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70後寫手,現居河南平頂山。《讀者》、《格言》、《讀書文摘·經典》等雜誌簽約作家,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文章散見《讀者文摘》(美國)、《讀者》、《特別關注·愛你》、《青年文摘》、《思維與智慧》、《青年博覽》、《做人與處世》、《格言》、《哲理》等,百餘篇文章收入全國各類叢書,並有多篇文章被選作全國中考或高考語文試卷閱讀材料。

醉心書香樂無窮………

每當夜深人靜,沏一杯清茶,讀一本好書,乃人生之樂事。博爾赫斯說:寫作是小幸福,閱讀才是大幸福。回望30多年人生曆程,我一直癡迷於閱讀,選擇閱讀,其實也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閱讀不僅開拓視野,激勵心誌,並且讓我保持一顆平常心,擁有優雅自信的人生。

80年代初,我剛上小學,是位小小讀書迷。那時,家庭條件並不寬裕,每得到一本小人書,總是格外珍惜,先用鋼筆在扉頁簽上名字。遇到小朋友借而未還,可以理直氣壯地追問:“你借了我的書,不信,看簽名。”小人書不過巴掌大小,黑白印刷,紙質也很粗劣,但誰的小人書多,誰就是驕傲的孩子王。《三毛流浪記》、《小兵張嘎》、《花木蘭從軍》、《白蛇傳》等精彩紛呈的故事,引發我無限的遐想,讓單調的童年變得絢麗多彩。

高中時,我在外地上學,學校沒有圖書館,買書的錢是從生活費中節省出來的。有一段時間,我迷上了三毛,乘公交車坐了十幾站,買來《送你一匹馬》和《撒哈拉的故事》。我和同學滿心歡喜地跑到公園,抱著書入定般讀到天色漸黑。輕輕合上書,添了幾分淡淡的惆悵,暗暗地想,參加工作後也要背起行囊,走遍萬水千山。青春期是多夢的季節,如鬱達夫《水樣的春愁》裏描寫的那樣,充滿純淨的情感與躲閃的羞澀。那時的我們,多麼年輕啊,試圖從閱讀中尋求精神救贖,安放迷惘又困惑的青春。

90年代,我踏上工作崗位,成為一名普通的企業職工。剛走出校門,單純稚氣的我,難以適應錯綜複雜的人事關係,不免有些憤懣與傷感。唐朝詩人劉禹錫歎曰:“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心境如斯,一時苦悶。有一天,朋友送我一套《蔡誌忠漫畫全集》,幽默生動的漫畫,配上富含哲理的解說,似涓涓流淌的清泉,滌淨我的傲氣與浮躁,讓我懂得了以寬容之心待人。後來,陸續讀了《菜根譚》、《小窗幽記》、《小城春秋》、《警世通言》……當我盡情地遨遊書海時,所謂的“煩惱”已隨風而去。

如今,家裏和單位都配上了電腦,閱讀變得簡易而便捷,想看哪一類書籍,鼠標一點就可以在網上搜到電子版本。從炒得沸沸揚揚的百家講壇,到人氣陡升的草根博客,大有一鍵在手,盡覽天下之勢。可是相比電子版,我更喜歡紙質讀物帶來的厚重感,那是無法替代的幸福閱讀。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消費水平的提升,並不能帶來精神上的富足。如何能在滾滾紅塵中,堅守自己的人生信條,抵禦外界的諸多紛擾,這就需要從閱讀中攝取力量,練就一雙明辨是非的慧眼。

前幾天,應朋友之邀,去拜訪一位文學老師。踏進她的家門,看到書櫃裏堆得滿當當的書籍,不由得心生敬意。她跟我們聊哲學、古典詩詞和散文寫作,侃侃而談,詼諧風趣。牆上掛著一幅字:“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漂蕩,任意東西。”空靈而飄逸,透著說不出的喜悅。她的笑容綻放如菊,被書香浸過的臉龐,經曆了塵世的大悲大喜,依然顯得那麼有風骨。離別時,老師贈給我們一句話:生命不息,讀書不止。

人生也是一本厚重的書,指間翻過的歲月,見證著時代的變遷。這些年,周遭的一切都發生著變化,不變的是我的一顆書心。我一直相信,每讀一本好書,心靈就會開出一朵花,這花是歡喜心、感恩心、無私心,彌散著人格的清醇與道德的芬芳。我願意與書為伴,與書為友,從氤氳的墨香裏,盡享讀書的樂趣。

心是一棵會開花的樹

故鄉的家是一個四合小院,院裏有棵粗壯挺拔的洋槐樹。陽春四月,巨大的樹冠華蔭如蓋,素淡的花苞次第開放,滿院流溢著醉人的清香。

槐花盛開的時節,團團簇簇潔白的花朵,像迎風舞動的風鈴,搖出陣陣歡快的笑聲。最開心的,要數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樹杈,用帶鉤的竹竿把槐枝扭斷,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條,沿著細莖輕輕一捋,一嘟嚕花朵落進筐裏。

在那貧寒的年代,槐花無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齒留香。然而,蒼翠遒勁的老槐樹,在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如巨人般轟然倒塌。翌日清晨,發現槐樹被攔腰截斷,細碎的花瓣飄落一地,生命的華美與脆弱瞬間交替,讓人久久地悵然無語。

