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模型和電化教學工具的使用(1 / 3)

圖表、模型和電化教學工具的使用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應遵循直觀性原則和啟發性原則。因為生動直觀的形象對於中學生,尤其是初中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在此我們要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和手段,充分發揮學生形象思維的優勢,引導他們從具體的事物中喚起抽象思維的活動。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可以采用實物直觀例如,使用各種實物掛板、實物標本,或讓學生直接觀察實驗現象和模象直觀(如:模型、圖片、照片等能激起學生對實物的豐富聯想),也可以采用現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就更能加深和增強直觀教學的效果。

現將我們在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教學手段簡要介紹如下。

圖表

圖表可以輔助教師的講解,使學生感到學習的知識具體、形象或者化學規律一目了然,所以很容易接受。另外,圖表的使用還能起到控製學生視覺,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圖表的內容很廣泛,可以是反映生產原理、實驗裝置、化學概念、化學實驗數據及曲線圖等,或是某種化學變化規律,如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相互轉化規律、周期律等等。這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選擇適合內容的圖表輔助教學。

有些掛圖和圖表,是印成彩色的印製品,可以在新華書店等處買到。但有些並沒有現成的印製品,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自己動手繪製一些掛圖或圖表。教師在繪製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繪製圖表時首先要考慮科學性和客觀性,不要隻注意美觀而忽略了真實,因為這畢竟不是美術作品。

2.為了醒目和美觀,應盡量使用彩色繪製,但也不要顏色過於繁多,防止使學生有眼花繚亂之感。

3.所用的紙張要夠大,圖不要畫得太小,而且紙的質地要好,以易於保存。

另外,使用圖表時,應要求教師使用教杆,這樣可以不擋學生的視線。

模型

模型是宏觀實物的模擬品。模型包括形象模擬,如電子雲模型、高爐模型等,和構造示意,如晶體結構(金剛石、石墨、氯化鈉晶體模型)、有機物分子結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等。

有些模型有成品出售,在沒有成品模型的時候,教師可以自製教學模型。如果有條件製成動態的模型,就能更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接觸法製硫酸所用的沸騰爐,可以用草板紙製作一個縱剖麵沸騰爐的外殼,在平視剖麵蒙好玻璃紙。在隔板上均勻打好φ3mm的圓孔數十個。隔板上放置如豆粒大小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碎粒,厚度約為2厘米。當用吹風機(理發用)從空氣入口吹風時,可以清楚地看到泡沫塑料碎粒翻滾跳躍呈“沸騰”狀。能使學生對沸騰爐的工作原理一目了然,長久不忘。

教師在使用模型進行講解時,還應注意,要盡量發揮模型的直觀性優點,但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應力求達到“神似”,以避免使學生誤認為“就是那個樣子”的錯誤印象。

電化教學工具

使用電化教學手段大致可分如下幾類:

(一)幻燈機或投影儀

幻燈機和投影儀是目前我國能夠推廣使用的電教工具。

幻燈機和投影儀在表現力和感染力方麵雖不及錄像和電影生動、形象,但它仍有獨特的優點。首先是成本低,其次是使用方便,操作簡單,製作放映圖片較容易。

化學實驗中,有許多是隻有甚微現象的實驗,限於條件又不能都讓學生親自實驗,那麼把一些實驗投影到屏幕上就能使學生看清,大大擴展了演示效果。

1.以投影儀代替黑板教學

用彩色記號筆把事先設計好的板書、圖表,書寫在玻璃板(或無色膠片)上,用投影儀示出,色彩鮮明,可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和興趣。我們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隨時調換玻璃板,使學生的注意力得以保持,同時節省了板書的時間增加課堂密度。

例1在初中“單質、氧化物、酸、堿和鹽的相互關係”一節的教學中,即可采用以實驗為基礎,使用投影儀代替板書,分部的引導探索法進行教學。事先製好的相互關係圖不要一次全部展示,可以遮擋先不講的部分,隻展示要講的部分,隨著實驗的逐步進行,把相互關係圖的有關部分逐步展示,最後展示全部關係。

例2氧化汞分解,氧原子和汞原子各自重新組合成氧分子和金屬汞。我們可以在小方玻璃片上分別畫上氧化汞分子、汞原子、氧原子、氧分子微粒,在投影儀上移動小玻璃片,使屏幕圖像上顯示出氧化汞分子分解和氧原子重新組成氧分子的過程。這樣把抽象東西形象化,易於理解,便於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