且比以前好得多。生理學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這個事實。因為,生理學舉出理由使人相信:這種變化是因為多少是有"反射的"或自動的作用的新習慣之逐漸的發展而引起的,與被認為是存在於大腦中的思考力的最高中央機關毫無關係。但是,一切有意識的舉動,都要主要的中央機關加以注意:它從神經中樞或局部機關--在某些情況下也許直接從感覺神經--收到消息後,就對地方機關,或在某些情況下直接對筋肉神經,發回詳細複雜的指示,它們的行動非常調和,因此就能實現所要求的結果。

純粹腦力工作的生理學的根據,還沒有被很好地了解;但是,我們所確實知道的關於頭腦構造發展的很少的知識,似乎說明了以下一點:任何種類的思考的練習,發展了頭腦各部分之間的新的關係。無論如何,我們確實知道:練習能使一個人迅速解決在不久之前即以最大的努力他也應付得很不好的問題,而不費什麼很大的力氣。商人、律師、醫師和科學家的心中,逐漸具有豐富的知識和直覺的能力,除了以一個強有力的思想家接連許多年對多少是狹隘的一類問題不斷地作最大的努力外,是無法獲得這種知識和能力的。當然,人的精神在一天的許多小時中不能在某一方麵過度使用:一個勤勞的人有時對不屬於他的業務的工作會感到樂趣,但是終日必須做這種工作,就足以使人疲勞。

誠然,有些社會改良家曾經主張:做最重要的腦力工作的人,也可適當地做一些手工工作,而不會減少他們獲得知識和解決困難問題的能力。但是,經驗似乎表明:減輕過度疲勞的最好辦法,在於從事情緒一來就開始、情緒過去就停止的工作,就是做普遍的本能當作"消遣"一類的事情。任何工作如果如此具有營業性質,以致一個人有時必須以意誌的力量迫使自己繼續去做,則這種工作就要消耗他的神經力,而不是完全消遣了:所以,從社會的觀點來看,它是不經濟的,除非它的價值足以補償他的主要工作所受到的很大的損害而有餘。

●在低級工作上,極端專門化能增大效率,而在高級工作上,則不盡然。

在最高級的工作部門中應當實行專門化到怎樣程度,是一個困難而未解決的問題。在科學研究中以下一點似乎是一個正確的法則:研究的範圍在青年時代應當廣泛,而隨著年事日增,就應當逐漸縮小。比如一個醫師總是專門研究某一種疾病,而另一個醫師靠了較廣的經驗來研究這種疾病與一般健康的關係,然後逐漸越來越多地集中於這種疾病的研究,因而積累了豐富的專門經驗和精細的本能,在這種情況下,前者即使對他的專門問題的意見,恐怕會不及後者那樣高明。但是,在光是對手工技能有很大需要的職業中,效率能因分工而大大提高,是毫無疑問的。

亞當·斯密曾經指出:一生中不做別的事情而隻製釘的少年,在製釘的速度上,能比隻是偶爾製釘的第一流鐵匠快兩倍。任何人如對形狀完全相同的東西,必須一天一天地做一類完全相同的工作,靠了差不多是自動的行動,並且具有比每一行動要等待意誌的有意識的指示所能達到的更大的速度,他就逐漸學會對手指完全運用自如了。一個人所共知的例子,就是紗廠中童工所做的繞線工作。又如在一個衣服廠或製靴廠中,一個工人每日每時對一塊大小完全相同的皮或布,用手工或機械縫完全相同的接縫,他做這種工作比一個眼光和手工敏捷得多、而且具有高得多的一般技能、慣於製成一件完全的衣服或一雙完全的皮靴的工人,能遠為省力、迅速。

其次,在木材業和金屬業中,如果一個人對同一塊材料必須反複地做完全同樣的工作,則他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拿住材料正如它所需要的那樣,把工具及其他要用的東西放在適當地位,便於取用,而時間和他自己身體運動的力氣的損失都是最少的。他的雙手習慣於在同一位置、並按照同一次序取用這些東西,因而就能互相和諧地工作,差不多變成自動了:經過不斷的練習,他的神經力的消耗,比體力的消耗甚至更為迅速減少。