此後不久,我們便搬家了。十餘年時光緩緩淌過,日子過得平淡而適意。三年前的一天,寧靜的生活被突如其來的電話打破。媽媽放下電話,臉色煞白,雙手顫抖,對爸爸說:“兒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那是怎樣驚心的一幕,現場發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處燙傷,從八米平台縱身躍下。他在重症病房裏,度過生命裏最難挨的兩個月。出院後,他不願照鏡子,也不願出門見人,每天把自己鎖在房間裏,用舒緩的音樂安撫心底的傷痛。

媽媽說:“這樣會悶出病來,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決定陪弟弟回故鄉。踏上夢縈魂牽的熱土,我的心裏充滿期待與忐忑,不知這一趟舊地重遊,將給弟弟帶來怎樣的影響。

走進童年的小院,一陣陣清香撲麵而來,濃烈而又執著。抬頭望去,記憶裏被風雨摧毀的洋槐樹,竟奇跡般出現在眼前,變得更加枝繁葉茂。弟弟徑直向前,緩緩地走到槐樹下,把身體貼近樹幹,緊緊地擁抱那棵樹。

那一刻,安靜極了。忽一陣清風拂過,雪白柔軟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幾朵放進嘴裏,細細地嚼,兩行清淚落了下來。自從弟弟受傷以來,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淚。

淚痕很快被風吻幹。他側過身來,說:“姐姐,給我照張相吧。”我掏出數碼相機,緊張地按了三次快門,才拍下這美好的瞬間。弟弟倚著老槐樹,感歎地說:“槐花雖小,卻有陽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變得堅強,從靈魂深處射出來。

半個月後,我們回到家。照片洗了出來,弟弟把它擺在床頭,背麵寫一行藍色小楷:樹是大自然的智者與強者,人應該像樹一樣活著。至此,我那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崗位,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心是一棵會開花的樹,那枝葉是信念,那樹幹是平和,那深入地底下的根須,就是默默地承受。人這一生,有這麼一棵樹,不管經曆怎樣的風雨,依然能憑借一縷心香,從容抵達幸福的彼岸。

我和弟弟曾一起度過快樂的童年,可就在參加工作後不久,弟弟便在一個工地上出了工傷。弟弟受傷後,起初情緒很低落,隻好用音樂來療傷。後來我們故地重遊,見到洋槐樹時弟弟主動說,姐姐,給我照張相吧。這個時候,弟弟的心結已打開,知道挫折隻會讓我們變得更堅強,更有力量。

人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與考驗。生活中的風風雨雨,我們都應當勇敢地去麵對,憑借心中的信念,一定能抵達幸福的彼岸。

兩盒火柴的溫暖

她曾懷揣幾多憧憬,在心中許下宏願——像螞蟻一樣工作,更要像蝴蝶一樣生活。然而,現實總比理想沉重,不如意的事時有發生。那天,她因一些瑣事,跟同事發生了爭吵,羞憤、悲傷、迷茫……心情壞到了極點。她扭身衝進暮色裏,搭車前往城西母親家。

見她回來,母親臉上閃過一絲驚喜,隨後從廚房端出做好的飯菜。望著悶聲吃飯的她,母親勸道:“別急,慢點吃。隻要你身體好好的,媽媽心裏就高興。說起來,還得感謝那位老中醫。”母親念叨多次的一件往事,如老電影般在她的眼前回放。

冬日的陽光透過窗格灑在床單上,一朵挨著一朵,開成燦燦的一片。牡丹圖案的棉被下,兩歲多的她睡得正香。母親做好早飯後,撩起門簾進屋,給她穿好衣服,讓她站在床沿。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昨天還滿地亂跑的她,兩條腿綿軟無力,竟然無法站立。

母親慌了神,抱起她就往村衛生所跑。醫生敲敲她的腿,撓撓她的腳心,沒有任何反映,就趕緊對母親說:“孩子患的是脊髓灰質炎,這裏治不好,快帶孩子到縣醫院,找一位姓劉的老中醫,他專門治這種病。”聽了這話,母親急得直抹眼淚。

縣醫院離村裏幾十裏路,母親將她攬進懷裏,急匆匆往縣醫院趕去。母親帶著她來到縣城,找到縣醫院的劉中醫,經過進一步診斷,他對焦急的母親說:“孩子的病發現得早,可以進行針灸治療,隔一天來一次,20天左右即可痊愈。”

得知醫療費為20元時,母親犯了愁,說:“我隻有12塊錢,孩子的病你先治著,其餘的我再想辦法,你看行不?”老中醫和氣地說:“行啊,下次讓孩子她爸帶著來,這麼大老遠的,來一趟不容易。”母親說:“她爸在部隊。”老中醫聽了說:“看你也挺難的,剩下的錢就免了吧。”

“這怎麼行,這怎麼行……”母親不安地說,“要不,我送你兩盒火柴,你抽煙用得著。”在那個貧困的年代,火柴兩分錢一盒,但因為是限量供應,很難買得到。老中醫正給孩子做針灸,隨口應道:“記得按約定時間,帶孩子來做治療。”

母親堅持帶她去做針灸,半個月後,她的腿完全康複,又能蹦蹦跳跳了,母親懸著的心落了地。母親將家裏的布票、糖票跟左鄰右舍換成火柴票,跑了好幾家供銷點,終於買到了兩盒火柴。

母親把火柴揣在兜裏,帶著她又一次來到縣城。沒見到老中醫,屋內有位年輕人,是老中醫的兒子,他說父親上山采中藥了。母親要把火柴留下,年輕人堅決不肯收,說:“我父親有氣管炎,已戒煙多年。火柴是稀缺品,你帶回家用吧。”母親怔住了,眼淚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