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烏絲草(3 / 3)

拓跋弘的呼吸很平穩,林媛靜靜聽著,卻不敢去看他青白的麵色。很久沒有動靜,林媛擠出一抹淺笑,低下頭道:“臣妾今兒用的是臘梅的胭脂,皇上從前很喜歡的。您還記得麼?”

拓跋弘亦笑了。半晌道:“朕的媛兒怎樣都是美的。你看你的手指,就像白蔥根一樣的。可惜朕不再年輕。”

一氣說了這些話,他開始喘息起來。林媛給他順氣:“皇上這話可怎麼說的,臣妾已經二十六歲了。女人過了三十就枯萎,男人過了四十卻正值盛年。”

她說的不錯。但是真正傾國傾城的女子,三十哪裏稱得上是坎呢。宮中上官皇後比她還年長五歲,去年皇帝前線得勝,捷報回京,京城百官與命婦都進宮朝拜皇後、東宮。眾人都稱讚道:“中宮實乃絕色”。

說著這些林媛眼睛裏突然發酸。她掩麵哭了起來。

拓跋弘就看著她哭。“媛兒,朕做不到全心全意的愛,你也一樣。”他閉上了眼睛:“別難過。朕知道東宮不曾謀反,但出了那樣的事,朕也無奈……”

他想起了十三年前,他第一次見到林媛的時候,是在梅樹底下。其實真正的第一次是選秀女的時候,但他早忘了。

多年帝王宮,他享有萬人膜拜,林媛亦是一心一意地對他。隻是從東宮冊立後,他似乎察覺到了一絲疏離。

他察覺到了林媛完美麵孔中的裂痕,他說不上是什麼感覺,或許隻是常年相處之後,巨大的熟悉背後的直覺。尤其雲丹入宮後,這種直覺最為強烈,對比雲丹,林媛的確愛他,但這個女人並沒有付出全部。

但他也總以為,造成這種“不完美”的原因,是因為東宮,因為奪嫡。琪琪與他政見相左,導致他從心底產生不悅,林媛貴為淑妃,每日周全侍奉更讓他覺著,她們母子對他的好是為著皇位,而不是真心實意。

此時瀕死之時,他也不能分辨——

到底是媛兒付出的愛不夠,還是自己生性多疑,因著奪嫡之事誤解她們母子?

“做不到全心全意的愛”,林媛聽他這樣說,如何猜不透他心中所想。

她沒辦法發出一點聲音,淚水卻流得越發洶湧。

這輩子,她和拓跋弘之間,平心而論竟是拓跋弘待她更好。皇帝當然是古來最薄情的人,她卻是比皇帝更吝嗇、更絕情的。

就算後來有了琪琪,有了十幾年的相依相靠,她和這個男人之間也不過是“夫妻”而已。是為了更好地活下去才湊在一起的合適的人。

拓跋弘至少還因她的美色而動心,她哪裏有給過一點真心。

她並不後悔。她很清楚地知道,她所擁有的代替愛情的東西,同樣寶貴。她是帝王身邊的女人,是儲君的母親,是這個王朝貴族臣子之間的紐帶。她和拓跋弘,已經是親人了。

“臣妾不怪皇上。”她嗚咽著:“相反,臣妾很感激皇上。臣妾與太子絕沒有一絲異心,且臣妾一直堅信張開山是冤枉的。皇上有皇上的難處,外頭整日征戰,張開山卻領著幾十萬的京城守軍撞開了居庸關的城門,就算沒有反心也是該死的……”

這件事有多驚險?雖然張開山一直喊冤,一眾兵卒也都跪地請罪,但萬一他們真的有反心呢?隻要有這萬中之一的概率,拓跋弘都必須處死張開山,因為他承受不起這萬分之一的風險。

“皇上疑心臣妾和太子,但您最終也沒有起殺心,臣妾很感激……”她捂著臉啜泣。

若是拓跋弘真的絕情到底,將他們母子一同處死才是最妥當的法子,但他到底沒這麼幹。

且他還保留了林媛的淑妃之位和小琪的東宮之位。

拓跋弘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謀反是天大的事,就算心裏有殺意,有掙紮,他仍然狠不下心。

張開山被斬首後,他就派遣心腹回京城監視東宮,徹查此事。東宮被他軟禁,身旁服侍的人都送去了刑部審問,果然查出東宮和張開山過從甚密,當天張開山率軍至居庸關,亦是東宮親口下的旨。

他早就知道,他的琪琪結交朝中重臣。雖有不悅,卻也沒動怒,這並不是不可饒恕的,哪個皇子沒幹過類似的事?

而張開山事件,所有的矛頭都指向東宮。拓跋弘的確查不出什麼切實的謀反鐵證——什麼密信、私製龍袍之類。但張開山是東宮黨羽,又受東宮命令前來北塞“救駕”,怎能讓人相信東宮清白?

拓跋弘心裏也是苦的,他不願意去麵對“謀反”的事實。他不遺餘力地徹查,最終從幾個人證口中得出隻言片語——說是張將軍動身的前一天晚上被東宮召見,兩人議事時,的確提及了“救駕”等等。

“誤以為敵軍攻進了居庸關,故而攻城”,這種說法似乎也有理。