但是,當動作因此已成為例行的工作時,它就幾乎已達到能由機械來代替的階段了。所要克服的主要困難,就是使機械能把材料牢牢地固定在適當的位置,恰使機械工具能順利地對它操作,而在緊握這材料上不會浪費太多的時間。但是,如果對這種機械花費一些勞動和費用是值得的話,則這種困難一般是能設法解決的;然後全部工作就往往能由一個工人來管理了,他坐在機器前麵,用左手從一堆材料中取出一塊木材或金屬,將它放在機器上的凹進的地方,同時用右手拉下開關或以其他方法開動機械工具,最後,用左手把恰好按照一定式樣切好或鑿好、鑽好或刨好的材料投放到另一堆材料中去。特別是在這些工業中,我們看到近代工會的報告中有很多這樣的怨言:過去需要訓練有素的技師的技能和判斷才能做的工作,已經因為機械的改良和再分工的精細程度的不斷提高而變為單純的例行工作了,因此,不熟練的勞動者,甚至他們的妻子和孩子都被用來做這種工作。

●機械對人類生活的品質所發生的影響,一部分是好的,而一部分是壞的。

因此,我們就得出一個一般的法則,其作用在某些工業部門比另些工業部門更為顯著,但它對一切工業部門都是適用的。這法則就是:任何工業上的操作如能變為一律,因而完全同樣的事情必須一再地以同一方法來做,則這種操作遲早一定要為機械所代替。耽擱和困難是會有的;但是,如果要由機械來做的工作具有足夠規模的話,則金錢和發明的能力將被毫不吝惜地用於這種任務,直到成功為止。

這樣,機械的改良與分工的日益精細這兩個運動,是同時並進的,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是關聯的。但這種關係並不如一般所認為的那樣密切。引起進一步再分工的原因是:市場的擴大,以及對於同一種類的大量物品--在有些情況下是對於製造極其精密的東西--的需要之增加;機械改良的主要結果,在於使得無論如何是要進一步分工的工作價錢便宜和更為精密。例如,"波爾頓和瓦特在沙河設立工廠時,覺得分工必須達到所能實行的最大限度。那時還沒有像現在那樣使構造上機械的精密成為差不多沒有問題的滑動車床、刨床或鑽孔工具。那時一切都依靠個別技師的眼和手的精確;但那時的技師一般是遠不及現在的技師那樣熟練。波爾頓和瓦特設法部分地克服這種困難的方法,就是限定工人做特殊種類的工作,使他們盡可能成為這種工作的能手。由於在使用同一工具和製造同樣東西上不斷的練習,他們因此獲得很大的個人熟練。"這樣,機械就不斷地代替那種完全手工的技能,並使它變為不需要了;即到亞當·斯密的時代,分工的主要利益,就是在於獲得這種完全手工的技能。但是,機械使工業規模擴大、並使工業更為複雜因而增加各種分工--

尤其是企業經營上的分工--的機會之傾向,已抵消上述的影響而有餘。

●用機器製造機械開辟了零件配換製度的新時代。

需要很大精密性的工作不能用手工來做,而機械做這種工作的能力,在零件配換製度迅速發展的金屬工業的某些部門中,恐怕是最清楚的。隻有經過長期訓練,並以很大的細心和勞動,手工才能把一片金屬做成與另一片金屬精密地相似或互相適合,但這種精密畢竟是不完美的。但是,這正是優良的機械能最容易和最完美地來做的工作。例如,如果播種機和收割機必須用手工來做的話,則它們的最初費用就會很高;當它們的任何部分發生損壞時,隻有把機器送回製造廠,或是請來高度熟練的技師花了很大費用才能調換修好。但是,實際上,製造廠備有許多由同一機械製成的、與損壞的部分相同的機械,因而就能配換上去使用。美國西北部的農民,離開優良的機械商店也許有百哩之遙,但能放心使用複雜的機械;因為他知道,用電報通知機械的號碼,和他所損壞的機械上任何部分的號碼,下一班火車就可帶來一件新的機械,他自己就能裝上。這種零件配換原理的重要性,隻到最近才被了解;可是,有許多跡象表明:在把機器製造的機械的使用推廣到各生產部門,甚至包括家務工作和農業工作在內,這個原理比其他任何東西更為有用。

機械對於近代工業的性質所發生的影響,從製表業中得到很好的例證。若幹年之前,這種企業的主要中心,是在瑞士靠近法國的地方;那裏分工的精細達到很高程度,雖然大部分的工作是由多少是分散的人口來做的。這個行業大約有五十個不同的部門,每個部門擔任工作的一小部分。這些部門差不多都需要高度專門的手工技能,但卻不需要什麼判斷力;工資一般是低的,因為這行業成立已久,從事這行業的人沒有什麼可壟斷的地方,而且培養具有普通智力的兒童從事這個行業,也沒有困難。但是,這個工業現在正為以機械製表的美國方法所壓倒,這種方法是不需要什麼專門的手工技能。事實上,機械日益自動化,越來越不需要人的手的幫助了。但是,機器的力量越精細,管理機器的人就要有越大的判斷力和細心。現以一種精美的機器為例,它從一端自己吸入鋼材,而從另一端送出精美的小螺絲;它代替了許許多多的工人,而這些工人的確已經養成了一種高度的和專門的手工技能,但他們過著久坐不動的生活,從顯微鏡中用力細看,覺得他們的工作除了隻是運用手指之外,沒有什麼發揮才能的機會。但是,這機器是複雜的和昂貴的,管理它的人必須具有智力和強烈的責任感,而這種智力和責任感對於養成優良的性格大為有用;雖比過去普遍,但具有智力和責任感的人仍是很少,因而能賺很高的工資。毫無疑問,這是一種極端的情況,在製表廠的工作中,大部分是簡單得多了。但是,其中許多工作比舊的方法卻需要較高的才能,而從事這種工作的人,所得的工資平均較高;同時,這種工作已經降低了準確可靠的表的價格,使社會上最貧窮的階級也可購買,而且它正表明,不久就能完成那種最高等的工作。

那些完成一個表的各部分並把它們裝配在一起的工人,必須具有高度的專門技能;但在製表廠中所用的機器,大部分與其他任何輕金屬工業所用的機器,在一般性質上並無不同;

事實上,其中有許多不過是一切機械行業中所常見的車床、鑿削機、打洞機、鑽孔機、刨床、成形機、旋力精削機及其他一些機器的改裝而已。這是以下事實的一個很好的例證:當分工的精細不斷增大時,名義不同的各種行業之間的分界線,有許多正在縮小,而且不難越過。在往昔,製表匠可巧苦於對表的需要之減少,聽到製造槍炮業需要增加人手的消息,對他也不會有什麼安慰;但是,現在製表廠中的工人,如果轉入兵工廠或縫紉機製造廠或紡織機械製造廠工作的話,就會看到許多機器與他們所熟悉的機器非常相像。一個製表廠連同在廠中工作的工人能改成縫紉機廠,而不會有什麼大的損失;唯一的條件差不多就是:在新工廠中,對原來做慣某種工作的工人,不應當叫他去做需要較高的一般智力的工作。

●以印刷業作為例證。

關於機械的改良和產量的增大所造成的精細的進一步分工的情況,印刷業提供了另一個例證。人人都熟悉美國新開拓區域的報紙編輯的創辦情況,他在寫文章時一麵就排活字;靠了一個男童的幫助,他印出報紙,並分派給分散的鄰人。然而,當印刷的秘密尚未公開時,印刷業者必須自己做一切事情,此外,還要製造他自己的一切工具。現在,這些工具已由單獨的"輔助"行業供給他了,即在邊陲森林地的印刷業者,也能從這些行業得到他要用的一切東西。但是,雖然它從而可從外麵得到幫助,一個大印刷廠必須在自己廠內備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工人。即使不說那些組織和監督企業的人、辦公和管理物料的人、改正"校樣"上可能有誤排的熟練的"校對"、工程師和機械修理工人、鑄造鉛版和改正及配合鉛版的人、管理倉庫的人以及幫助他們的男女童工,和其他一些次要等級的工人,還有排活字的排字工和擔任印刷的機器工人與印刷工人兩大類。這兩大類各分為許多小類,而在印刷業的大中心尤譬如此。例如,在倫敦,慣於管理一種機器的工人,或慣於一種作業的排字工,如果失業的話,不會願意放棄他的專門技能的好處,而依靠他的關於這行業的一般知識去尋找使用另一種機器的工作,或另一種作業。一個行業中的精細的再分工之間的這些分界線,在對工業專門化的許多種類的近代傾向上,有很大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對的,因為,這些分界線雖然有許多是如此微細,以致一個人如在一個小的部門中失了業,就能轉到與它鄰近的小部門中去工作,而不會有很大的效率損失,但是,他仍設法要在他的本行中工作,經過一些時候沒有成功,他才會這樣做;所以,就每星期的行業中的細小變動而論,這些分界線與較強的分界線是同樣有效的。但是,中世紀的手工業者是以深而且廣的分界線來分類的,這種分界線使手織工人在失業時終生受苦,上述的分界線與這種分界線屬於完全不同的種類。

在印刷業中,像在製表業那樣,我們看見機械和科學的工具獲得了沒有它們就不可能獲得的各種結果;同時,它們不斷地代替一向需要手工技能和熟練而不需要很多判斷力的工作;另一方麵,它們把的確需要運用判斷力的那些部分讓人類的手去做,而且造成了非常需要判斷力的各種新職工。印刷業者的工具每有改良和跌價,對校對者的判斷力、鑒別力和文學知識的需要,以及對那些知道怎樣排成優美的內封麵,或怎樣在紙上印刷雕刻物,以適當地配合色彩明暗的人的技能和審美力的需要,就愈增加。它又增加對於在木、石或金屬上麵繪畫或雕刻的有天才的和高度訓練的美術家的需要,並增加對於知道怎樣在十行文字之內,作出十分鍾演說的內容的正確報告--這是一種智力的技巧,其困難為我們所低估了,因為常常是這樣做的--的人的需要。其次,它會增加攝影師、電版工人、鉛版工人、印刷機械製造工人以及其他許多人的工作,這些人比過去堆放和取出紙張的工人,以及折疊報紙的工人--他們的工作已為機器所代替了--從工作中得到較高的訓練和較大的收入。

●機械減輕了人類筋力的緊張,因而使工作的單調不會引起生活的單調。

現在我們可轉而考慮機械減輕過度的筋力緊張的效果,在幾代之前,即在像英國這樣的國家,這種緊張是一半以上的工人之共同命運。機械力的最為驚人的例子,在於大的鐵廠,尤其是製造鋼板的工廠,那裏所用的力是如此之大,以致人的筋力是無足輕重的,一切動作,不論是橫的還是直的,必須用水壓力或蒸汽力來做,人隻是站在旁邊管理機器,清除灰燼,或做一些這樣的次要工作。

這類機械雖然增加我們對自然的支配力,但卻沒有直接地大大改變人類工作的性質;因為,這類機械所做的工作,如果沒有它的話,人就不能做了。但是,在其他行業中,機械減輕了人類的勞動。例如,建造房屋的木匠,製造與我們祖先所用的同樣的東西,但省力得多了。他們現在主要是做工作中最為愉快和最有興趣的那些部分;同時,在每個鄉鎮,甚至在每個村落,都有為鋸、刨和造形而設的蒸汽廠,這些廠減輕了不久以前使他們未老先衰的那種極度的疲勞。

新的機械在剛發明時,通常需要很大的愛護和注意。但是,管理這種機器的工人的工作常被劃分出來:凡是動作一律和單調的作業,逐漸由機起來接替,因此,機器就變為越來越自動和自己操作了;到最後,除了按時加料和取出成品之外,人的手簡直無事可做了。人仍要負責注意機械是否良好,運轉是否正常;但是,連這種工作也往往因采用自動的機件而減輕了,這種自動機件能使機器一有故障立即停止運轉。

在往昔,素色布匹的織工之職業是最為狹小和單調的。但現在一個女工就可管理四架或更多的織機,一天中每架織機所做的工作,比舊式手織機提高許多倍;而她的工作遠不像從前那樣單調,而需要大得多的判斷力。因此,在所織的每一百碼的布之中,人類所做的完全單調的工作,恐怕不到過去的二十分之一。

這種事實在許多行業的近來的曆史中都可找到:當我們考慮近代工業組織如何會縮小各人的工作範圍,因而使工作單調時,這種事實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因為,分工最細的行業,就是主要的筋力緊張必然最為機器所接替的行業;因而單調工作的主要害處就大大地減少了。正如羅雪爾所說,生活的單調比工作的單調可怕得多:工作的單調,隻是在引起生活的單調時,才是最可怕的害處。現在,當一個人的職業需要很大的體力操作時,他在工作後就不能做什麼事了;除非他的智力在他的工作中用得著,它幾乎沒有什麼發展的機會。但是,在工廠的日常工作中,神經力的消耗是不很多的,至少在不太嘈雜和工作時間不太長的工廠中是這樣。工廠生活的社會環境,在工作時間的內外都刺激智力活動;在職業似乎是單調的工人之中,許多人具有很大的智力和智謀。

的確,美國的農民是能幹的,他的子弟的地位也迅速提高。但是,一部分因為土地豐富,而且他所耕種的土地一般是自有的,他就比英國的農民具有較好的社會條件;他必須常常為自己打算,而且早已使用和修理複雜的機器了。英國的農民要應付很大的不利情況。在最近之前,英國的農民沒有受過什麼教育,而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處於半封建的統治之下,這種統治雖不是沒有好處,但卻抑製了進取心,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抑製了自尊心。這些不利的原因已經消除了。現在英國的農民在青年時代就受相當良好的教育。他學習使用各種機械,他依靠某個鄉紳或某一群農民的好意也不像以前那樣多了;因為他的工作比最低級的城市工作更為多樣化,並更能培養智力,他的地位就趨於絕對地和相對地提高了。

●專門技能與專門機械的比較。外部經濟與內部經濟。

現在我們要進而考慮,在什麼條件下最能獲得分工所造成的生產上的經濟。顯然,專門機械或專門技能之效率如何,不過是它的經濟的使用之一個條件;而另一個條件,就是應有足夠的工作使它得到充分利用。正如拜比吉所指出的,在一家大工廠中,"廠主把要做的工作分為不同的工序,每一工序所需要的技能或力氣的程度是不同的,這樣,他就能獲得每一工序所需要的技能和力氣的正確數量;同時,如果全部工作是由一個工人來做的話,則這個人必須具有足夠的技能,才能做這個工作所分成的各種作業中最困難的作業,必須具有足夠的力氣,才能做其中最艱苦的作業。"生產上的經濟,不但需要各人在狹小的工作範圍內不斷地操作,而且在需要各人擔任不同的工作時,每種工作都應當使他的技能和能力盡量地用出來。正是同樣地,當特別為了某種工作而設置一架強有力的車床時,機械上的經濟就需要這架車床盡可能長久地用於這種工作;如果要將它用於別種工作,則那種工作應當是值得使用這車床的工作,而不是用比它小得多的機器也能做得同樣好的工作。

所以,這裏以生產上的經濟而論,人和機器是處於非常相同的地位:但是,機械不過是生產的工具,而人類的福利又是生產的最終目的。我們已經研究過這樣的問題:職務的專門化使一切最困難的工作由少數人來做,這種專門化如果達到極點的話,是否整個人類都有好處;但現在我們必須特別從企業管理工作方麵來更為仔細地考慮這個問題。以下三章的主要內容,是研究哪些原因使企業管理的各種方式最適合於從它們的環境中得到好處,和最能勝過其他方式;但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這樣的問題:這些方式各自適合於對環境有利達到怎樣程度。

在通常被認為是隻有很大的工廠才能獲得的專門的技能與機械之使用上的那些經濟之中,有許多並不決定於個別工廠的大小。有些決定於種類相近的生產的總量;而有些--尤其是與知識的發展和藝術的進步有關的那些經濟--主要是決定於整個文明世界的生產總量。在這裏,我們可提出兩個術語。

我們可把因任何一種貨物的生產規模之擴大而發生的經濟分為兩類:第一是有賴於這工業的一般發達的經濟;第二是有賴於從事這工業的個別企業的資源、組織和經營效率的經濟。

我們可稱前者為外部經濟,後者為內部經濟。在這裏中,我們主要是研究了內部經濟;但現在我們要繼續研究非常重要的外部經濟,這種經濟往往能因許多性質相似的小型企業集中在特定的地方--即通常所說的工業地區分布--而獲得。

第二章 專門工業集中

●地方性工業:它的原始形態。

在早期文明階段中,各地對於它所消費的笨重貨品的大部分,必須依靠它自己的資源,除非它可以有特別的水運便利。但是,欲望和風俗慢慢地發生變化了;這就使得生產者易於滿足即使與自己沒有什麼關係的消費者之欲望;並使比較窮的人也能購買來自遠地的少數高價貨品,因為他們深信這些貨品會增加一生中--甚至兩三代中--的節日和假日的愉快。因此,衣服和個人裝飾平等較為輕巧和高價的物品,與一切階級的人所用的香料和某些種類的金屬工具,以及其他許多富人特別使用的東西,往往來自極遠的地方。其中有些東西隻產於幾處地方,甚至隻產於一處地方;它們之所以行銷於整個歐洲,一部分是由於定期集市和專門的商販的媒介,一部分則依靠生產者自己,這些生產者徒步旅行好幾千裏以出售他們的貨物並觀光世界,來變更他們的工作。這些頑強的旅行家自己擔當他們小買賣的風險,他們使某些種類貨物的生產能保持正常,以滿足遠地購買者的需要,而且他們在集市中或自己的鋪子裏,陳列了來自遠地的新貨品,從而在消費者之中創造新的欲望。集中於某些地方的工業通常--雖然也許不是十分確切地--稱為地方性工業。

這種初步的工業地區分布,逐漸為機械技術和企業管理分工方麵近代的許多進步鋪平了道路。即在現在,我們還看到原始形態的工業,集中在中歐的一些平靜的村落中,將它們所生產的簡單貨品甚至送到近代工業最熱鬧的地方去。在俄國,家族集團之擴大成為村落,往往是地方性工業的原因;

在俄國有許許多多的村落,每個村落隻經營一個生產部門,甚至隻經營一個生產部門中的一個部分。

●地方性工業的各種起源。

許多不同的原因引起了工業的地區分布;但主要原因是自然條件,如氣候和土壤的性質,在附近地方的礦山和石坑,或是水陸交通的便利。因此,金屬工業一般是在礦山附近或是在燃料便宜的地方。英國的煉鐵工業最初尋求木炭豐富的區域,以後又遷到煤礦的附近。斯塔福德郡生產各種陶器,一切原料都由遠地輸入;但該地有廉價的煤和製造重型的"火泥箱"--即燒製陶器用的箱子--所需的優良黏土。製草帽用的麥稈的主要產地是貝德弗德郡,該地的麥稈含有適當的二氧化矽,強靭而不脆;白金漢郡的椈樹作為威科姆製造椅子所需的原料。設斐爾德的利企業,主要是因為該地生產利企業做磨刀石用的優良砂石。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宮廷的獎掖。聚集在宮廷的那群富人,需要特別高級品質的貨物,這就吸引了熟練的工人從遠道而來,而且培養了當地的工人。當東方的君主遷都的時候--

一部分因為衛生的理由,遷都是不斷進行的--舊都往往要依靠起源於宮廷的存在的專門工業的發展。但是,統治者有意識地邀約遠方的技術工人,並使他們住在一起,也是常有的事。這樣,蘭開夏人的機械的才能,據說是歸功於威廉第一時為盧普斯所定居在沃臨頓的諾爾曼人的鐵匠的影響。在工業革命的時代到來之前,英國製造業的大部分,是受法蘭德斯人和其他技術工人居住的地方的支配;在這些地方中,有許多是在起來他格耐脫和都鐸爾王朝諸王的直接指揮下所確定的。這些外來的移民教我們怎樣編織羊毛和絨線的東西,雖然在很長時期中我們還是把布送到荷蘭去上漿和染色。他們又教我們怎樣醃魚,怎樣製絲,怎樣製造花邊、玻璃和紙張,並滿足我們其他許多的欲望。

但是,這些外來的移民怎樣學到他們的技能呢?他們的祖先無疑地因為地中海沿岸一帶和遠東的古代文明的傳統技術而得到好處:因為,差不多一切重要的知識都有深遠的根源,可追溯到遙遠的時代;這些根源分布很廣,隨時可發出蓬勃生命的嫩芽,因此,如果民族的性格和他們的社會與政治製度有利於精美和高度熟練的工業之發展,則在舊大陸上沒有一個地方不是在很久之前就會有許多這種工業的繁榮了。這種或那種偶然事件,也許會決定某種工業是否在某一城市繁榮起來;甚至整個國家的工業性質,也會為它的土壤和礦山的富饒以及商業的便利所大大地影響。這樣的自然利益本身就會刺激自由的工業和企業:但是,具有商業的便利--不論它是為什麼方法所增進的--才是生活藝術的高尚形態的發展之最高條件。在略述自由的工業和企業之曆史時,我們已經附帶地研究過使世界的工業領導權時而在這國時而在那國的原因的梗概了。我們已經知道,自然的性質怎樣對人的精力發生作用,人是怎樣為富有生氣的氣候所刺激,和怎樣為對他的工作開辟豐富的機會所鼓勵而去做大膽的冒險事業:但是,我們也知道,人對這些利益的利用,怎樣有賴於他的生活理想,因而我們又知道,世界曆史上宗教的、政治的和經濟的線索怎樣交織在一起而難以區分;同時,這些線索又以這種或那種方式為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個人的堅強性格所影響。

決定各國經濟進步的原因,屬於國際貿易的研究,因而不在我們目前的範圍之內。但是,我們必須暫不研究這種工業地區分布的廣泛運動,而來研究聚集在一個工業城市或人口稠密的工業區域的狹小範圍內熟練工人集團的命運。

●地方性工業的利益;祖傳的技能;輔助行業的發展;高度專門機械的使用;專門技能在本地有市場。

當一種工業已這樣選擇了自己的地方時,它是會長久設在那裏的:因此,從事同樣的需要技能的行業的人,互相從鄰近的地方所得到的利益是很大的。行業的秘密不再成為秘密;而似乎是公開了,孩子們不知不覺地也學到許多秘密。優良的工作受到正確地賞識,機械上以及製造方法和企業的一般組織上的發明和改良之成績,得到迅速的研究:如果一個人有了一種新思想,就為別人所采納,並與別人的意見結合起來,因此,它就成為更新的思想之源泉。不久,輔助的行業就在附近的地方產生了,供給上述工業以工具和原料,為它組織運輸,而在許多方麵有助於它的原料的經濟。

其次,在同一種類的生產的總量很大的區域裏,即使用於這個行業的個別的資本不很大,高價機械的經濟使用,有時也能達到很高的程度。因為,輔助工業從事於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小的部門,為許多鄰近的工業進行工作,這些輔助工業就能不斷地使用具有高度專門性質的機械,雖然這種機械的原價也許很高,折舊率也許很大,但也能夠本。

再次,除了最早的階段之外,在一切經濟發展的階段中,地方性工業因不斷的對技能提供市場而得到很大的利益。雇主們往往到他們會找到他們所需要的有專門技能的優良工人的地方去;同時,尋找職業的人,自然到有許多雇主需要像他們那樣的技能的地方去,因而在那裏技能就會有良好的市場,一個孤立的工廠之廠主,即使他能得到一般勞動的大量供給,也往往因缺少某種專門技能的勞動而束手無策;而熟練的工人如被解雇,也不易有別的辦法。在這裏,社會力量與經濟力量合作;在雇主與雇工之間往往有強烈的友誼;但是,如果他們之間發生了任何不愉快的事件,雙方都不願感到他們必須繼續互相摩擦;如果他們的舊關係變為討厭了,雙方都願意能容易地中斷這種關係。這些困難對於任何企業--它需要專門技能,但在附近地方卻沒有與它相同的其他企業--的成功,仍然是一大障礙:可是,這些困難正為鐵道、印刷機和電報所減少。

另一方麵,在地方性工業中所做的工作,如果主要隻有一種,例如隻有強壯的男子才能做的工作,則它在作為勞動的市場方麵就有一些不利之外了。在沒有紡織廠或其他可以雇用女工與童工的煉鐵業的區域裏,工資是高的,對於雇主來說勞動成本是貴的,而每個家庭的平均貨幣收入卻是低的。

但是,這種流弊的補救辦法是顯而易見的,隻要具有補充性質的工業在附近地方建立起來就行了。因此,紡織工業常是聚集在礦山和機械工業的附近,而在有些情況下,它是為不知不覺的步驟所吸引到那裏去的;在另些地方,它是被有意識地大規模建立起來,以使原來對女工和童工的工作沒有什麼需要的地方具有職業的多樣化,例如,在巴羅就是這樣。

在我們的某些工業城市,職業多樣化的利益與地方性工業的利益兼而有之,這是它們不斷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另一方麵,一個大城市的中心地帶所有的用於貿易的目的之價值,使它能有比用作工廠的廠址所值的高得多的地皮租金,即把上述兼有的兩種利益考慮在內,也是如此:在商店職工與工廠工人之間,對於住宅地位也有類似的競爭。結果是:現在工廠集中在大城市的郊外及其附近的工業區域,而不是集中在大城市之中。

主要是依靠一種工業的區域,如果對這種工業的生產品的需要減少,或是它所用的原料的供應減少,則它就易於遭到極度的蕭條。有幾種不同工業高度發展的大城市或大工業區,在很大程度上就可避免這種害處。如果其中有一種工業一時失敗了,其他的工業就能間接地支持它;並使本地的店主能對這個工業中的工人繼續與以幫助。

以上我們從生產經濟的觀點研究了地區分布問題。但是對於顧客的便利也要加以考慮。顧客為了購買零碎東西會到最近的商店;但要購買重要的東西,他就會不怕麻煩,到他所認為對他的目的特別好的商店去。因此,經營高價和上等物品的商店,就會集中在一起;而供應日常家庭必需品的商店則不如此。

●交通工具的改良對於工業的地理分布的影響。

以英國近代史作為例證。

每當交通工具跌價,和遠地之間的思想自由交流每有新的便利,會使工業分布於某地的種種因素的作用就隨著變化。

一般地說,我們必然這樣說:貨運的運費和關稅的減低,會使每個地方從遠處更多地購買它所需要的東西;因而就會使特殊的工業集中在特殊的地方:但另一方麵,凡是增加人們從一處遷往別處的便利的事情,會使熟練的技術工人接近購買他們的貨物的消費者,而竭力使用他們的技能。這兩種相反的傾向,從英國人的近代史中得到良好的例證。

一方麵,運費的逐步降低,從美國和印度的農業區域到海岸的鐵路的開通,以及英國所采取的自由貿易政策,已使英國輸入的農產品大大增加。但另一方麵,國外旅行的日益低廉、迅速和舒適,誘使英國的訓練有素的商人和熟練的技術工人,到別的國家去創辦新的工業,幫助這些國家製造一向從英國購入的貨物,以供它們自己使用。英國的機械工人教會差不多世界各地的人怎樣使用英國的機械,甚至怎樣製造類似的機械;英國的礦工在國外開發了礦藏,因而減少了外國對於英國的許多產品的需要。

根據曆史的記載,一國的工業趨於專門化的最顯著的運動之一,就是近代英國的非農業人口的迅速增加。然而,這種變化的正確性質容易為人誤解;為了這種變化的本身,而且因為它對前章和這裏所討論的一般原理提供了例證,它的意義是如此重大,以致我們在這裏停下來對這種變化略加考慮,也許是有好處的。

第一點,英國農業的實際減少,沒有初看起來那樣多。的確,在中世紀時,四分之三的人民算作是農民的;據最近人口調查的報告,九個人中隻有一個人從事農業,而在下一次人口調查的報告中,從事農業的,十二個人中恐怕不會超過一個人了。但是,我們必須記住:中世紀的所謂農業人口,不是專門從事農業的;他們自己做了現在的釀酒工人與烘麵包工人、紡織工人、泥水匠和木匠、男女成衣匠和其他許多行業的工人所做的工作的大部分。這些自給自足的習慣慢慢地消滅了,而其中大多數到十九世紀之初幾乎絕跡了,恐怕那時用於土地的勞動,在英國全部產業中所占的部分,比中世紀並沒有多大的減少;因為,雖然英國停止輸出羊毛和小麥,但用人力從土地中所得的產物之增加是如此之大,以致英國農民在技術上的迅速改良,幾不足以遏製報酬遞減律的作用。

但是,大部分的勞動逐漸從田地轉向製造供農業用的高價機械。這種變化對於那些被算作農民的人數,沒有發生很大的影響,隻要機械是用馬起來拖動,這些人總是算作農民的:因為,照管馬匹和喂料工作是算作農業工作的。但是,在近年中,在田地上使用蒸汽力的迅速發展,與農產品輸入的增加同時發生。以燃料供給這些蒸汽機的煤礦工人,以及製造這些蒸汽機和在田地上掌握它們的機械工人,都不算作從事農業的人,雖然他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土地的耕作。因此,英國農業的實際減少,就沒有初看起來那樣大了;但在農業的分布上發生了一種變化。一度為農業勞動者所做的許多工作,現在是由專門的工人來做了,而這些工人則屬於建築業或築路業、搬運業等類。一部分因為這個理由,從事農業的人數即有迅速的減少,而居住在完全農業區域的人數,卻未迅速減少,反而常有增加。

農產品的輸入對於改變各種土地的相對價值所發生的影響,我們已經加以注意了:其中主要是依靠小麥收獲的土地之價值下跌最大,雖然用高價的耕作方法也能使這種土地產出相當好的收獲,但不是天然肥沃的土地。這種土地很多的區域,對於遷到大城市的大多數農業勞動者格外有益;因此,國內工業的地理上的分布,就進一步改變了。關於新運輸工具的影響的一個顯著的例子,在於聯合王國的偏僻地方的畜牧區域,這些區域以特別快車把乳品送到倫敦及其他大城市,同時從大西洋甚至太平洋沿岸遠道運回它們所需要的小麥。

但是,其次,近年中的種種變化,不是像初看起來所可能的那樣,會增加從事工業的英國人的比重。現在英國工業的產量,比十九世紀中葉確是增加了許多倍;但是,雖然製造機械和工具的那些工人--這些機械和工具擔任英國農業工作的大部分--使工人的人數有所增加,但從事各種工業的人數在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在1851年和1901年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